板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66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等用的板材,尤指板材的结构,使其可被固定且作连续的施工。
背景技术
将板状体设置于建筑物、工地等(以下简称构体)的表面,使构体
的表面形成美观的平面或可被作二次施工的平面;所述的板状体,其典型的代表为合板。
一般的合板,其大致具有下述缺点或不易达成的功能-
1. 材质较软,刚性强度较差。
2. 固定于构体上时,加工及固定用材料(如蟪丝、铁钉等)显露于外,因而常需另作处理。
3. 隔音、隔热等效果不佳。
4. 拆装较困难。
目前,以塑料混合木纤等由射出方式成型成各种形状的板状体、杆柱状体的基本材料,由于其耐候性佳、吸水率低、不锈、不易腐蚀,尤其是结构力强且美观,因此其广被应用于墙板、栈道、凉亭等各式室外(或室内)建物等;更因其几乎不必维修,更被广泛的取代木、金属等材料而优先运用于不易维修的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体,板体具有上面板、下面板与设在两板面之间的若干纵向骨架,骨架与骨架间形成巢室;板体外侧具有可供固定用的延伸边,且板体与板体可侧向衔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体,在上面板、下面板的两侧各延伸一长边及一短边,使相邻二板体的上面板的长边与相邻上侧的板面的短边衔接,而下面板的短边则与相邻下侧板面的长边衔接,便可作平面方向的延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体,在板体的长边上可藉固定用螺丝或钉体等使板体固定,并使长边与短边嵌合时具有一空间,以预留空间供螺丝或钉体等的头部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体,在上面板、下面板的两
侧各延伸一长边及一短边;当板体单元与板体单元作纵向施工时,板体单元的短边可嵌插于下方板体单元上方的长边的凹陷内,而得到定位,便易施工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体结构,构成单元包括-
一上面板呈板状,下方设置若干骨架,板面的两侧由外侧骨架向
外分别延伸一长边与一短边;
一下面板呈板状,上方与上面板间具有若干骨架,板面的两侧由
外侧骨架向外分别延伸一长边与一短边;
若干骨架设置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骨架与骨架间形成巢室。
其中,板体侧边的长边与短边与相邻板体的侧边的短边与长边互相衔接成延续的平面状体。
其中,于长边上设置固定板体用构件。其中,巢室内填充泡绵。
本实用新型的巢室内除可供容置电线等线性物质外,并可填充泡绵等物质,以增进隔音、隔热等效果。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例。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向剖视图)(一)。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向剖视图)(二)。图4: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横向施工)。图5: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纵向施工)。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上面板11.........长边
lla.........凹陷
12.........短边
20.........下面板
21.........长边
21a.........凹陷
22.........短边
30.........骨架
40.........巢室
50.........空间
60.........螺丝
61.........头部
70.........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板体单元的构成主要包括一上面板10、 一下面板20、于上面板10与下面板20间具有若干纵向骨架30、于上面板10的两侧各延伸一长边11与一短边12、于下面板20的两侧亦各延伸一长边21与一短边22。上述的上面板IO、下面板20及骨架30,其制作时可射出成型,亦即可以相同材质直接成型构成;其亦可以不同的材质以包射、黏合等方式制成。
所称上面板10其具有若干厚度,其外侧延伸一长边11及一短边12;长边11的外角上设一凹陷lla,该凹陷lla可供相邻板体的一短边(后述)嵌入;短边12可嵌入相邻板体的一长边的凹陷内。
所称下面板20亦具有若干厚度,其外侧延伸一长边21及一短边22;长边21的外角上设一凹陷21a,该凹陷21a可供与其相邻的板体的短边(后述)嵌入;短边22可嵌入相邻板体的一长边的凹陷内。
所称骨架30设置于上面板10与下面板20之间的构体;骨架30与骨架30之间互相间隔若干距离的排列于上面板10与下面板20之间;于骨架30与骨架30之间以及上面板10与下面板20之间形成巢室40;两边外侧的骨架30并使长边11、 21与短边12、 22之间具有若干间隔。
于所称巢室40,其内可容置电线等线状物,或可填入泡绵等物体,便可增强隔音、隔热等功能。
如图2所示为二板体(第一板体A、第二板体B)横向拼合的状态,图4为图2中第一板体A与第二板体B接合位置的放大图(图4、 5中设有固定件如螺丝,后述)。第一板体A的短边12嵌入于第二板体B的长边ll'的凹陷lla'位置,第一板体A的长边21则供第二板体B的短边22,嵌入于凹陷21a之中,当二板体A、 B靠合时,于其中间形成一空间50,该空间50可提供作固定用途(后述);第一板体A与第二板体B拼合后,第一板体A的上面板10与第二板体B的上面板IO,呈延续的平面状,第一板体A的下面板20与第二板面B的下面板20'呈延续的平面状。
如图3所示,在拼合(或衔接)作业中,将第二板体B作180。翻转拼靠于第一板体A的侧面,因板体本身略呈上下对称,其形成的状态与图2所示的相同,其不同为上面板IO,在下,而下面板20,在上,而两侧的长边11'、 21,与短边12'、 22,对调;形成第一板体A的上面板IO延续至第二板体B的下面板20,,第一板体A的下面板20延续至第二板体B的上面板10'。
如图4以螺丝60为由第一板体A的长边21固定于预设构体70上,而第二板体B则依图2、 3所述方式连接,螺丝60等物的头部61则恰可留置在空间50内。上述所称螺丝60,其亦可由其它可固定板体的对象取代(如钢钉等),亦或以黏合等方式将板体固定于构体70上,亦即其固定板体的方式不被局限于螺丝60。所称构体70,其可以是墙壁、地板等的面状体,亦可以是一般凸起物等,只要能使板体定位的所在即可,其不被局限于某特定对象。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板体作纵向连续施工时,上、下二板体单元之间的组合部位的放大图,其中下板体C以螺丝60由长边21固定于固定物E(如墙板、骨架等)建物或其它凸起物(其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凹陷21a与固定物E之间形成一个凹槽状,当板体D的短边22"嵌入时,因板体D本身向下的重力即可自然形成稳定于该位置的状态,施工者即可很轻易的将该板体D固定(未示,以螺丝由板体D的长边锁于固定物E);当短边22"嵌入凹陷21a内时,长边11"亦自然的与板体C的短边12呈嵌插状态,人们于施工时可在长边ll"与短边12之间(不局限呈紧密的接合状态,亦即可以预留伸縮缝)注入硅胶等物体,形成防风、防雨的效果。依上述由下而上的施工,即可形成一结构良好、防风雨、美观、耐用的墙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具有下列优点-
1、 组装容易,且组装后外表的接缝位置无螺丝等固定用组件的显露。
2、 可拆卸更换,其上面板与下面板可具有不同的花色,因而可作拼花等变化。
3、 板体的结构力强,可施作于各种场所位置。
4、 板体的巢室内填充泡绵等物质,使具有较佳的隔音、隔热功能。
5、 板体的巢室内可容置电线等线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倶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单元包括一上面板呈板状,下方设置若干骨架,板面的两侧由外侧骨架向外分别延伸一长边与一短边;一下面板呈板状,上方与上面板间具有若干骨架,板面的两侧由外侧骨架向外分别延伸一长边与一短边;若干骨架设置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骨架与骨架间形成巢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板体侧边的长边与 短边与相邻板体的侧边的短边与长边互相衔接成延续的平面状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于长边上设置固 定板体用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巢室内填充泡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种板体结构,板体呈平面板状体,板体单元与板体单元的侧向可衔接;其构成主要包括上面板、下面板、骨架;上面板与下面板约呈平行且相互约呈对称,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具有若干纵向骨架,于骨架与骨架之间形成巢室,于板体的两侧边各具有一由上面板及下面板延伸而形成的一长边与一短边,且相邻的二板体的相互的长边与短边可互相嵌合;于长边上可另设置若干孔,便可由螺丝等将板体固定于待作结合的物体上。
文档编号E04C2/30GK201326242SQ200820138049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进惠 申请人:陈进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