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型柱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在大型工业建 筑、市政公共建筑和体育场馆 等建筑中,经常用到箱型柱,其一般采用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方便,受力性能良好,但是也 存在如下问题,在箱型柱柱芯的混凝土顶升浇筑时,在混凝土侧压力和混凝土输送泵送顶 升力的共同作用下,组成箱型柱的腹板和盖板极易鼓胀变形,主要体现在腹板以及盖板向 外鼓胀,尤其是超大型的箱型柱鼓胀变形率非常高,该鼓胀变形问题直接影响了箱型柱的 受力性能和外观质量,对于箱形柱的腹板和盖板在顶升浇筑混凝土变形后的修复很困难, 且需要较高的维修费用,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 型柱,该箱型柱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制作简单、有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 提高了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由相对应的腹板以及盖板互相拼装而成,其 在腹板以及盖板的内壁分别固装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腹板加劲板与盖板加劲板错
落设置。而且,所述的腹板的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腹板加劲板。而且,所述的盖板的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盖板加劲板。而且,所述的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设置N对,2 < N ( 10,腹板加劲板与盖 板加劲板之间的距离60-80mm。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箱型柱在腹板以及盖板的内壁分别固装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腹板加 劲板与盖板加劲板错落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箱型柱混凝土顶升浇筑后的成品质量。2、本箱型柱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设置N对,2 < 10,腹板加劲板与盖板 加劲板之间的距离60-80mm,焊接工艺简单,方便安装。3、本实用新型箱型柱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制作简单、有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降 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方向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 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该箱型柱是由相对应的腹板3以及盖板1互 相拼装而成的矩形框架式结构,在腹板以及盖板的内壁分别固装腹板加劲板2以及盖板加 劲板4,腹板加劲板与盖板加劲板错落设置,腹板的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腹板加 劲板,盖板的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盖板加劲板,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可 以设置N对,2 < N ( 10,本实施例附图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设置5对,腹板加劲板 与盖板加劲板之间的距离60-80mm,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距离为80mm。在本实用新型的腹板和盖板组装拼结前,在其相应位置上焊接腹板加劲板以及盖 板加劲板,所用各加劲板板厚大于或者等于15mm,板宽大于或者等于120mm,各加劲板与腹 板或盖板的连接采用通长双面角焊缝,焊脚高度大于或者等于4mm。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混凝 土顶升施工时,一次顶升高度在30m以内,可以从混凝土顶升口往上6m高度范围内设置腹 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根据计算结果和测试验证以及施工实践得出在上述高度内的箱 型柱内壁受到的侧压力和顶升力最大,有可能造成柱子侧壁钢板较明显的外鼓,超过6m以 后可以不再考虑,本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也可以设置8对,第一对腹板加劲板以及 盖板加劲板设在顶升口往上300mm处,第二对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设在顶升口往上 1100mm处,第三对 第八对分别设在顶升口往上1900mm、2700mm、3500mm、4300mm、5100mm、 5900mm处。为了方便箱型柱组对和避免相碰,同时保证混凝土填充密实,相邻的腹板加劲板 和盖板加劲板上下错开60mm。
权利要求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由相对应的腹板以及盖板互相拼装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腹板以及盖板的内壁分别固装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腹板加劲板与盖板加劲板错落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的 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腹板加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的 同一水平面上固装相对应的两个盖板加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加 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设置N对,10,腹板加劲板与盖板加劲板之间的距离60-8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混凝土浇注鼓胀的箱型柱,该箱型柱由相对应的腹板以及盖板互相拼装而成,其在腹板以及盖板的内壁分别固装腹板加劲板以及盖板加劲板,腹板加劲板与盖板加劲板错落设置。本实用新型箱型柱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制作简单、有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文档编号E04C3/34GK201574522SQ20092022198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冯晓利, 张生雨 申请人: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