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348阅读:3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库,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放置汽车后的承重板上升,在承 重板的下部和承重板的上部形成两层、双车位的停车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两旺和国外车企大量的进入我国,据统计,目前 我国私人小型汽车和企事业单位的小型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我国明显已经进 入私人购车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问题便摆在了面前,在很多小区、单位门前的马路 上、大型购物中心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引发的是很多有车库的门前被其它车 辆阻挡,使得车出不来,进而产生社会矛盾;还有的是已经购得车库的业主由于添加了新的 车辆,使得新车无处存放,况且原有没有车位的业主的车位问题尚未解决,又有新的问题出 现,使得马路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现象的大量存在;当然这仅是停车难的一个缩影,更 多的是车站、机场等处均会出现类似现象,所以立体车库正成为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措 施,经过检索发现大多立体车库的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大型多层的停车楼房;或建立一个 圆形的,可转动的机械式立体车库;或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运行原理是取上层车时,将下 层车板移开留出空位。该设备下层为左右横移,上层为上下升降的车库形式。由于目前的机械式立体车库由于存在造价高、使用及维护费用高、使用场地要求 高、前期资金投入大等因素,使很多投资商或独立车库的业主无法接受;或通过集体形式使 已有车位的业主二次付出高额代价建造立体车库。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 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占地面积小,可实现独立车位的使用, 尤其是独立车棚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的停车架连体使用,结构设计合 理、且容易管理,使用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包括用于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用于承重部 位的同步升降机构;用于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 支撑梁,所述两根并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两端分别活动或固定连接支撑梁,其中两根承重 板的一端通过合页或固接辅助端板形成完整的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所述承重部位的同步 升降机构包括柱体、导轨及攀爬机构,所述四根柱体为四角形设置,在两支撑梁的两端分别 设置对应柱体内导轨的攀爬机构,所述四个攀爬机构为同步上升或下降形成承重部位的同 步升降机构;在四根柱体下部设有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联通四个攀爬机 构。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两根承重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梁为滑槽 滑轮连接、导轨连接或活动穿销连接形成承重板与支撑梁的活动连接。
3[0008]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承重板与支撑梁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两根承重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梁为焊 接、螺栓连接或铆接形成承重板与支撑梁的固定连接。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的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为在柱体下 端设置固定板或柱体下端插入地面掩埋固定或由水泥掩埋凝固固定。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在柱体的上端设有上盖。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在辅助端板的下部面合页处设有弹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占地面积小,可实现独立车位的 使用,尤其是独立车棚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的停车架连体使用,结构设 计合理、且容易管理,使用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承重板后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辆汽车进入双车位停车架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辆汽车进入双车位停车架示意图。在图中1、上盖;2、柱体;3、导轨;4、攀爬机构;5、支撑梁;6、承重板;7、辅助端 板;8、控制机构;9、固定板;10、车体;11、车轮;12、地面;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 和改进。在图1或2中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包括用于放置车辆的承重机 构;用于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用于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放置车辆的承重机 构包括承重板6、支撑梁5,所述两根并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6两端分别为滑槽滑轮连接、导 轨连接或活动穿销连接形成承重板6与支撑梁5的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滑槽滑轮 连接、导轨连接或活动穿销连接均为常规的连接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没有给予进一步的 详述”,考虑到由于车辆在承重板6上的行进所产生的震动,所以在承重板6与支撑梁5设 有锁紧机构,以克服车辆震动产生的位移现象;或所述两根承重板6两端分别与支撑梁5焊 接、螺栓连接或铆接形成承重板6与支撑梁5的固定连接;其中两根承重板6的一端通过合 页或固接辅助端板7,所述辅助端板7为防止车辆上下承重板6时避免由承重板6与地面 12之间形成落差台阶造成的障碍,形成完整的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所述承重部位的同步 升降机构包括柱体2、导轨3及攀爬机构4,所述四根柱体2为四角形设置,在两支撑梁5的 两端分别设置对应柱体2内导轨3的攀爬机构4,所述四个攀爬机构4为同步上升或下降, 以实现车辆在上升或下降时不会出现倾斜而发生事故形成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在四 根柱体2下部设有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机构8联通四个攀爬机构4,控制机构 8对应于四个攀爬机构4的启动同步上升或下降。[0022]所述的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为在柱体2下端设置固定板9或柱体2下端插入地 面12掩埋固定或由水泥掩埋凝固固定。由于很多车库为露天形式存在,所以在柱体2的上 端设有防止雨水侵害柱体2内导轨3的上盖1 ;在辅助端板7的下部面合页处设有弹簧13, 在车体压下时弹簧13不发挥作用,当承重板6上升时,弹簧13便自动将所述辅助端板7抬 起,使辅助端板7不会碰上下部的车辆或承重板6下降时辅助端板7不会影响承重板6。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首先利用控制机构8将所 述支撑梁5两侧的攀爬机构4缓缓下落,所述承重板6也同步下落至地面12,然后启动车 辆,车体10下部的四个车轮11全部进入承重板6并停稳,然后通过控制机构8将所述支撑 梁5两侧的攀爬机构4缓慢上升,达到要求高度后停止定位,然后将另一车辆开入承重板6 下部空间便可,由于停车架占地面积小,可实现拥有独立车位的使用方使用,尤其是独立车 棚,只要高度允许,就可以将一个车位变为两个车位,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 的停车架连体使用,使车位得到有效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且容易管理,使用 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包括用于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用于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用于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6)、支撑梁(5),所述两根并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6)两端分别活动或固定连接支撑梁(5),其中两根承重板(6)的一端通过合页或固接辅助端板(7)形成完整的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所述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包括柱体(2)、导轨(3)及攀爬机构(4),所述四根柱体(2)为四角形设置,在两支撑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对应柱体(2)内导轨(3)的攀爬机构(4),所述四个攀爬机构(4)为同步上升或下降形成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在四根柱体(2)下部设有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机构(8)联通四个攀爬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两根承重板 (6)两端分别与支撑梁(5)为滑槽滑轮连接、导轨连接或活动穿销连接形成承重板(6)与支 撑梁(5)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所述承重板(6) 与支撑梁(5)设有锁紧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两根承重板 (6)两端分别与支撑梁(5)为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形成承重板(6)与支撑梁(5)的固定连 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对升降机 构的支撑机构为在柱体(2)下端设置固定板(9)或柱体(2)下端插入地面(12)掩埋固定 或由水泥掩埋凝固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在柱体(2)的上 端设有上盖(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其特征是在辅助端板(7) 的下部面合页处设有弹簧(13)。
专利摘要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涉及一种车库,两根并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6)两端分别活动或固定连接支撑梁(5),其中两根承重板(6)的一端通过合页或固接辅助端板(7);所述四根柱体(2)为四角形设置,在两支撑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对应柱体(2)内导轨(3)的攀爬机构(4),所述四个攀爬机构(4)为同步上升或下降;在四根柱体(2)下部设有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机构(8)联通四个攀爬机构(4);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独立车位的使用,尤其是独立车棚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的停车架连体使用,结构设计合理、且容易管理,使用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E04H6/06GK201679253SQ201020108819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王国森 申请人:王国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