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029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是针对建筑物的屋顶或墙壁的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部通风隔热空间的建筑物屋顶或墙壁,可供外界空气由不同侧向循环流通于该隔热空间的里外,而产生隔热及特别迅速的通风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在遭受日光照射时,均会不断将吸收积存的热量逐渐传导到建筑物内部,纵使日光结束照射(太阳已西下),该屋顶或墙壁所积存的热量也因为冷空气接触率太低,致使积热不易散解而造成室内闷热的情形,特别在目前被广泛应用,以金属浪板或发泡隔热浪板所搭建的建筑物(俗称铁皮屋),主要是先搭设钢骨梁架,再于梁架上覆盖金属浪板,而使所述金属浪板构成该建筑物的屋顶和四周的墙壁。由于这类铁皮建筑物具有快速搭建完成的效果,目前已普遍运用在工厂、仓库和住家等各种用途的建筑物上。

然而,前述采用铁皮搭盖的建筑物的吸热及热传导的速度极高,尤其是建筑物的屋顶的部分,直接受到太阳光曝晒的时间极长,不仅其材料很容易吸热,而且很快地即将该吸收的热传导至建筑物内部,再加上一般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较低,使得由内而外的热散解效能不佳,建筑物室内很容易变得相当闷热且难以散解。

为了降低上述建筑物的室内温度,通常是在屋顶或墙壁上开设多个连通室内与室外的通孔,并于通孔上设置风扇,通过利用大自然的风力或由内而外热气流的驱动由旋转中的排风扇排热,驱使室内热气经由通孔排放至室外,以达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其缺点在于,前述在屋顶或墙壁设置风扇的排热方式,虽可将室内热气排放至室外,但是屋顶和墙壁的隔热效果欠佳,容易造成风扇的排热速度赶不上屋顶(浪板)和墙壁的积热速度的情形;此外,也容易因为屋顶或墙壁开设了通孔而造成金属棚板的防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金属棚板产生锈蚀,以及雨水经由通孔渗入而发生室内滴水的情形。再者,更有在上述金属浪板内面加设发泡隔热材料,以降低所吸引的热量传导至室内的措施,如此虽然可以减少或减慢热传导至室内的速度及热量;但事实上如此的措施,亦会同时降低该等金属浪板由内朝外排解积存余热的效率,尚有不尽理想之处。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务经验,特创作出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用以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由双层板材及一间隔模块所构成的中空棚壁架构,可供外界空气由四方循环流通至上述棚壁架构的中空部位中,而兼具有良好隔热及高效率通风带走积热效果,用以改善上述传统的屋顶和墙壁的排热及散热功效不佳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包括一设在建筑物上方形成顶棚或周边侧壁的内棚板,与沿着该内棚板配置的间隔模块,以及一配置遮蔽在该间隔模块的外侧的外棚板,该间隔模块包含有接合该外棚板及/或内棚板的连续衔接片及支撑部,使该外棚板与内棚板之间被架高形成一通风的隔热空间。

通过上述,该外棚板接受太阳光照射会蓄积传导热至该外棚板与内棚板的双层式结构之间,而该外棚板与内棚板之间的通风的隔热空间能够形成一热传导的阻隔,令上述蓄积的热不会直接传导到内棚板,达到初步的阻止热传导到建筑物室内的效果;再者,由该通风的隔热空间所形成向四方对外开放的状态,使外界空气经由该隔热空间循环流通,向四方带走上述由外棚板导入的热,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据此,即可避免上述的热因过度的蓄积,再被内棚板传导到建筑物的室内,进而大幅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因积热而提高的可能性,达到室内常态保持凉爽的效果。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各该间隔模块的连续衔接片之间经由搭接结构相互组接在一起。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搭接结构包含有能够相互衔接的一上搭接端片及一下搭接端片。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搭接结构通过组合件加以锁接。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间隔模块,由该连续衔接片的内侧面朝远离该连续衔接片方向,连接该支撑部以形成一撑座,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一开口。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各该相互连接的支撑部以彼此相向倾斜延伸,结合至该撑座,以排列成v字型轮廓。该连续衔接片的外侧面撑托该外棚板,该支撑部朝内撑托该内棚板。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间隔模块以该撑座与内棚板结合,再以一定位件自该连 续衔接片朝该撑座穿串该内棚板加以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剖示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在说明书附图中用到的符号解释如下:

1梁架2内棚板

3间隔模块31连续衔接片

310内侧面311外侧面

32支撑部321撑座

322开口33搭接结构

331上搭接端片332下搭接端片

4外棚板5隔热空间

6组合件7定位件

8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发明,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后述:

参阅图1至图3,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式,由上述图式说明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的屋顶与墙壁的通风及隔热结构,包括一设在建筑物8顶部的梁架1,至少一沿着该梁架1配置而形成遮蔽建筑物8的内棚板2,一布设在该内棚板2之外的间隔模块3,以及一配置在该间隔模块3之外而得以一并遮蔽该内棚板2的外棚板4;该外棚板4和内棚板2均可为波浪型铁皮或一般屋顶板或墙板,且外棚板4与内棚板2之间通过该间隔模块3而形成一往至少一侧方开放(图示为朝四方开放)通风的隔热空间5。

在较佳的考虑中,该间隔模块3是沿着该梁架1延伸并接合在该内棚板2与外棚板4之间,该间隔模块3具有连续衔接片31,以及至少一组间隔立设在该连续衔接片31内侧面310(如图3所示)朝远离连续衔接片31的方向形成一撑座321的支撑部32;该连续衔接片31的外侧面311撑托该外棚板4,该支撑部32朝内撑托该内棚板2。各间 隔模块3的连续衔接片31之间,经由搭接结构33相互组接在一起,该搭接结构33可以设成包含有能够相互衔接的上搭接端片331及下搭接端片332的型态,且每一连续衔接片31的两端,各设有一上搭接端片331及一下搭接端片332,彼此搭接后再由一组合件6予以锁固衔接,该组合件6可为螺丝。

详细来说,该间隔模块3包含有至少一组由该连续衔接片31的内侧面310,朝远离该连续衔接片31方向延伸的支撑部32,该等支撑部32之间可彼此相向倾斜连接形成一撑座321,所述支撑部32之间形成一开口322,各该支撑部32结合撑座321排列成v字型轮廓。如图所示者,该间隔模块3以其撑座321与内棚板2结合,再以一定位件7自连续衔接片31朝撑座321穿串内棚板2加以组合,该定位件7可为螺栓,再于连续衔接片31之外遮覆外棚板4,并以组合件6将外棚板4锁固在连续衔接片31之上,即完成组合。由此,该外棚板4和内棚板2即形成双层式结构,以形成建筑物8的屋顶。

如第1、3及4图所示,在使用期间,该外棚板4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而蓄积的热,并将该热传导至该外棚板4与内棚板2之间的隔热空间5形成闷热空气;此时,该蓄积的热无法直接热传导至内棚板2,降低了对建筑物8室内温度的影响,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而且,该隔热空间5更透过各间隔模块3之间的空隙和往侧方对外开放的开口322,使外界空气可自然流通于该隔热空间5与外界之间,使该隔热空间5内的闷热空气与外界冷(凉)空间不断对流交换,令热气迅速地被外界空气带走,消除热的蓄积,快速达到自然通风散热的效果。

据此,通过该通风隔热空间5阻隔于建筑物8外部的内棚板2与外棚板4之间的双层式通风结构形成隔热效果,进而大幅降低建筑物8的室内温度受外界热效应的影响,再通过该隔热空间5对四方开放所形成的优良通风效果,将所积存的热快速带走,令室内保持凉爽效果,而不会产生闷热现象。用以改善上述传统在屋顶或墙壁设置风扇的排热方式,容易造成风扇的排热速度赶不上屋顶或墙壁的积热速度的缺失,以及因为屋顶或墙壁开设了通孔而导致金属棚壁容易产生锈蚀和发生室内滴水的缺失。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凡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后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