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吸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952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吸音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吸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型吸音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某些特殊场合音质的要求或者某些特殊场合与外界之间的声音隔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音乐厅、影剧院、录音室、监听室、会议室、法庭、报告厅等。为了满足这些特殊的室内场合的吸音要求,人们会选择在室内的墙壁、天花,甚至地板加设吸音材料,其中最常用的是吸音板。现有的吸音板包括木质吸音板、金属吸音板、陶瓷吸音板和石材吸音板,但这些吸音板都存在不足。木质吸音板的防火防蛀性能差;金属吸音板、陶瓷吸音板以及石材吸音板虽然都具有防火防蛀的功能,但金属吸音板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陶瓷吸音板的不仅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影响吸音效果;石材吸音板则由于单位体积的重量过大,安装较为困难。因此,现有的吸音板并不能完全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材质轻便的复合吸音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吸音板,包括基材层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贴合于基材层的底侧;所述基材层设有若干吸音槽,所述吸音槽贯穿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金属层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沿吸音槽延伸轨迹分布。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吸音板采用基材层和金属层组合而成,基材层选用石板、水泥纤维板、玻璃限位板等防火、防蛀的材料制成;金属层不仅具有具有基材层防火、防蛀的功能,而且其良好的刚性,能使吸音板整体结构稳定,另外金属层可选用质量较轻、厚度较小的金属板,使吸音板整体体积小,更为轻便,便于安装。制作本发明提供的吸音板只需再金属层上开设通孔,然后将基础层和金属层贴合,在基材层上开设位置与通孔位置对应的吸音槽即可。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吸音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材质轻便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吸音槽重合的区域为吸音孔,分布在同一个吸音槽轨迹上的所有吸音孔的面积总和为Sa,对应吸音槽与金属层相对一侧的开口面积为Sb;M为吸音孔分布密度,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H;当H∈[0.01cm,0.1cm]时,M∈[0.2,0.7];当H∈(0.1cm,0.2cm]时,M∈[0.4,0.8];当H∈(0.2cm,0.4cm]时,M∈[0.6,0.9]。声音穿过吸引孔进入吸音板的后侧的效率,即声波穿孔率,受金属层厚度和吸音孔分布密度影响,而受金属层刚度要求的限制,吸音孔分布密度需要因应金属层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上述三种设置方式,使金属层满足刚度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确保声波的穿孔率。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贴合部和凸起部;所述贴合部贴合于基材层的底侧,所述凸起部与基材层之间形成分隔腔;所述通孔设置在凸起部和/或贴合部上。所述凸起部的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凸起部设置方式为:所述凸起部沿吸音槽的延伸轨迹布置,所述间隔腔的设置位置与吸音槽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在凸起部上。所述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吸音槽的延伸方向对应,在开设吸音槽的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切割吸音槽的器械与金属层产生接触,对金属层造成损坏,而且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吸音槽的延伸方向对应,使吸音板整体具有可弯曲的性能,使吸音板能适墙面的形状,使吸音板的安装更美观。优选的,所述分隔腔朝向吸音槽的开口宽度大于吸音槽与金属层相对一侧的开口宽度。第二种凸起部设置方式:所述凸起部延伸方向与吸音槽延伸方向形成夹角,所述通孔设置在贴合部上。该种设置方式,吸引孔设置在贴合部上,凸起部上结构完整,确保金属层结构的稳定,则开设吸音槽时,切割设备与金属层的接触,不会对金属层的刚度造成过大的影响,降低吸音板的制造难度。优选的,所述凸起部延伸方向垂直于吸音槽延伸方向,使整体结构更简单,提高吸音板整体的刚度。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吸音槽与金属层相对一侧的开口形状相适配的条形孔。优选的,所述凸起部在基材层上的投影的总面积小于贴合部总面积,由于通孔设置在贴合部上,贴合部的面积需要足够大,才能为通孔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优选的,所述贴合部与基材层之间夹设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有与所述通孔形状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设置,有效提高吸音板的刚度,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基材层与金属层配合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金属层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二基材层与金属层配合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金属层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三基材层与金属层配合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四金属层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三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一种复合型吸音板,包括基材层1A和金属层2A,所述金属层2A贴合于基材层1A的底侧;所述基材层1A设有若干吸音槽1A1,所述吸音槽1A1贯穿基材层1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金属层2A设有若干通孔2A1,所述通孔2A1沿吸音槽1A1延伸轨迹分布。所述金属层1A1为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的金属层1A与基材层2A的配合,使吸音板具有防火防虫的功能,而且吸音板具有一定的弯曲性能,能适配一般简单的墙面结构。所述通孔2A1与吸音槽1A1重合的区域为吸音孔,声音穿过吸引孔进入吸音板的后侧的效率,即声波穿孔率,受金属层2A厚度和吸音孔分布密度影响,而受金属层刚度要求的限制,吸音孔分布密度需要因应金属层2A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实施例提供三种对应的设置方式:分布在同一个吸音槽1A1轨迹上的所有吸音孔的面积总和为Sa,对应吸音槽1A1与金属层2A相对一侧的开口面积为Sb;M为吸音孔分布密度,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H;当H∈[0.01cm,0.1cm]时,M∈[0.2,0.7];当H∈(0.1cm,0.2cm]时,M∈[0.4,0.8];当H∈(0.2cm,0.4cm]时,M∈[0.6,0.9]。针对上述三种设置方式,发明采永控制变量法,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验证。第一组实验中实验2、4、6分别是对应实验1、3、5的对比实验,实验1、3、5选用的设置方式,为上述提供的三种方式中的优选方案,不难看出,选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比其他方案能有效提高声波的穿孔率。实验序号HM声波穿孔率10.1cm0.268%20.1cm0.142%30.2cm0.470%40.2cm0.338%50.3cm0.662%60.3cm0.534%表1第一组实验中实验2、4、6分别是对应实验1、3、5的对比实验,实验1、3、5选用的设置方式,为上述提供的三种方式中的优选方案,不难看出,选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比能在保证声波穿孔率的前提下,保证吸音板的刚度要求。实验序号HM刚度测试10.1cm0.65合格20.1cm0.73不合格30.2cm0.75合格40.2cm0.82不合格50.3cm0.86合格60.3cm0.94不合格表2实施例二:参见图3至图4,一种复合型吸音板,包括基材层1B和金属层2B,所述金属层2B贴合于基材层1B的底侧;所述基材层1B设有若干吸音槽1B1,所述吸音槽1B1贯穿基材层1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金属层2B设有若干通孔2B1,所述通孔2B1沿吸音槽1B1延伸轨迹分布。所述金属层2B设有凸起部2B2和贴合部2B3,凸起部2B2与基材层1B之间形成分隔腔2B4,所述凸起部2B2沿吸音槽1B1的延伸轨迹布置,所述间隔腔2B4的设置位置与吸音槽1B1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2B1设置在凸起部2B2上。所述凸起部2B2的延伸方向与吸音槽1B1的延伸方向对应,在开设吸音槽1B1的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切割吸音槽1B1的器械与金属层2B产生接触,对金属层2B造成损坏,而且凸起部2B2的延伸方向与吸音槽1B1的延伸方向对应,使吸音板整体具有可弯曲的性能,使吸音板能适墙面的形状,使吸音板的安装更美观。安装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音板时,只需将吸音板对准安装位置,用固定件穿过吸音槽和对应的吸引孔即可吸音板后侧的固定结构连接,安装简便。所述分隔腔2B4朝向吸音槽1B1的开口宽度大于吸音槽1B1与金属层相对一侧的开口宽度便于声波进入分隔腔2B4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隔腔2B4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或体型等上部宽于下部的形状,便于声波进入分隔腔2B4内。参见图5至图6,一种复合型吸音板,包括基材层1C和金属层2C,所述金属层2C贴合于基材层1C的底侧;所述基材层1C设有若干吸音槽1C1,所述吸音槽1C1贯穿基材层1C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金属层2C设有若干通孔2C1,所述通孔2C1沿吸音槽1C1延伸轨迹分布。所述金属层2C设有凸起部2C2和贴合部2C3,凸起部2C2与基材层1C之间形成分隔腔2C4,所述凸起部2C2延伸方向垂直于吸音槽1C1延伸方向,使整体结构更简单,提高吸音板整体的刚度。所述通孔2C1为吸音槽1C1与金属层2C相对一侧的开口形状相适配的条形孔。所述凸起部2C2在基材层1C上的投影的总面积小于贴合部2C3总面积,由于通孔2C1设置在贴合部2C3上,贴合部2C3的面积需要足够大,才能为通孔2C1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使制作过程孔,通孔2C1的制作更简便,由于通孔2C1设置在贴合部2C3上,因此切割所述吸音槽1C1的过程中,只需稍微调整切割深度,即可将通孔2C1和吸音槽1C1同时切割成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隔腔2C4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或体型等上部宽于下部的形状,便于声波进入分隔腔2C4内,可在分隔腔分隔腔2C4填充吸音棉等物质,提高吸音效果。作为另外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部2C3与基材层1C之间夹设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图中未示),所述第二金属层设有与所述通孔2C1形状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设置,有效提高吸音板的刚度,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