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78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特别是剪力墙迎水面的外剪力墙防渗排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其四周靠迎水面的剪力墙均需要做防水处理,完毕后做好相关防水层的保护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地下室土方回填工序。这种做法均为通常情况,一般防水卷材的使用功能的寿命约为5-20年左右,一般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设计寿命约为40-70年,重要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设计寿命甚至达到100年。一旦防水层使用功能失效,全靠混凝土结构自身来防水。施工过程中留设的施工缝部位、后浇带部位、以及满足施工要求所设置的施工冷缝部位等等,如果防水层失去使用功能,以上部位均易导致渗水。如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在失去防水层保护的地下室,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大水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甚至影响到业主们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目前,在地下室防水层设计中,其防水层一般为两道防水卷材,甚至重要建筑为三至四遍防水卷材,这就会造成大量的CO2排放,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要是遇南方春季梅雨季节、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仍会出现局部渗漏、墙面及地面潮湿现象。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地下室剪力墙防渗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增加剪力墙防水层的数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有可能因防水层的寿命到期而不满足要求。所以,发展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地下室剪力墙防渗水施工工艺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从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地下室位于基坑中,在地下室四周设置多个集水井,排水管两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连成一整体;

所述地下室它包括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剪力墙、地下室底板;

在基坑内并且在地下室外侧的区域中填充有回填土与中粗砂;回填土与中粗砂的层数为多层,并且每层回填土与中粗砂为相互交错的排列结构,排水管位于中粗砂中,滤膜包裹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上开有孔洞。

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的施工工艺:

(1)、在地下室四周土方回填前,先回填第一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底部的位置并压实,必须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在地下室四周设置集水井,并在集水井附近布置水泵,以便将积水从集水井中抽出;

(2)、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在回填完毕的素土底面填一层碎石垫层,压实使其平整,在其上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滤膜,无纺土工布要断开,并留有搭接的长度;

(3)、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在滤膜上摆设周壁开孔的排水管,排水管两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连成一整体,并保证接口处的密封性;

(4)、滤膜包裹排水管;把铺设在排水沟底面上的滤膜从两边将排水管包裹住;

(5)、基坑回填;排水管铺设完毕后,回填含泥量较小的中粗砂,将基底回填至地下室底板高度处;

(6)、回填第二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中间的位置并压实,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导入四周设置集水井;

(7)、第二次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做法同步骤(2);

(8)、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骤(3);

(9)、滤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骤(4);

(10)、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骤(5);

(11)、回填第三道素土并压实,必须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导入四周设置集水井;

(12)、第三次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做法同步骤(2);

(13)、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骤(3);

(14)、滤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骤(4);

(15)、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骤(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其地下室剪力墙四周设有排水系统,让地下水和地表水主动地排出,从而有效防住了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地下室剪力墙的影响,保证了地下室剪力不渗漏,而且减少的防水层的厚度和遍数,即使在防水层达到寿命或受破坏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主动防渗防漏,达到了双重保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排水系统断面图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法对本工艺进一步说明。

一种主动防渗地下室剪力墙,地下室3位于基坑4中,在地下室3四周设置多个集水井1,排水管2两端放置于集水井1中,排水管2连成一整体;

所述地下室3它包括地下室顶板5、地下室剪力墙6、地下室底板7;

在基坑4内并且在地下室3外侧的区域中填充有回填土8与中粗砂10;回填土8与中粗砂10的层数为多层,并且每层回填土8与中粗砂10为相互交错的排列结构,排水管2位于中粗砂10中,滤膜(9)包裹排水管2。

所述排水管2上开有孔洞11。

1)、在地下室四周土方回填前,先回填第一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底部的位置并压实,必须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在地下室四周设置集水井,并在集水井附近布置水泵,以便将积水从集水井中抽出;

(2)、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在回填完毕的素土底面填一层碎石垫层,压实使其平整,在其上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滤膜,无纺土工布要断开,并留有搭接的长度;

(3)、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在滤膜上摆设周壁开孔的排水管,排水管两端放置于集水井中,排水管连成一整体,并保证接口处的密封性;

(4)、滤膜包裹排水管;把铺设在排水沟底面上的滤膜从两边将排水管包裹住;

(5)、基坑回填;排水管铺设完毕后,回填含泥量较小的中粗砂,将基底回填至地下室底板高度处;

(6)、回填第二道素土至地下室基坑中间的位置并压实,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导入四周设置集水井;

(7)、第二次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做法同步骤(2);

(8)、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骤(3);

(9)、滤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骤(4);

(10)、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骤(5);

(11)、回填第三道素土并压实,必须中间起拱两侧有自流输水的坡度,坡度不小于0.6%,即从基底中心沿向两边铺设坡度不小于0.6%;并导入四周设置集水井;

(12)、第三次填碎石垫层,铺滤膜,做法同步骤(2);

(13)、在滤膜上摆放排水管,做法同步骤(3);

(14)、滤膜包裹排水管,做法同步骤(4);

(15)、基坑回填,做法同步骤(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