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739阅读:2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斜柱在使用中需要有一定的倾斜,在斜柱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来支撑斜柱,在人工或机械放置斜柱或支撑架时,通过两者之间的搭接位置来确定两者之间的角度,而通常一次或几次搭接并不能保证斜柱的倾斜角度在需要的范围内,且操作费力,在对斜柱倾斜角度要求比较严的工程上,通过调节斜柱或支架的位置来调节两者之间的角度的方式,无法满足角度要求,且调节过程难以控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斜柱倾斜角度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精准调节斜柱倾斜角度,且调节可控,操作简便易行的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斜柱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斜柱与支撑架之间,所述支撑架竖直设置,支撑于所述斜柱,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柱和千斤顶,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有调节块,所述千斤顶向上抵顶于所述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斜边抵靠于所述斜柱的倾斜面。

进一步,所述调节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之间通过调节板填充。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由多块已知厚度的板子堆叠而成,根据所述调节块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距离来选择所述调节板的数量或/和厚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斜柱达到设计要求倾斜角度时所述调节块底面与所述支撑架顶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千斤顶活塞全部顶出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所述调节块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00mm。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侧向突出有多个抵持部抵持于所述斜柱,每个所述抵持部上均设有所述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千斤顶来抵顶调节块的底部,再通过调节块的斜边抵顶斜柱的倾斜面,从而调整斜柱的倾斜角度,当斜柱倾斜角度调整到位后,在支撑柱与调节块之间放置适当厚度数量的调节板,从而将调节块固定到支撑位置,上述调节机构可以精准调节斜柱的倾斜角度,且调节过程可以通过千斤顶控制,操作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安装于斜柱与支撑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斜柱、2—支撑架、3—千斤顶、4—支撑柱、5—调节块、6—调节板、7—抵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柱倾斜角度精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斜柱1的倾斜角度,通常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格构柱的倾斜角度调节。调节机构设置于斜柱1与支撑架2之间,支撑架2竖直设置,支撑于倾斜的斜柱1,从而将斜柱1倾斜固定住。支撑架2侧向突出有抵持部7,调节机构设置于抵持部7上,侧向支撑于斜柱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侧向突出有两个抵持部7抵持于斜柱1,每个抵持部7上均设有上述调节机构,使斜柱1倾斜角度的调节更容易进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支撑架2顶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支撑柱4和千斤顶3,支撑柱4的上方设有调节块5,千斤顶3向上抵顶于调节块5,调节块5为具有斜边的梯形块,其底部被支撑柱4及千斤顶3顶住,其斜边抵靠于斜柱1的倾斜面,通过调整千斤顶3的顶出高度,控制调节块5向上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其斜边推顶斜柱1抬起的角度,来调节斜柱1的倾斜角度。

调节块5的底部与支撑柱4的顶部之间通过调节板6填充,调节板6由多块已知厚度的板子堆叠而成,根据调节块5与支撑柱4之间的距离来选择调节板6的数量或/和厚度。在斜柱1就位后,可先由千斤顶3调节调节块5,使调节块5推顶斜柱1移动,以调节斜柱1倾斜角度,当完成调节后,根据千斤顶3顶出距离在支撑柱4顶部放置适当厚度数量的调节板6。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先由支撑柱4和调节板6支撑调节块5,再由千斤顶3调节其活塞伸出高度,进而调节斜柱1倾斜角度。

支撑柱4的高度小于斜柱1达到设计要求倾斜角度时调节块5底面与支撑架2顶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斜柱1达到设计要求前对其倾角进行精准调节,若支撑柱4高度过大,直接会造成斜柱1倾角过大,且无法调节。支撑柱4的高度小于千斤顶3活塞全部顶出的高度,使得活塞对调节块5具有抵顶作用,能够缓慢且精准的调节活塞的伸出距离,进而调节斜柱1的倾角。根据实际情况,支撑柱4的顶面与调节块5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00mm为佳。

上述调节机构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控制,先根据支撑架2受力分析情况,在计算机系统中对支撑架2与调节机构进行一体深化设计,根据现场基准点坐标,通过计算机放样,得到控制点B处的三维安装坐标(x,y,z)。在实际斜柱1吊装时,通过全站仪对控制点B进行测量,得出实际坐标(x1,y1,z1),则斜柱1安装偏差为Δx=x-x1;Δy=y-y1;Δz=z-z1。当斜柱1与支撑架2侧向抵持部7充分接触时,Δy=0,Δx随着Δz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计算Δz,操作人员控制千斤顶3缓慢顶升,同时使用全站仪实时检测控制点B的坐标变化情况,最终使得x=x1,z=z1,Δx=0,Δz=0,复测结束后,根据顶升距离在支撑柱4上放置适当厚度数量的调节板6,并将调节块5、调节板6、支撑柱4及支撑架2焊接牢固,使斜柱1与支撑架2形成稳定框架单元。

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可以精准调节斜柱1的倾斜角度,且调节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千斤顶3控制,通过千斤顶3缓慢调节顶升距离,推动调节块5的斜面侧向抵顶斜柱1,进而调节斜柱1的倾斜角度,调节精准,操作简便易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