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948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挂钩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挂钩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reflection glass curtainwall),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

玻璃幕墙分为明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的金属框隐蔽在玻璃的背面,室外看不见金属框。隐框玻璃幕墙的构造特点是:玻璃在铝框外侧,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把玻璃与铝框粘结。幕墙的荷载主要靠密封胶承受。

在现有建筑幕墙工程技术中,隐框玻璃幕墙一般是由玻璃面板、副框和主框组成的。副框与主框四边多为压板和挂钩连接,因此也叫挂钩玻璃幕墙。主框由窗边框和扇边框构成。现有的幕墙结构中,窗边框和扇边框结合不够牢固,常有脱落的风险。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钩玻璃幕墙,使得窗边框和扇边框结合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钩玻璃幕墙,包括横梁、安装在横梁上的主框以及副框,所述主框包括窗边框和扇边框,窗边框与副框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窗边框和扇边框通过第二连接件以及防脱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在扇边框上端朝向横梁一侧形成的弯钩以及窗边框靠近扇边框位置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入到所述弯钩中;

所述防脱器设置在位于窗边框和扇边框之间的内腔处,所述防脱器包括:

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下方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由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下方 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卡钩构成;

第一卡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由第一卡钩下端向右侧延伸形成的第二卡钩以及设置在扇边框中部的第二凹槽构成;第二卡钩嵌入第二凹槽内;

第一卡钩下端向左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向左下方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末端连接在内腔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窗边框上的第三凹槽、设置在副框上的第四凹槽以及卡柱,卡柱的一端嵌入第三凹槽中,另一端嵌入第四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末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在内腔底部的凸起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中下部向左侧延伸形成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的末端向下弯折并抵靠在内腔的腔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延伸部的下方设置有防火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后半部分向上隆起并抵靠在内腔的上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中的空隙部分填充有陶瓷纤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钩玻璃幕墙,窗边框和扇边框通过第二连接件以及防脱器连接;其中防脱器由外向内(由上至下)形成两道卡扣,形成双重防脱保护,此外两道卡扣分别呈竖向和横向卡住窗边框和扇边框,实现了双方向的保护,第二延伸部斜向下延伸连接在内腔底部,起到了对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支撑作用,提高的防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挂钩玻璃幕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脱器和第二连接件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梁 2.主框 3.副框 4.弯钩 5.凸起 6.内腔 7.第一凹槽8.第一卡钩 9.第二卡钩 10.第二凹槽 11.第一延伸部 12.第二延伸部 13.第三凹槽 14.第四凹槽 15.夹持部 16.第三延伸部 17.防火 条 18.玻璃面板 19.卡柱 21.窗边框 22.扇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钩玻璃幕墙,包括横梁1、安装在横梁1上的主框2以及副框3,主框2包括窗边框21和扇边框22两部分,窗边框21与副框3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窗边框21和扇边框22通过第二连接件以及防脱器连接。主框2和副框2的最外侧安装玻璃面板18。

第二连接件包括在扇边框22上端朝向横梁1一侧形成的弯钩4以及窗边框21靠近扇边框22位置形成的凸起5;凸起5伸入到所述弯钩4中。防脱器设置在位于窗边框21和扇边框22之间的内腔6处,防脱器具体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下方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由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下方的第一凹槽7和第一凹槽7内的第一卡钩8构成;第一卡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由第一卡钩8下端向右侧延伸形成的第二卡钩9以及设置在扇边框22中部的第二凹槽10构成;第二卡钩9嵌入第二凹槽10内。第一卡钩8下端向左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1,第一延伸部11向左下方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2,第二延伸部12的末端连接在内腔6的底部。防脱器由外向内(由上至下)形成两道卡扣,形成双重防脱保护,此外两道卡扣分别呈竖向和横向卡住窗边框21和扇边框22,实现了双方向的保护,第二延伸部12斜向下延伸连接在内腔底部,起到了对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支撑作用,提高的防脱效果。

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窗边框21上的第三凹槽13、设置在副框3上的第四凹槽14以及卡柱19,卡柱19的一端嵌入第三凹槽13中,另一端嵌入第四凹槽14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的末端设置有夹持部15,夹持部15夹在内腔6底部的凸起上。这样通过夹持的方式提高第二延伸部12和内腔6底部的连接牢固性,可以对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形成更好的支撑。

第二延伸部12的中下部向左侧延伸形成第三延伸部16,第三延伸部16 的末端向下弯折并抵靠在内腔6的腔壁上。这样,防脱器也得到了内腔6的侧壁方向的支撑,提高了防脱的稳定性。

第三延伸部16的下方设置有防火条17,这样可以提高防火效果,防止热流进入,破坏第三延伸部16形成的支撑结构。

第一延伸部11的后半部分向上隆起并抵靠在内腔6的上内壁上,这样一方面在内腔6上壁上形成支撑,提高防脱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卡扣和第三延伸16部隔绝开来,防止火灾时,第三延伸部16烧坏后热流直接破坏第一卡扣。

第一卡扣中的空隙部分填充有陶瓷纤维(图中未示出),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且具有一定抗震性,填充在第一卡扣这样的关键部位,可以防止火灾发生时第一卡扣烧坏,进而避免防脱器失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挂钩玻璃幕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