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05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用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常需要将多种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混合后再使用,为了保证多种不同种类的材料混合均匀,一般会采用搅拌装置对材料进行搅拌,同时,在搅拌过程中,根据材料的特性,继续加入新的材料或补充加入材料,但是,由于新加入的材料或补充加入的材料只能加到已混合好的材料表面,与已混合好的材料不易混合均匀,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

例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轻质材料,由于新加入的轻质材料质量较轻,与混凝土拌合物不容易混合均匀,就需要搅拌装置搅拌较久时间,花费较多的时间,且加入轻质材料时,轻质材料容易在搅拌过程中引起粉尘,造成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同时,由于轻质材料与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搅拌混合均匀,直接影响最终成品质量,导致由混凝土拌合物制得的构件强度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建筑领域进行多种材料的混合搅拌时,不易使新加入的材料或补充加入的材料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建筑领域进行多种材料的混合搅拌时,不易使新加入的材料或补充加入的材料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均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搅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旋转部件和控制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或停止的控制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传料机构和设置在传料机构上的叶片组合,所述控制部件与传料机构连接,控制传料机构转动,所述传料机构内设置有用于传输材料的传料通路。

本申请的搅拌装置,通过将叶片组合设置在传料机构上,由控制部件带动传料机构转动,进而由传料机构带动叶片组合转动,由于传料机构内设置有用于传输材料的传料通路,使得新加入的材料可通过传料通路直接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不会产生粉尘,同时,由于叶片组合的旋转,在叶片组合的旋转范围内会形成漩涡空洞,加速新加入的材料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减少搅拌时间,且使新加入的材料与已混合好的材料的混合较均匀。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传料机构包括第一传料管、第二传料管和至少一根第三传料管,所述第一传料管、第三传料管和第二传料管依次连通,所述第一传料管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第二传料管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叶片组合设置于第二传料管上。通过设置在第一传料管顶部的加料口可较容易的加入材料,由于第一传料管、第三传料管和第二传料管依次连通,从加料口加入的材料依次经过第一传料管、第三传料管、第二传料管和出料口,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在叶片组合的旋转搅拌作用下,较快速的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操作较方便。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传料管上设置的出料口为至少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二传料管上设置多个出料口,使新加入的材料从多个出料口输出,进一步使新加入的材料较容易的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较均匀。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叶片组合包括至少一片第一旋转叶片和至少一片第二旋转叶片,所述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尺寸不同。通过设置不同尺寸规格的旋转叶片组合成叶片组合,进一步加速材料的混合,同时,有利于使多种材料混合更均匀。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料管上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套设于第一传料管上,所述内壳与第一传料管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上,所述外壳绕所述内壳回转。通过设置具有两层结构的旋转接头,使旋转接头的外壳不会随传料机构的转动而转动,使操作者可手持旋转接头进行材料的搅拌,使搅拌装置操作较方便。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旋转件。通过设置在内壳和外壳之间的旋转件,使外壳绕内壳平滑转动,避免内壳与外壳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碰撞,有利于搅拌装置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外壁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传料管道的连接部。通过设置在外壳外壁的连接部可连接外部传料管道,使从外部传料管道中直接向传料机构中输入新加入的材料,同时,搅拌装置使用结束后,将连接部与水管连接,可较方便的清洗搅拌装置,使搅拌装置的使用和清洗均较方便。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接头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上端间隙的封闭件。通过封闭件封闭内壳与外壳之间上端间隙,避免材料进入内壳和外壳之间间隙,保证旋转接头的顺畅转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将叶片组合设置在传料机构上,由控制部件带动传料机构转动,进而由传料机构带动叶片组合转动,由于传料机构内设置有用于传输材料的传料通路,使得新加入的材料可通过传料通路直接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不会产生粉尘;

2、由于叶片组合的旋转,在叶片组合的旋转范围内会形成漩涡空洞,加速新加入的材料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减少搅拌时间,且使新加入的材料与已混合好的材料的混合较均匀;

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在外壳外壁的连接部可连接外部传料管道,使从外部传料管道中直接向传料机构中输入新加入的材料,同时,搅拌装置使用结束后,将连接部与水管连接,可较方便的清洗搅拌装置,使搅拌装置的使用和清洗均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的一种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控制部件,2-传料机构,21-第一传料管,22-第三传料管,23-第二传料管,24-加料口,25-出料口,3-叶片组合,31-第一旋转叶片,32-第二旋转叶片,4-旋转接头,41-外壳,42-内壳,43-旋转件,44-连接部,45-封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旋转部件和控制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或停止的控制部件1,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传料机构2和设置在传料机构2上的叶片组合3,所述控制部件1与传料机构2连接,控制传料机构2转动,所述传料机构2包括第一传料管21、第二传料管23和至少一根第三传料管22,所述第一传料管21、第三传料管22和第二传料管23依次连通,形成用于传输材料的传料通路,所述第一传料管21上设置有加料口24,所述第二传料管23上设置有出料口25,所述叶片组合3设置于第二传料管23上。

本申请的搅拌装置,通过将叶片组合3设置在传料机构2的第二传料管23上,由控制部件1带动传料机构2转动,进而由传料机构2带动叶片组合3转动,由于传料机构2内设置有用于传输材料的传料通路,使得新加入的材料可通过传料通路直接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不会产生粉尘,同时,由于叶片组合3的旋转,在叶片组合3的旋转范围内会形成漩涡空洞,加速新加入的材料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减少搅拌时间,且使新加入的材料与已混合好的材料的混合较均匀。

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传料管21顶部的加料口24加入材料,开启旋转部件,由于第一传料管21、第三传料管22和第二传料管23依次连通,从加料口24加入的材料依次经过第一传料管21、第三传料管22、第二传料管23和出料口25,进入已混合好的材料内,由于叶片组合3随旋转部件转动,形成漩涡空洞,新加入的材料较快的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均匀,使用结束后,在加料口24注入清水,较方便的实现搅拌装置的传料通路的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料管23上设置的出料口25为至少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二传料管23上设置多个出料口25,使新加入的材料从多个出料口25输出,进一步使新加入的材料较容易的与已混合好的材料混合较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组合3包括至少一片第一旋转叶片31和至少一片第二旋转叶片32,所述第一旋转叶片31和第二旋转叶片32尺寸不同。通过设置不同尺寸规格的旋转叶片组合成叶片组合3,进一步加速材料的混合,同时,有利于使多种材料混合更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料管21上设置有旋转接头4,所述旋转接头4包括内壳42和外壳41,所述内壳42套设于第一传料管21上,所述内壳42与第一传料管2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外壳41套设于内壳42上,所述外壳41绕所述内壳42回转。通过设置具有两层结构的旋转接头4,使旋转接头4的外壳41不会随传料机构2的转动而转动,使操作者可手持旋转接头4进行材料的搅拌,使搅拌装置操作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内壳42和外壳41之间设置有旋转件43。通过设置在内壳42和外壳41之间的旋转件43,使外壳41绕内壳42平滑转动,避免内壳42与外壳41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碰撞,有利于搅拌装置的正常使用,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钢珠作为旋转件43,减少搅拌装置的制作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41外壁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传料管道的连接部44。通过设置在外壳41外壁的连接部44可连接外部传料管道,使从外部传料管道中直接向传料机构2中输入新加入的材料,同时,搅拌装置使用结束后,将连接部44与水管连接,可较方便的清洗搅拌装置,使搅拌装置的使用和清洗均较方便,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螺纹或卡扣作为连接部44,使外壳41与外部传料管道较容易的连接,连接方式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接头4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内壳42与外壳41之间上端间隙的封闭件45。通过封闭件45封闭内壳42与外壳41之间上端间隙,避免材料进入内壳42和外壳41之间间隙,保证旋转接头4的顺畅转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