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14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单侧支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和钢模板均可组合拼装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铁、码头、船坞、车库等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只能支设单侧钢模板装置来浇筑混凝土。单侧支模的钢模板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单片式钢模板面板以及与钢模板固定连接,可以对钢模板面板进行支撑的桁架体系,每个钢模板和对应的桁架体系适应于特定的施工区域,一经加工和组装,钢模板的高度和截面形式均已固定,其所对应的桁架体系的结构也已固定,不能适用于其他高度和宽度不同的施工区域,需要重新制作钢模板和桁架体系,造成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也会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单块钢模板和其桁架体系一般重量比较大,支模和拆模时,对吊装设备要求比较高,支拆难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钢模板装置,可以针对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单侧支模施工区域进行灵活拼装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用于建筑工程中浇筑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拼装的桁架单元,与桁架单元相连接的钢模板单元,以及可将桁架单元和钢模板单元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单元,其中,桁架单元包括多个单桁架,以及可并排拼装多个单桁架的桁架拼装组件;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固定于单桁架的桁架前竖梁上的可连接桁架单元和钢模板单元的多个第一连接板,以及顶部穿过设置于第一连接板和桁架前竖梁上的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连接螺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桁架拼装组件包括排设于桁架的桁架后上斜梁和桁架后下斜梁上的第二连接板,桁架后上斜梁、桁架后下斜梁以及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螺栓安装于第二连接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二连接板为横截面为U形的槽型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二连接板为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工字型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钢模板单元包括可相互拼接的多个单钢模板,以及可固定拼接多个单钢模板的模板拼接组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模板拼接组件包括垂直固定于每个单钢模板四个侧边的端板,以及可固定连接相邻端板的第三连接螺栓,其中,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螺栓安装于第三连接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单钢模板朝向桁架的一侧排布有多个竖肋,竖肋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螺栓的底部设置有弯钩,弯钩穿过第四连接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接板为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双拼槽型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接板为横截面为工形的工字型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方案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桁架单元为可拼装结构形式,钢模板单元为可拼接结构形式,将不同数量的单桁架和单钢模板拼装和拼接起来,能够灵活适应于不同高度和不同截面形式的单侧支模施工的场合。

2、本技术方案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桁架单元由多个单桁架拼装而成,钢模板单元由多个单钢模板拼接而成,在吊入和吊出施工区域过程中,单次吊装重量小,对吊装设备要求度相对较低。

3、本技术方案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采用槽型钢或工字型钢,不仅重量较轻,而且能够提供有效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的支撑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一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模板拼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桁架单元,11-单桁架,111-桁架后上斜梁,112-桁架后下斜梁,113-桁架前竖梁,114-桁架底横梁,12-桁架拼装组件,121-第二连接板,122-第二连接孔,123-第二连接螺栓,2-钢模板单元,21-单钢模板,211-竖肋,2111-第四连接孔,22-模板拼接组件,221-端板,222-第三连接孔,223-第三连接螺栓,3-第一连接单元,31-第一连接板,32-第一连接孔,33-第一连接螺栓,331-顶部,332-弯钩,333-螺母,334-垫圈,4-预埋螺栓,5-顶撑,6-千斤顶撑,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 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上”“下”“底”“内”“外”“左”“右”“前”“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指示方位或次序的关系是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在本实用新型中起主要和次要作用,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的支撑主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钢模板装置适用于单侧支模的施工场合,钢模板单元2竖直放置,一侧与桁架单元1连接在一起,另一侧为浇筑混凝土的区域。对于每个单桁架11来说,桁架底横梁114位于整个单桁架11的底部,在朝向钢模板单元2的方向为桁架单元1的前方,背离钢模板单元2的方向为桁架单元1的后方。单桁架11后方有两根倾斜的斜梁,位于上方的为桁架后上斜梁111,位于下方的为桁架后下斜梁112,单桁架11前方竖直放置的竖梁为桁架前竖梁113。桁架单元1下方所安装的区域为底板7。桁架单元1和钢模板单元2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单元3固定连接在一起,桁架单元1通过桁架拼装组件12将多个单桁架11并排拼接而成,钢模板单元2由多个单钢模板21通过模板拼接组件22拼接而成。

参见图2,图2为图1中A处第一连接单元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第一连接单元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孔32和第一连接螺栓33,其中,第一连接板31与桁架前竖梁113朝向钢模板单元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桁架前竖梁113和第一连接板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2,每个单钢模板21朝向桁架单元1的侧面上排设有多个竖肋211,竖肋21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2111。

参见图3,图3为第一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连接螺栓33包括顶部331、设有弯钩332的底部、螺母333和垫圈334。第一连接螺栓33的底部设置的弯钩332穿过位于钢模板竖肋211上的第四连接孔2111,顶部331穿过第一连接孔33,在桁架前竖梁113背离钢模板单元2的一侧通过螺母333固定连接。在螺母333与桁架前竖梁113之间设置有垫圈334,可以增加螺母333与桁架前竖梁11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力磨损,同时还能防止螺母333回松。

由图2-图3可知,第一连接单元3将桁架前竖梁113与每个单钢模板21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将桁架单元1和钢模板单元2固定连接成钢模板装置。

参见图4,图4为图1中B处桁架拼装组件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桁架拼装组件12包括第二连接板121、第二连接孔122和第二连接螺栓123,其中,桁架后上斜梁111和桁架后下 斜梁112上并排布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板121,桁架后上斜梁111、桁架后下斜梁112和第二连接板121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22,第二连接螺栓123安装于第二连接孔122内,实现第二连接板121与每个单桁架11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多个并排放置单桁架11拼装成桁架单元1。

参见图5,图5为模板拼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个单钢模板21的四个侧边均与其他单钢模板21相互连接,在每个单钢模板21的四个侧边上设置有端板221,端板221与单钢模板21相互垂直,每个侧边上的端板221均位于单钢模板21的同一侧。端板221上设置有成排的第三连接孔222,第三连接孔222内安装有第三连接螺栓223。通过第三连接螺栓223将相邻单钢模板21的端板221对齐并连接在一起,进而拼接成钢模板单元2。

下面通过对本技术方案的具体使用方法的说明来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钢模板21采用厚度为6mm的钢板,单钢模板一侧的竖肋211采用10#槽型钢,每个竖肋221之间间隔250mm,端板221采用厚度为12mm,宽度为200mm的钢板;第一连接板31采用双拼14#槽型钢或者14#工字型钢,相邻第一连接板31之间间隔600mm;单桁架11采用双拼14#槽型钢和双拼22#槽型钢,第二连接板121采用14#槽型钢或者14#工字型钢;第二连接螺栓123和第三连接螺栓113均采用直径为20mm,长度为60mm的螺栓,第一连接螺栓33采用直径为20mm,长度为30cm的螺栓。

根据待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区域的高度和宽度要求,选择单钢模板21的尺寸和确定拼接的单钢模板21的数量,通过模板拼接组件22将各个单钢模板21拼接成钢模板单元2;确定与钢模板单元2相匹配的单桁架11的数量,通过桁架拼装组件12将确定数量的单桁架11拼装成桁架单元1;最后通过第一连接单元3将钢模板单元2和桁架单元1固定连接成组合式钢模板装置。

组合式钢模板装置安装在位于待施工区域的底板7上,在浇筑底板7之前,先将两个预埋螺栓4预埋在待施工区域。两个预埋螺栓4均采用直径为30mm的精轧螺纹钢制作而成,分别位于桁架单元1底部的前方和后方。

支设组合式钢模板装置时,位于桁架单元1底部后方的千斤顶撑6与桁架底横梁114固定连接,用来调整桁架单元1的水平;位于桁架单元1底部后方的预埋螺栓4与桁架底横梁114连接在一起,和位于桁架单元1底部前方并与桁架底横梁114连接的顶撑5一起保持桁架单元1的稳定;桁架底横梁114的前方部分设置有与桁架底横梁114呈45°角倾斜的钢板,位于前方的预埋螺栓4与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位于前方的预埋螺栓4与桁架底横梁114之间呈45°角放置,可以更好地抵抗钢模板单元2承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 以及浇筑过程中人工和设备的荷载。

将钢模板单元2与桁架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单元3固定连接,并调整钢模板单元2的垂直度,即可进行待施工区域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开预埋丝杆4和顶撑5,调节千斤顶撑6,将组合式钢模板装置从底板7上拆下来;松开第一连接单元3的第一连接螺栓33,将钢模板单元2和桁架单元1分开;松开桁架拼装组件12中的第二连接螺栓122,将各个单桁架11分开并吊出施工区域;松开模板拼接单元2中的第三连接螺栓223,将各个单钢模板21吊出施工区域;最后将单桁架11和单钢模板21进行养护,留待下次支模时再次使用。

第一连接板31可选择为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双拼槽型钢或者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工字型钢,第二连接板121可选择为横截面为U形的槽型钢或者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工字型钢,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选择或自由组合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121的类型或数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的“双拼槽型钢”“工字型钢”外,第一连接板还可以采用别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桁架单元和钢模板单元的固定连接即可;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槽型钢”“工字型钢”外,第二连接板也可以采用别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多个单桁架的固定连接即可;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槽型钢”,竖肋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竖肋的一个侧面与钢模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就可。其他结构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竖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