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62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支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支撑。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轻型低矮钢结构房屋中,构件间的连接几乎全部采用刚性连接,柱间不需要填加支撑,结构体系就能满足住宅要求。然而在采用轻型铰接钢框架的低层住宅中,因为通风、采光、交通的需求,所以需要开门和开窗,但是经过开门和开窗后,梁柱承受水平力下降,因此必须添加支撑提高抗侧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普通支撑,例如:X形、Y形、K形、人形、单斜杆形等等,布置在桁架中,这样做的直接导致在开门和开窗以后,非常难看甚至门和窗安装不上,故为了解决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这种开窗和开门的不便,引入一种钢结构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支撑,是为了针对轻型铰接钢框架低层住宅在安装支撑后导致门和窗安装不上或者非常难看的问题。

为了解决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支撑,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和横梁固定连接组成矩形框架,为支撑构件提供框架。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构件,矩形框架内部设置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短斜撑、中连杆和长斜撑,所述中连杆两端与所述立柱铰接,中连杆将矩形框架分成两个上下两个矩形框架,中连杆与横梁和立柱组成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所述短斜撑和长斜撑分别位于上矩形框架内和下矩形框架内,所述短斜撑呈W形设置于横梁与中连杆之间,短斜撑与中连杆和横梁分别铰接组成小桁架构件,小桁架构件具有良好的水平抗侧力构件,所述长斜撑有两个并且呈八字形设置于横梁与中连杆之间。

优选地,横梁和立柱上分别设有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并且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上设有竖直长孔,所述中连杆两端与第二节点板铰接。

优选地,所述短斜撑不止一个位于上矩形框架内,最外侧的两个短斜撑的一端与梁柱节点连接,另一端中连杆连接,其余的短斜撑的一端与横梁上的第一节点板铰接,其余的短斜撑的另一端与中连杆铰接,短斜撑水平截面呈W形,形成良好的水平抗侧力构件,所述长斜撑呈八字形位于下矩形桁架内,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与中连杆铰接,长斜撑能为小桁架分担竖直力。

优选地,所述短斜撑也可以位于小矩形框架内,最外侧的两个短斜撑,最外侧的两个短斜撑的一端与梁柱节点连接,另一端中连杆连接,其余的短斜撑的一端与横梁上的第一节点板铰接,其余的短斜撑的另一端与中连杆铰接,短斜撑水平截面呈倒W形,形成良好的水平抗侧力构件,所述长斜撑呈倒八字形位于上矩形框架内,一端与中连杆铰接,另一端与立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长斜撑包括长斜撑主杆和套筒,套筒内部有螺纹,长斜撑的一端有与套筒匹配的螺纹,可以通过套筒调节长斜撑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支撑,能成功解决在低层轻钢住宅中铰接钢框架结构体系当中安装支撑后便于开门和开窗的问题,而且支撑结构具备良好的抗震和抗侧能力,短斜撑、中连杆、长斜撑可工厂预制,支撑构件可采用高强螺栓的连接方式,现场安装,施工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 钢结构支撑图;

图2 为横梁内侧第一节点板与短斜撑铰接图;

图3为立柱内侧第二节点板与中连杆铰接图;

图4 为长撑杆模型图;

图5位两种支撑形式;

图中:1、立柱2、横梁3、短斜撑 4、中连杆5、长斜撑 6、第一节点板 7、第二节点板 8、长斜撑主杆 9、套筒 10、竖直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下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是一种钢结构支撑,包括:立柱、横梁、短斜撑、中连杆、长斜撑、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竖直长孔、套筒、长斜撑主杆。

本实施例的钢结构支撑包括矩形框架和支撑构件,所述矩形框架内包括立柱1和横梁2,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短斜撑3,中连杆4和长斜撑5;所述横梁2的内侧焊接有第一节点板6,所述立柱1内侧焊接有第二节点板7,所述第一节点板6和第二节点板7上开设有竖直长孔10;所述中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上的第二节板7铰接;所述短斜撑3不止一个并且呈W形设置于横梁2与中连杆4之间,短斜撑3能与横梁2和中连杆4组成小桁架构件,小桁架构件能形成有效的水平抗侧力构件,提高水平抗侧力,最外侧的两个短斜撑3的一端与立柱1和所述横梁2的连接点铰接,最外侧的两个短斜撑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板6和中连杆4铰接;所述长斜撑5呈八字形,长斜撑5包括长斜撑主杆8和套筒9,所述套筒9内侧设有螺纹,所述长斜撑主杆8的一端设有与套筒9相匹配的螺纹,可以通过旋转套筒10调节长斜撑6的长度便于现场安装;以上连接都是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现场施工简单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范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合与特定用途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