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外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14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建筑外墙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外墙体。



背景技术:

围护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常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外保温的方式,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久等性能。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外保温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耐久性较差,进而导致较易出现住宅外墙保温层脱落的情况,影响了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此外,外墙体由多个加气混凝土砌块堆砌而成,由于干缩和温度变形加气混凝土砌块相连的部位较易产生墙体裂缝。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以延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建筑外墙板的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以解决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从而延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建筑外墙体,包括建筑钢梁,还包括建筑外墙板,所述建筑外墙板与所述建筑钢梁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建筑外墙板包括外层板、内层板和设置在所述外层板与所述内层板之间的保温层;

所述建筑外墙板具有供所述建筑钢梁进入的避让槽,且所述建筑外墙板的内面与所述建筑钢梁的内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内层板靠近所述外层板的端面设置有减重槽,所述保温层填充在所述减重槽内。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外层板包括外轻质混凝土层和复合在所述外轻质混凝土层外侧的外装饰墙砖层。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内层板为内轻质混凝土板,所述内轻质混凝土板与所述外层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内层板预埋有线盒和线管。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保温层为挤塑聚苯乙烯层。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建筑钢梁包括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在钢结构建筑上的多根横梁;

所述建筑外墙板为多个,且所述建筑外墙板的顶端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较高者的底端,所述建筑外墙板的底端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较低者的顶端。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所述横梁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槽钢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建筑外墙板的底端连接;

所述横梁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槽钢,所述第二槽钢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建筑外墙板的顶端连接。

优选的,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中,相邻的所述建筑外墙板之间通过企口结构密封配合。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包括外层板、内层板和设置在外层板与内层板之间的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将保温层设置在外层板与内层板之间,避免保温层外露,提高了保温层的耐久性,故能够解决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从而延长了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建筑外墙板为一体板状,不易出现墙体裂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外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板,解决了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从而延长了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包括外层板1、内层板3和设置在外层板1与内层板3之间的保温层2。

本实用新型将保温层2设置在外层板1与内层板3之间,避免保温层2外露,提高了保温层2的耐久性,故能够解决外墙保温层2脱落的问题,从而延长了保温层2的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建筑外墙板为一体板状,不易出现墙体裂缝,而且建筑外墙板在工厂流水线施工,精度较高,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外层板1包括外轻质混凝土层和复合在外轻质混凝土层外侧的外装饰墙砖层。轻质混凝土层(也称泡沫混凝土层) 采用轻质混凝土,质量较轻,便于建筑外墙板的安装和运输。当然,外轻质混凝土层还可以替换为普通混凝土层。外装饰墙砖层为瓷砖层、涂料层或者建筑装饰石材层等,瓷砖层通过胶粘剂复合在外轻质混凝土层外侧。

本实施例中外层板1为外层装饰一体板,省去了现场外墙体的外装饰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外层板1还可以仅包括外轻质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内层板3为内轻质混凝土板,内轻质混凝土板与外层板1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内轻质混凝土板采用轻质混凝土,质量较轻,便于建筑外墙板的安装和运输。当然,内层板3还可以为普通混凝土板。

具体的,连接件为纤维棒,该纤维棒两端分别与内层板3和外层板1铆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纤维棒实现内层板3与外层板1的不导热连接,保证保温效果,同时利用内层板3和外层板1夹紧固定保温层2,结构简单。当然,上述连接件还可以为塑料棒或者隔热螺杆等。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使内层板3和外层板1为一体式板,两者围成安装腔,将保温层2置入安装腔内。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层板3预埋有线盒和线管。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外墙板采用工厂流水线施工,在工厂完成预埋线盒、线管等工序,避免了后期设备安装时的打孔和剔槽;还可以实现和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步装配化施工,大大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和各项工序交叉,现场安装方便快捷,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线盒和线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中,保温层2为挤塑聚苯乙烯层。挤塑聚苯乙烯的强度、保温和抗水汽渗透性能较好,施工便利成本低。上述保温层2还可以为聚氨酯层或者苯层。

请参考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外墙体,包括建筑钢梁,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建筑外墙板与建筑钢梁固定连接。

上述钢结构建筑外墙体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板,解决了外墙保温层2脱落的问题,从而延长了保温层2的使用寿命,其优点是由建筑外墙板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优选的,建筑外墙板具有供建筑钢梁进入的避让槽,且建筑外墙板的内面与建筑钢梁的内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建筑外墙板采用变厚度的方式,在建筑钢梁处设置避让槽,使该处厚度变薄,使建筑钢梁的内面与建筑外墙板的内面平齐,解决了常规外墙板直接外挂露梁的问题,建筑使用效果增强。

本实施例中,内层板3靠近外层板1的端面设置有减重槽,保温层2填充在减重槽内。本实用新型增厚了保温层2,减薄了内层板3,能够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保温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上述减重槽。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建筑钢梁包括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在钢结构建筑上的多根横梁7;建筑外墙板为多个,且建筑外墙板的顶端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7的较高者的底端,建筑外墙板的底端设置在相邻两根横梁7的较低者的顶端。具体的,钢结构建筑中相邻两根横梁7之间形成一层建筑,每个建筑外墙板正好贯穿一层建筑,建筑外墙板的顶端与每层建筑的顶部横梁7的底端固定连接,建筑外墙板的底端与每层建筑的底部横梁7的顶端固定连接,保证了钢结构建筑外墙体的固定强度。当然,建筑外墙板的两端还可以与相隔的两根横梁7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样的将建筑外墙板与建筑钢梁固定连接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装配,横梁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槽钢6,第一槽钢6通过第一螺栓5与建筑外墙板的底端连接;横梁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槽钢8,第二槽钢8通过第二螺栓4与建筑外墙板的顶端连接。

如图2所示,建筑外墙板底端预埋第一螺栓5,横梁7顶端焊接第一槽钢6,第一螺栓5与第一槽钢6上的预留孔丝接,第一槽钢6的开口结构方便第一螺栓5的安装。建筑外墙板顶端避让槽处预埋第二螺栓4,横梁7底端焊接第二槽钢8,第二螺栓4与第二槽钢8上的预留孔丝接,第二槽钢8的开口结构方便第二螺栓4的安装。上述第一槽钢6和第二槽钢8也起到安装定位的 作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在横梁7上设置安装凸筋的方式实现同样的便于安装螺栓的效果。

优选的,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4均设置在内层板3上,便于装配。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4的轴线垂直,这样能够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更好地固定建筑外墙板。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螺栓也可以平行设置。

装配时,首先将建筑外墙板垂直起吊后,使第一螺栓5先与底部横梁7的第一槽钢6预留孔定位配合,然后将建筑外墙板的顶部逐渐竖直后,使第二螺栓4与顶部横梁7的第二槽钢8连接,连接方法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实现了建筑外墙板与钢梁结构的柔性连接,可发生微动,满足了墙体的变形需要,并在地震来临时起到耗能作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建筑外墙板与横梁7焊接相连。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建筑外墙板之间通过企口结构密封配合。上述企口结构包括密封配合的外凸企口和内凹企口,两者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建筑外墙板上,外凸企口和内凹企口均可以为L型企口或者其他形状。建筑外墙板之间采用企口结构的连接形式,企口紧密,密封性较好。而且企口拼接方式,拼接起来十分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当然,上述相邻的建筑外墙板之间还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者密封圈配合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