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保温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35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新型保温复合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保温复合板。



背景技术:

当房屋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需要通过升温或降温来调节温度,否则就会降低居住的舒适度。而升温或降温都会耗去大量能源。如果房屋不能保持温度,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为了保持房屋内的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就需要采取相应的。

传统的外墙保温板都是现场采用聚氨酯发泡喷涂,聚氨酯进行发泡的时候难以掌握整体密度的均匀,导致保温效果较差,施工困难。同时,耐火和防水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防火效果佳的新型保温复合保温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保温复合板,包括内面板、芯层和外面板,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的内侧在对应位置均布有两个凹槽,所述芯层上有与凹槽相匹配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高度低于凹槽的深度;所述芯层和内面板、外面板之间分别有一层胶黏层,所述胶黏层的厚度为2-3mm;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的外侧开有若干横向沟槽,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还有若干防火条。

优选的,所述柱体的高度与凹槽的深度差为1-2mm,

优选的,所述芯层包括木盒和填充在木盒内的陶瓷纤维层,所述木盒的厚度为5mm,木盒的内壁厚度为3mm。

优选的,所述横向沟槽的深度为小于内面板和外面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横向沟槽与水平面之间有一个倾斜角,倾斜角的角度为25°-35°。

优选的,所述横向沟槽分别将外面板和内面板平均分割成3段。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芯层上有两个与凹槽相匹配的柱体,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通过凹槽和柱体连接,可以提高连接的紧实度,减少胶粘剂的使用,提高使用安全性,柱体的高度低于凹槽的深度,提高了复合板的空隙度,提高了空气容量,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性能;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还有若干防火条,防火条的宽度为5-10mm,防火条位于内面板和外面板的四周,采用此结构,可以提高保温复合板的防火性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向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面板,2-陶瓷纤维层,3-外面板,4-凹槽,5-柱体,6-横向沟槽,7-木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保温复合板,包括内面板1、芯层和外面板3,内面板1和外面板3的内侧在对应位置均布有两个凹槽4,芯层上有两个与凹槽4相匹配的柱体5,内面板1和外面板3之间通过凹槽4和柱体5连接,可以提高连接的紧实度,减少胶粘剂的使用,提高使用安全性,柱体5的高度低于凹槽4的深度,提高了复合板的空隙度,提高了空气容量,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性能;芯层和内面板1、外面板3之间分别有一层胶黏层,胶黏层的厚度为2-3mm,胶黏层的厚度具体可以是2.2mm、2.5mm、2.8mm、3mm;内面板1和外面板3的外侧开有若干横向沟槽6,内面板1和外面板3上还有若干防火条,防火条的宽度为5-10mm,防火条位于内面板和外面板的四周,采用此结构,可以提高保温复合板的防火性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柱体5的高度与凹槽4的深度差为1-2mm,提高了复合板的空隙度,提高了空气容量,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性能,深度差具体可以是1.2mm、1.5mm、1.8mm、2mm。

本实施例中的芯层包括木盒7和填充在木盒7内的陶瓷纤维层2,木盒7的厚度为5mm,木盒7的内壁厚度为3mm,将芯层设计成木盒7和填充在木盒7中的陶瓷纤维层2,提高了芯层的耐火性能,而且芯层采用此结构,可以独立成规模生产,存入库存,操作更便利,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复合板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沟槽6的深度为小于内面板1和外面板3厚度的三分之一,将横向沟槽6的深度控制在此范围内,一方面,便于水顺着横向沟槽流走,另一方面,不会影响复合板的厚度,不会影响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延长了复合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横向沟槽6与水平面之间有一个倾斜角,倾斜角的角度为25°-35°,将倾斜角控制在此范围内,便于水滴顺着横向沟槽流走,不会在横向沟槽6内滞留,避免复合板在水中浸泡,避免复合板浸泡后受潮损坏,延长复合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沟槽6分别将外面板3和内面板1平均分割成3段,横向沟槽6均匀布置在外面板3和内面板1上,一方面,不会影响外面板3和内面板1的整体抗拉强度,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横向沟槽6的排水性能,提高外面板3和内面板1的耐水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