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91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砂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干粉砂浆与我们常见的湿式混凝土有所不同,其可以以干粉状态买来再添加一定量的水,混合好后就可进行相关施工。在发达国家干粉砂浆的使用比例较高。预拌型干粉砂浆在改善施工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材料损耗及降低粉尘、噪音污染等方面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干混砂浆在全国范围内正在迅速推广普及。

申请公布号为CN106113279A一篇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干粉砂浆生产方法及生产线,配备干粉砂浆所需的砂料和粉料均可从石料破碎后的破碎物料中得到,即通过从石料破碎后的破碎物料中分离出配置干粉砂浆所需的部分或全部砂料和粉料,以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来替代部分的天然砂料和天然粉料,减少了干粉砂浆生产过程中对天然砂料的依赖但是该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该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所用设备维护成本高,只适用于一些专业生产干粉砂浆的企业进行集中生产使用,砂浆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其配比成分有不同的组成,为满足不同砂浆的要求就需要多套该种设备,局限于该设备的成本以及占地空间大的问题,砂浆生产的种类受到限制,不利于砂浆使用的普及。

2.不具备分级混合的功能,合格砂料、合格粉料以及水泥、外加剂混合过程中存在混合不均匀,导致干粉砂浆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克服了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结构复杂成本大,难以应对多种不用配比成分砂浆生产要求,限制砂浆的使用普及以及砂浆中各成分混合不均匀,砂浆品质不高的问题。

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包括粉料混合设备,该粉料混合设备用于将机制粉料和水泥外加剂混合物进行混合形成合格粉料,所述粉料混合设备包括第一甩粉单元和第二甩粉单元;砂粉混合设备,所述砂粉混合设备包括搅拌仓、动力装置以及设置在搅拌仓内并共同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工作的外搅拌部分、内搅拌部分以及竖直搅拌部分,所述竖直搅拌部分设置在外搅拌部分和内搅拌部分之间;经粉料混合设备混合制成的合格粉料通过粉料转移设备引入所述搅拌仓内;

分离设备,所述分离设备设置在粉料混合设备的上方,该分离设备包括传输机构以及驱动该传输机构对所述破碎设备输出的破碎物料中的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进行抖动分离的摆动机构,分离得到的机制粉料经该传输机构引入第一甩粉单元内,第二甩粉单元连通用于向其内部供给水泥外加剂混合物的供粉装置,通过第一甩粉单元和第二甩粉单元将所述机制粉料和水泥外加剂混合物混合形成所述合格粉料;分离得到的机制砂料经传输机构引入搅拌仓内与所述合格粉料进行混合形成干粉砂浆。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搅拌仓和动力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a以及在电机a带动下转动并沿搅拌仓的轴向设置的主轴;

所述外搅拌部分包括固定在主轴端部并在主轴带动下转动的固定架以及沿固定架周向设置的若干外搅拌叶,所述外搅拌叶的一端朝主轴转动的反方向弯曲,其另一端顺着搅拌仓的内壁滑动;

所述内搅拌部分包括沿主轴周向设置的若干内搅拌叶,所述内搅拌叶的端部朝主轴转动的方向弯曲;

所述竖直搅拌部分包括倾斜固定在搅拌仓底板下方主轴上并在主轴带动下转动的圆形轨道盘以及随圆形轨道盘的转动而沿搅拌仓底板上开设的若干导孔上下滑动的竖直搅拌单元,所述竖直搅拌单元包括滑动杆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滑动杆端部的搅动片。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甩粉单元和第二甩粉单元之间形成一混粉部分,该混粉部分包括设置在第一甩粉单元一侧的出粉板a以及设置在第二甩粉单元一侧的出粉板b,所述出粉板a和出粉板b上均开设有出粉孔,所述出粉板a和出粉板b之间形成混粉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甩粉单元包括甩粉箱a以及设置在甩粉箱a内用于将粉料甩向出粉板a甩粉装置a,所述甩粉装置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甩粉单元与所述第一甩粉单元为镜像设置,所述第二甩粉单元包括甩粉箱b以及设置甩粉箱b内用于将粉料甩向出粉板b的甩粉装置b,所述甩粉装置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甩粉装置a和甩粉装置b均包括若干转动部件;所述甩粉箱a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甩粉装置a转动的转轴a,所述甩粉箱b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甩粉装置b转动的转轴b。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传输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在驱动装置带动下的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在摆动机构的拨动下边传输边抖动对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进行分离,所述传输带上开设有用于使机制粉料向下落的落粉孔;所述传输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传输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传输带上的破碎物料进行拨动的拨料机构,所述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经落粉孔落下的机制粉料导入到第一甩粉单元的接料斗。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挡板上的转动架、可转动设置在转动架上的抖动架以及一端与抖动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抖动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在转动架上上下摆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轴a和转轴b均在电机b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电机b通过设置在端部的齿轮a和固定在转轴a端部的齿轮b齿合带动转轴a转动,所述电机b通过皮带轮机构带动转轴b转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偏心且可转动设置在齿轮a的外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抖动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且轴向与传输带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若干沿传输带传输方向上转动的辊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甩动板以及设置在甩动板端部的托粉板,所述托粉板的端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甩动板的端部还设置有与甩粉箱a和甩粉箱b的内壁相对滑动的瓜粉板。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搅拌仓和传输带之间用于将传输带传输来的机制砂料有序定料地输送入搅拌仓内的缓冲盘,所述缓冲盘包括设置在传输带出口端下方的盘体、可转动设置在盘体底板上的转轴以及在转轴带动下拨料的转动板,所述盘体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搅拌仓连通的出料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轴与主动轴传动连接,在主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搅拌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分离设备实现破碎物料的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的快速连续式分离,通过设置粉料混合设备实现机制粉料和水泥及外加剂的预混合,通过设置砂粉混合设备实现机制砂料和合格粉料的二次混合,整个生产线设备设置合理,结构紧凑,方便小批量使用时小批量干粉砂浆的生产,生产线容易复制,成本低,能满足不同种类砂浆的生产。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粉料混合设备将机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进行预先混合,粉与粉的混合能使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充分混合,混分空间的出粉板a和出粉板b保证进入混粉空间的都是粉状的机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防止一些结块的粉料进入到混粉空间并最终进入到后续的混合部分导致混合的不充分,根据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调整甩粉装置a和甩粉装置b的转动速度比或者改变出粉板a和出粉板b的出粉孔孔径的大小比例,该设备使的粉料的混合充分其比例易控制。

(3)本发明中在粉料混合设备的后面设置砂粉混合设备,对粉料混合设备内以及完成混合的粉料与经缓冲盘输送来的机制砂料进行第二道混合,该混合设备区别于粉料混合设备采用内外搅拌叶以及设置在内外搅拌叶之间的竖直搅拌单元对粉和砂进行搅拌,内搅拌部分转动过程中将砂粉向外推送,外搅拌部分转动过程中将砂粉向内推送,砂粉在内外搅拌部分之间形成碰撞式混合,再借用竖直搅拌部分的一个上下推送作用,保证砂料和粉料多个方向的搅动,使混合充分、均匀。

(4)本发明中分离设备通过设置开设落粉孔的传输带并在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摆料机构带动传输带上下一定幅度范围内抖动,在传输带的上方设置拨料机构对传输带上的破碎物料进行拨动,实现对进入分离设备的破碎物料进行边传输边分离,分离效率高且实现连续性。

(5)本发明中甩粉装置a和甩粉装置b分别通过齿轮机构以及皮带轮机构在电机b的带动下工作,并且摆动机构也通过传动杆与齿轮a联动,实现了一个电机带动三个工位工作的功能,节省了成本,充分利用资源,简化了设备结构。

综上所述,该设备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多种类、小批量的砂浆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砂粉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砂粉混合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甩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抖动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粉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混粉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竖直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竖直搅拌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外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内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传输机构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搅拌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缓冲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砂粉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砂粉混合设备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甩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抖动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粉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混粉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竖直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竖直搅拌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外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内搅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传输机构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搅拌仓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缓冲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包括粉料混合设备1,该粉料混合设备1用于将机制粉料和水泥外加剂混合物进行混合形成合格粉料,所述粉料混合设备1包括第一甩粉单元11、第二甩粉单元12以及设置在第一甩粉单元11和第二甩粉单元12之间的混粉部分13,所述第一甩粉单元11用于将机制粉料甩向混粉部分13,所述第二甩粉单元12用于将水泥外加剂混合物甩向混粉部分13。

进一步地,所述混粉部分13包括设置在第一甩粉单元11一侧的出粉板a131以及设置在第二甩粉单元12一侧的出粉板b132,所述出粉板a131和出粉板b132上均开设有出粉孔134,所述出粉板a131和出粉板b132之间形成混粉空间133;所述第一甩粉单元11包括甩粉箱a14以及设置在甩粉箱a14内用于将粉料甩向出粉板a131甩粉装置a15,所述甩粉装置a15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甩粉单元12与所述第一甩粉单元11为镜像设置,所述第二甩粉单元12包括甩粉箱b16以及设置甩粉箱b16内用于将粉料甩向出粉板b132的甩粉装置b17,所述甩粉装置b17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甩粉装置a15和甩粉装置b17均包括若干转动部件10;所述甩粉箱a14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甩粉装置a15转动的转轴a20,所述甩粉箱b16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甩粉装置b17转动的转轴b30。

通过设置粉料混合设备1将机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进行预先混合,粉与粉的混合能使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充分混合,混分空间的出粉板a131和出粉板b132保证进入混粉空间的都是粉状的机制粉料和水泥以及外加剂,防止一些结块的粉料进入到混粉空间133并最终进入到后续的混合部分导致混合的不充分,根据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调整甩粉装置a14和甩粉装置b16的转动速度比或者改变出粉板a131和出粉板b132的出粉孔134孔径的大小比例,该设备使的粉料的混合充分其比例易控制。

砂粉混合设备2,该砂粉混合设备2用于将机制砂料以及合格粉料进行混合形成干粉砂浆,所述砂粉混合设备2包括搅拌仓21、动力装置22以及设置在搅拌仓21内并在动力装置22驱动下工作的外搅拌部分23、内搅拌部分24以及竖直搅拌部分25,所述竖直搅拌部分25设置在外搅拌部分23和内搅拌部分2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仓21和动力装置22均设置在机架26上,所述动力装置22包括电机a221以及在电机a221带动下转动并沿搅拌仓21的轴向设置的主轴222;

所述外搅拌部分23包括固定在主轴222端部并在主轴222带动下转动的固定架231以及沿固定架231周向设置的若干外搅拌叶232,所述外搅拌叶232的一端朝主轴222转动的反方向弯曲,其另一端顺着搅拌仓21的内壁滑动;所述内搅拌部分24包括沿主轴222周向设置的若干内搅拌叶241,所述内搅拌叶241的端部朝主轴222转动的方向弯曲;所述竖直搅拌部分25包括倾斜固定在搅拌仓21底板下方主轴222上并在主轴222带动下转动的圆形轨道盘251以及随圆形轨道盘251的转动而沿搅拌仓21底板上开设的若干导孔211上下滑动的竖直搅拌单元252,所述竖直搅拌单元252包括滑动杆2521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滑动杆2521端部的搅动片252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圆形轨道盘251的倾斜角度根据搅拌仓21的内腔深度设定,满足当圆形轨道盘251的最低点接触竖直搅拌单元252时,搅动片2522处于接近搅拌仓21底部的位置,当圆形轨道盘251的最高点接触竖直搅拌单元252时,搅动片2522处于接近搅拌仓21的顶部位置,以达到竖直方向上充分的搅拌效果。

在粉料混合设备1的后面设置砂粉混合设备2,对粉料混合设备1内以及完成混合的粉料与经缓冲盘6输送来的机制砂料进行第二道混合,该混合设备区别于粉料混合设备1采用内外搅拌叶以及设置在内外搅拌叶之间的竖直搅拌单元252对粉和砂进行搅拌,内搅拌部分24转动过程中将砂粉向外推送,外搅拌部分23转动过程中将砂粉向内推送,砂粉在内外搅拌部分之间形成碰撞式混合,再借用竖直搅拌部分25的一个上下推送作用,保证砂料和粉料多个方向的搅动,使混合充分、均匀。

分离设备3,所述分离设备3用于对破碎物料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得到的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沿不同的方向向后传输,其中机制粉料被传送入第一甩粉单元11内,机制砂轮被传送向砂粉混合设备2,所述分离设备3包括传输机构31以及驱动传输机构31对破碎物料进行抖动分离的摆动机构32。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31包括驱动装置311以及在驱动装置311带动下的传输带312,所述传输带312在摆动机构32的拨动下边传输边抖动对机制砂料和机制粉料进行分离,所述传输带312上开设有用于使机制粉料向下落的落粉孔3121;所述传输带312的两侧设置有挡板313,所述传输带31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传输带312上的破碎物料进行拨动的拨料机构315,所述传输带3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经落粉孔3121落下的机制粉料导入到第一甩粉单元11的接料斗314;所述摆动机构32包括固定在挡板313上的转动架321、可转动设置在转动架321上的抖动架322以及一端与抖动架32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的传动杆323,所述抖动架322在传动杆323的带动下在转动架321上上下摆动。

分离设备3通过设置开设落粉孔3121的传输带312并在传输带312的下方设置摆动机构32带动传输带312上下一定幅度范围内抖动,在传输带312的上方设置拨料机构315对传输带312上的破碎物料进行拨动,实现对进入分离设备3的破碎物料进行边传输边分离,分离效率高且实现连续性。

供粉设备4,所述供粉设备4用于向第二甩粉单元12内供给水泥外加剂混合物;

还包括粉料转移设备5,该粉料转移设备5设置在粉料混合设备1和砂粉混合设备2之间,用于将混粉部分13的合格粉料转移到砂粉混合设备2内。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仓21和动力装置22均设置在机架26上,所述动力装置22包括电机a221以及在电机a221带动下转动并沿搅拌仓21的轴向设置的主轴222。

进一步地,所述抖动架322包括支撑架322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3221上且轴向与传输带312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固定轴3222,所述固定轴3222上设置有若干沿传输带312传输方向上转动的辊轮3223,辊轮3223的设置是为了达到对传输带312抖动效果的同时,传输带312相对辊轮3223滚动,不影响传输带312的传输稳定性。

所述转动部件10包括甩动板101以及设置在甩动板101端部的托粉板102,所述托粉板102的端部设置有弯折部103,所述甩动板101的端部还设置有与甩粉箱a14和甩粉箱b16的内壁相对滑动的瓜粉板104,瓜粉板104的设置是为了将未经出粉孔a131或出粉孔b132进入到混分空间133的粉料再次刮起并落到托粉板102上被再次甩向出粉孔a131或出粉孔b132,托粉板102的端部弯折部103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转动过程中转动过一定角度后瓜粉板104刮起的粉料顺着托粉板102在甩出前提前滑落。

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仓21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阀门212,完成搅拌后即可开启出料阀门212导出干粉砂浆。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轴a20和转轴b30均在电机b40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电机b40通过设置在端部的齿轮a401和固定在转轴a20端部的齿轮b201齿合带动转轴a20转动,所述电机b40通过皮带轮机构402带动转轴b30转动,所述传动杆323的一端偏心且可转动设置在齿轮a401的外端面上。

甩粉装置a14和甩粉装置b16分别通过齿轮机构以及皮带轮机构402在电机b40的带动下工作,并且摆动机构32也通过传动杆323与齿轮a401联动,实现了一个电机带动三个工位工作的功能,节省了成本,充分利用资源,简化了设备结构。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搅拌仓21和传输带312之间用于将传输带312传输来的机制砂料有序定料地输送入搅拌仓21内的缓冲盘6;所述缓冲盘6包括设置在传输带312出口端下方的盘体61、可转动设置在盘体底板上的转轴62以及在转轴62带动下拨料的转动板63,所述盘体61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搅拌仓21连通的出料通道611;所述转轴62与主动轴222传动连接,在主动轴222的带动下转动。

缓冲盘6的设置用于控制机制砂料的合理入料,传输带312上下来的机制砂料先落到缓冲盘6上,当然在进行入缓冲盘6之前也可以设置整形设备对机制砂料进行整形处理,缓冲盘6上的砂料在转动板63的带动下沿转轴62转动,转动到出料通道611的时候机制砂料经出料通道611进入搅拌仓21内,转轴62与主动轴222传动连接,在主动轴222的带动下转动一方面节省了动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入料与搅拌作业的同步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出料通道611是设置有用于控制机制砂料进给量的装置,在本实施例附图中未示出。

工作时,破碎物料传输到分离设备3的传输带312上,传输带312在驱动装置311驱动下带动破碎物料向前输送,与此同时电机b40开启,甩粉装置a14、甩粉装置b16以及摆动机构32均开始工作,其中摆动机构32的抖动架322带动传输带312上下抖动,传输带312上方的拨料机构315拨动传输的破碎物料,破碎物料中的机制粉料经传输带312上的落粉孔3121落到下方的接料斗314内,经接料斗314进入到第一甩粉单元11内,供粉设备4同时向第二甩粉单元12内供给水泥和外加剂,甩粉装置a14将机制粉料甩向出粉板a131,甩粉装置b16将水泥及外加剂甩向出粉板b16,机制粉料和水泥及外加剂在混粉空间133内混合,分离设备3分离出来的机制砂料传输到缓冲盘6内,再经缓冲盘6的出料通道611送入搅拌仓21内,搅拌仓21内的外搅拌部分23将砂粉混合物往里推送,内搅拌部分24将砂粉混合物向外推送,砂粉混合物在内外搅拌部分之间碰撞式混合,竖直搅拌部分25对水平碰撞搅混的砂粉混合物在竖直方向上再进行一个搅混,内搅拌部分24、外搅拌部分23以及竖直搅拌部分25均在动力装置22的驱动下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构思:通过设置粉料混合部分和砂粉混合部分实现砂浆的两阶段混合以及将传输与分离结合起来实现连续性分离的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甩粉装置采用其它形式的机构等。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