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36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输送筒,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高层建筑垃圾进行输送的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在现在的生活中高楼大厦越来越常见,在高楼大厦的建筑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在楼房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大多都是利用升降梯将垃圾进行输送,由于建筑楼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所以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给工人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给工人造成了很大的工作量。

对于上述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并加以改进,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670278.X,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运输管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运输管道,包括若干圆筒柱,所述的圆筒柱一端设有圆环,所述的圆环外侧设螺纹,所述的圆筒柱另一端设有与圆环配合的内螺纹环,所述的圆筒柱侧方设有垃圾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位置通过铰链连接有翻转门,所述的若干圆筒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垃圾运输管道。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结构合理,用工地上比较常见的汽油桶做输送管,通过管道投放垃圾,省去了上下楼梯的麻烦;同时汽油桶的直径非常粗并且内壁比较光滑,垃圾投下去后一般不会发生管道堵塞或挂在管道壁上的情况,不但能省工、省时,同时还避免了旧建筑物建筑垃圾影响周边环境,虽然利用建筑垃圾运输管道能够对建筑进行输送,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在的建筑楼层较高,所以在将垃圾投入到垃圾运输管道内后由于高度较高,所以建筑垃圾对地面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度,当建筑垃圾从高层投入到垃圾运输管道内后落入到地面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原因会对垃圾运输管道造成一定的损坏,从而给行人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安全;并且在将建筑投入到垃圾运输筒管道后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从而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给行人造成一定的危害。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能够楼层之间分别设置一粉碎器,在所述粉碎器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输送筒和一第二输送筒,从而能够将建筑垃圾通过粉碎器进行进一步的粉碎,能够通过粉碎器内设置的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以及第三挤压块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建筑垃圾的输送,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粉碎器内设置的输送转盘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从而能够将建筑垃圾输送到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内,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内分别设置有转动的输送转筒,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能够建筑垃圾进行输送,能够将建筑垃圾进行逐级的输送,能够将高层上的建筑垃圾进行逐层的输送,避免了传统输送筒造成的建筑垃圾在输送筒内下落因重力过大而对行人造成的伤害,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进一步的避免了建筑垃圾从高处坠落重力过大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筒上设置的过滤网罩将粉尘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进一步的防止建筑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包括有一第一输送筒,所述第一输送筒上对应连接有一第二输送筒,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筒上连接有一第二输送筒,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筒的串联从而能够对高层上的建筑垃圾进行输送。

所述第一输送筒与所述第二输送筒内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筒内腔,所述第一输送筒与所述第二输送筒上分别连接有一粉碎器,所述筒内腔内分别设有一内筒隔板,所述内筒隔板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筒内腔内转动的输送转筒,所述粉碎器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筒内腔相对应连通的粉碎腔,所述粉碎器上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粉碎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粉碎腔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输送转盘,所述粉碎器上还分别设有一在所述粉碎腔内动作的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所述第一挤压块与所述第二挤压块分别与所述输送转盘相对应,所述粉碎器内还设有一在所述第一进料口内动作的第三挤压块,所述粉碎器上还设有一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主转轮,所述主转轮上连接有一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以及第三压块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五转轴上还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齿轮和一第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分别带动所述输送转盘和所述第一链条的转动,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上分别设置有一筒内腔,从而能够使建筑垃圾通过筒内腔进行输送,在所述筒内腔内分别设置有一内筒隔板,在所述内筒隔板上分别设置有转动的第一链条,在所述第一链条上分别连接有一排相对应的输送转筒,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筒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能够通过并排连接的第二输送筒对建筑垃圾进行逐级的输送,避免了传统的输送筒输送建筑垃圾过程中重力过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以及第三挤压块分别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建筑垃圾的正常输送,并且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盘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

所述第一输送筒顶部还连接有一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一过滤网罩,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筒的顶部设置一通风口,从而能够利用所述通风口上设置的过滤网罩对建筑粉尘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了过滤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隔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转孔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和一第二转轴,所述内筒隔板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转孔相对应的隔板转槽,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隔板转槽内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链条分别与两端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输送转筒设有一排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分别通过一链条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内筒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呈T型设置的滑动定位块,所述输送转筒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滑动定位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输送转筒在所述滑动定位块上滑动,在所述内筒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转孔,在所述第一转孔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和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在两端所述的第一齿轮上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链条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在所述内筒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呈T型的滑动定位块,在所述输送转筒上分别设置有一滑槽,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槽在所述滑动定位块上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滑动定位块对输送转筒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输送转筒的正常滑动,防止因输送转筒因重力的过大而导致所述输送转筒发生倾斜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在所述粉碎器内转动的第七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粉碎腔内转动的第四齿轮,两侧所述第四齿轮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所述输送转盘呈条状设置,且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第二链条上,所述粉碎腔内还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粉碎器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链条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挤压块与所述第二挤压块分别与所述支撑块相对应连接,能够在两侧所述第四齿轮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链条的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输送转盘的转动,所述输送转盘呈条状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盘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并且在所述粉碎腔内设置有一支撑块,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块对输送转盘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能够将建筑垃圾在所述支撑块上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垃圾的粉碎效果,从而保证到建筑垃圾的正常输送。

所述第七转轴上还连接有一第六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之间通过一第三链条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三齿轮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三链条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七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输送转盘在所述粉碎腔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压块与所述第二挤压块以及与所述第三挤压块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压杆,所述粉碎器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压杆相对应的滑动支撑孔,所述第二压杆分别在所述滑动支撑孔内转动,所述粉碎器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支撑转盘,所述支撑转盘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呈圆环状的支撑转槽,所述第六转轴分别在所述支撑转槽内转动,所述第六转轴上分别设有3个转动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第七转轴,所述第二压杆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七转轴相对应的转孔,所述第一压杆推动所述第二压杆做直线运动,能够在所述支撑转盘上设置一支撑转槽,能够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转槽对所述第六转轴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六转轴的正常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六转轴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块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转动块进一步推动所述第一压杆的转动,从而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压杆在所述滑动支撑孔内做直线运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以及所述第三挤压块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从而保证到建筑垃圾的正常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压块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二挤压块呈锯齿状设置,所述第三挤压块呈锥形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挤压块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的破碎,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挤压块对建筑垃圾进行压平,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并且能够将所述第二挤压块设置呈锯齿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粉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筒与所述第二输送筒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粉碎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输送转筒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进料口相对应的转筒内槽,所述输送转筒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转筒内槽相对应的转筒端盖,所述输送转筒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槽,所述转筒端盖呈L型设置,且所述转筒端盖分别在所述底槽内转动,所述底槽内分别设有一铰链,所述转筒端盖分别在所述铰链上转动,所述底槽内还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输送转筒上弹压板,所述弹压板分别弹压所述转筒端盖,在所述输送转筒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上所设的第二进料口流通到所述输送转筒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从而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筒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转筒端盖的闭合对建筑垃圾进行卸载,从而能够使建筑垃圾进一步的流通到下一节的输送转筒内,从而实现了对建筑垃圾进行逐级输送的目的,能够通过所述弹压板对所述转筒端盖进行弹压,从而能够将所述转筒端盖压紧在所述输送转筒上。

所述转筒端盖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呈凹形的盖板凹槽,所述盖板凹槽内分别设有一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支撑转轮,所述支撑转轮分别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上转动,能够在诉讼转动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一盖板凹槽,能够在所述转筒端盖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内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转轮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上的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转轮对所述输送转筒进行支撑,从而防止所述输送转筒与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发生硬性的摩擦。

所述第一输送筒与所述第二输送筒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输送转筒相对应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倾斜状设置,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上分别设置一导向板,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导向板对建筑垃圾进行导向,从而能够使建筑垃圾导入到下一个输送转筒内,从而防止建筑垃圾流通到输送转筒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筒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筒相对应,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筒对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进行串联,从而能够使建筑垃圾从高层进行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内分别设有一第二电机驱动的排风扇,所述第一输送筒上还连接有一与所述通风口相对应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导向筒上设有一排风口,所述过滤网罩与所述导向筒相对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排风扇的转动,从而能够产生风力将筒内腔内的粉尘排出,能够通过所述过滤网罩对建筑粉尘进行过滤,能够防止建筑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能够利用所述导向筒对建筑粉尘进行收集,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楼层之间分别设置一粉碎器,在所述粉碎器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输送筒和一第二输送筒,从在所述粉碎器上设置有一第一电机驱动的主转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以及所述第三挤压块做直线运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以及第三挤压块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建筑垃圾的输送,在所述粉碎器内设置有转动的输送转盘,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盘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从而能够将建筑垃圾输送到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内,在所述第一输送筒和所述第二输送筒内分别设置有转动的输送转筒,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能够建筑垃圾进行输送,能够将建筑垃圾进行逐级的输送,能够将高层上的建筑垃圾进行逐层的输送,避免了传统输送筒造成的建筑垃圾在输送筒内下落后由于建筑垃圾下落过程中重力过大而导致与输送筒发生撞击,从而防止了输送筒发生破裂,从而防止对行人造成的伤害,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的转动进一步的避免了建筑垃圾从高处坠落重力过大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筒上设置的过滤网罩将粉尘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进一步的防止建筑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输送筒和第二输送筒与粉碎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输送筒和第二输送筒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转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输送筒和第二输送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粉碎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粉碎器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通风口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送筒、2第二输送筒、3筒内腔、4输送转筒、5粉碎器、6内筒隔板、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一进料口、10粉碎腔、11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输送转盘、14支撑块、15第一挤压块、16第二进料口、17通风口、18第一转孔、19隔板转槽、20第一齿轮、21第一链条、22滑动定位块、23滑槽、24转筒内槽、25第二齿轮、26第一电机、27第五转轴、28主转轮、29第六转轴、30支撑转盘、31支撑转槽、32转动块、33第一压杆、34第二压杆、35滑动支撑孔、36第二挤压块、37第七转轴、38第三齿轮、39第七转轴、40第四齿轮、41第二链条、42第六齿轮、43第三链条、44转孔、45第五齿轮、46盖板凹槽、47排风口、48支撑转轮、49转筒端盖、50底槽、51铰链、52弹压板、53连接筒、54第三挤压块、55导向板、56第二电机、57排风扇、58导向筒、59过滤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高层建筑垃圾自动输送筒,包括有一第一输送筒1,所述第一输送筒1上对应连接有一第二输送筒2,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上连接有一第二输送筒2,所述第二输送筒2的数量设置能够根据楼层的需要进行设计,能够将多个第二输送管2进行相对应串联,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输送管1进行串联。

所述第一输送筒1与所述第二输送筒2内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筒内腔3,所述第一输送筒1与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分别连接有一粉碎器5,所述筒内腔3内分别设有一内筒隔板6,所述内筒隔板6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21,所述第一链条21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筒内腔3内转动的输送转筒4,所述粉碎器5内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筒内腔3相对应连通的粉碎腔10,所述粉碎器5上还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粉碎腔10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9,所述粉碎腔10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输送转盘13,所述粉碎器5上还分别设有一在所述粉碎腔10内动作的第一挤压块15和第二挤压块36,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分别与所述输送转盘13相对应,所述粉碎器5内还设有一在所述第一进料口9内动作的第三挤压块54,所述粉碎器5上还设有一第一电机26驱动的第五转轴27,所述第五转轴27的一端连接有一主转轮28,所述主转轮28上连接有一第六转轴29,所述第六转轴29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压块15和所述第二压块36以及第三挤压块54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五转轴27上还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齿轮38和一第五齿轮45,所述第三齿轮38与所述第五齿轮45分别带动所述输送转盘13和所述第一链条21的转动。

所述第一输送筒1与所述第二输送筒2内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筒内腔3,从而能够利用筒内腔3将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进行相对应的连通,使所述筒内腔3贯穿整个楼层,从而能够利用筒内腔3对垃圾进行输送,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分别连接有一粉碎器5,所述粉碎器5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楼层的需要进行设置,能够在每个楼层设置一粉碎器5,在所述筒内腔3内分别设置有一内筒隔板6,所述内筒隔板6设在所述筒内腔3的中间,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在所述内筒隔板6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链条21,在所述第一链条21上分别连接有一输送转筒4,所述输送转筒4设置有一排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链条21上,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21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所述输送转筒4的同步转动,并且所述输送转筒4能够在所述筒内腔3内转动,从而能够将建筑垃圾利用输送转筒4进行输送,在所述粉碎器5内还设有一粉碎腔10,并且所述粉碎器5上设有一第一进料口9,从而能够使所述建筑垃圾从第一进料口9流通到所述粉碎腔10内,在所述粉碎腔10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输送转盘13,从而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盘13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从而进一步的输送到筒内腔3内,并且在所述粉碎器5上分别设有一做直线运动的第一挤压块15和第二挤压块36,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能够分别在所述粉碎腔10内动作,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使建筑垃圾处于粉碎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到建筑垃圾的正常输送,在所述粉碎器5内还设有一在所述第一进料口9内做直线运动的第三挤压块54,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三挤压块54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的破碎,在所述粉碎器5上还设有一第一电机26驱动的第五转轴27,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五转轴27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主转轮28的转动,从而能够在所述主转轮28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9做圆周运动,从而能够利用第六转轴29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以及第三挤压块54的同步动作,从而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以及所述第三挤压块54做直线运动,从而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在所述第五转轴27上还分别连接有一第三齿轮38和一第五齿轮45,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三齿轮38同时带动所述输送转盘13的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盘13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输送,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五齿轮45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的带动所述第一链条2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输送转筒4在所述筒内腔3内转动,能够在使建筑垃圾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9进入后能够利用所述第三挤压块54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的破碎,然后进一步的流通到所述粉碎腔10内,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并且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盘13将粉碎后的建筑垃圾进一步的输送到筒内腔3内,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2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的带动所述输送转筒4的转动,能够利用所述输送转筒4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筒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了将输送转筒4内的垃圾逐级连续进行倾倒,并且所述第二输送筒2设置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二输送筒2能够根据楼层的数量进行设计,从而能够利用并排所述第二输送筒2内设置的输送转筒4将高层的建筑垃圾进行逐级的输送,从而避免了传统的输送筒从高层排出后冲击力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利用输送转筒4进一步的减小冲击力,避免了因冲击力过大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

所述第一输送筒1顶部还连接有一通风口17,所述通风口17上设有一过滤网罩59,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的顶部设置有一通风口17,在所述输送转筒4对垃圾进行输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输送筒1上所设的通风口17将粉尘排出,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输送筒1上所设的过滤网罩59将粉尘进行过滤,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粉尘在空气中流通,进一步避免了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进一步的保护环境。

如图3所示,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转孔18,所述第一转孔18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7和一第二转轴8,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转孔18相对应的隔板转槽19,所述第一转轴7和所述第二转轴8上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隔板转槽19内转动的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链条21分别与两端所述第一齿轮20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输送转筒4设有一排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链条21上,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五齿轮45与所述第二齿轮25之间分别通过一链条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呈T型设置的滑动定位块22,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滑动定位块22相对应的滑槽23,所述输送转筒4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2上滑动,在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转孔18,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孔18内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7和一转动的第二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7和所述第二转轴8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转孔18内转动,在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隔板转槽19,所述隔板转槽19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孔18相对应连通,在所述第一转轴7和所述第二转轴8的两端还分别连接一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分别在所述隔板转槽19内转动,并且所述第一链条21分别与两端所述第一齿轮20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条21设有两根,并且分别在两侧所述第一齿轮20上转动,所述输送转筒4设置有一排,并且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一链条21上,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链条2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输送转筒4的转动,在所述第一转轴7上还连接有一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五齿轮45与所述第二齿轮25之间分别通过一链条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7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5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链条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五齿轮45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7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输送转筒4在所述筒内腔3内转动,在所述内筒隔板6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滑动定位块22,所述滑动定位块22呈T型设置,并且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设有一滑槽23,所述滑槽23分别呈T型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筒4上所设的滑槽23在所述滑动定位块22上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定位块22对所述输送转筒4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输送转筒4的正常滑动,并且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输送转筒4对建筑垃圾进行正常的输送。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粉碎腔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在所述粉碎器5内转动的第七转轴39和一第四转轴12,所述第七转轴39与所述第四转轴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粉碎腔10内转动的第四齿轮40,两侧所述第四齿轮40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41,所述输送转盘13呈条状设置,且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第二链条41上,所述粉碎腔10内还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粉碎器5上的支撑块14,所述支撑块14与所述第二链条41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分别与所述支撑块14相对应连接,在所述粉碎腔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七转轴39和一第四转轴12,所述第七转轴39和所述第四转轴12能够分别在所述粉碎器5所设的转孔内转动,在所述第七转轴39和所述第四转轴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四齿轮40,所述第七转轴39与所述第四转轴12两侧所述第四齿轮40分别在所述粉碎腔10内转动,在两侧所述第四齿轮40之间分别设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41,所述第二链条41分别设置有两根,所述输送转盘13包括有多根呈条状的铁杆构成,并且呈条状设置的铁杆能够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第二链条41上,在所述粉碎腔10内还设有一支撑块14,并且所述支撑块14对应连接在所述粉碎器5上,所述支撑块14设在所述第二链条41之间,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块14对所述输送转盘13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使所述输送转盘13在所述支撑块14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建筑垃圾的滑动,并且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分别与所述支撑块14相对应,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能够对应挤压在所述支撑块14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挤压在所述支撑块14上,从而能够实现对建筑垃圾的粉碎挤压。

所述第七转轴39上还连接有一第六齿轮42,所述第三齿轮38与所述第六齿轮42之间通过一第三链条43相对应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三齿轮3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齿轮4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七转轴39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四齿轮40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输送转盘13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盘13的转动进一步的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

如图6、图 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挤压块15与所述第二挤压块36以及与所述第三挤压块54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压杆34,所述粉碎器5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压杆34相对应的滑动支撑孔35,所述第二压杆34分别在所述滑动支撑孔35内转动,所述粉碎器5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支撑转盘30,所述支撑转盘30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呈圆环状的支撑转槽31,所述第六转轴29分别在所述支撑转槽31内转动,所述第六转轴29上分别设有3个转动的转动块32,所述转动块32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压杆33,所述第一压杆33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第七转轴37,所述第二压杆34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七转轴37相对应的转孔44,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七转轴37在所述转孔44内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压杆33推动所述第二压杆34做直线运动,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以及与所述第三挤压块54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压杆34,在所述粉碎器5上分别设有一滑动支撑孔35,所述第二压杆34能够分别在所述滑动支撑孔35内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滑动支撑孔35对诉讼第二压杆34进行支撑,在所述粉碎器5的一侧分别设有支撑转盘30,在所述支撑转盘30上分别设置有一呈圆环状的支撑转槽31,从而能够在所述主转轮2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9做圆周运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转槽31对所述第六转轴29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六转轴29的正常转动,并且在所述第六转轴29上分别设置有3个转动的转动块32,在所述转动块32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压杆33,从而能够在所述第六转轴29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块32的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压杆33推动所述第二压杆34做直线运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和所述第二挤压块36以及所述第三挤压块54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粉碎。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挤压块15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二挤压块36呈锯齿状设置,所述第三挤压块54呈锥形设置,能够利用所述第三挤压块54呈锥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第三挤压块54对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的破碎,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一挤压块15呈平板状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挤压,能够使所述第二挤压块36呈锯齿状设置,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挤压块36对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粉碎。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筒1与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粉碎腔10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16,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第二进料口16相对应的转筒内槽24,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转筒内槽24相对应的转筒端盖49,所述输送转筒4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槽50,所述转筒端盖49呈L型设置,且所述转筒端盖49分别在所述底槽50内转动,所述底槽50内分别设有一铰链51,所述转筒端盖49分别在所述铰链51上转动,所述底槽50内还分别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的弹压板52,所述弹压板52分别弹压所述转筒端盖49,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分别设有一第二进料口16,所述第二进料口16分别与所述粉碎腔10相对应连通,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设置有一转筒内槽24,所述转筒内槽24分别呈凹形设置,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转筒内槽24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并且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分别连接有一转筒端盖49,所述转筒端盖49与所述转筒内槽24相对应,在所述输送转筒4的底部设置有一呈凹形的底槽50,在所述底槽50内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的铰链51,从而能够通过铰链51将所述转筒端盖49连接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从而能够使所述转筒端盖49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筒端盖49的转动将所述转筒内槽24进行打开,在所述底槽50内还设有一连接在所述输送转筒4上的弹压板52,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弹压板52对所述转筒端盖49进行弹压,能够防止所述转筒端盖49随意的打开,从而能够在所述转筒端盖49打开后能够进一步的对转筒内槽24内的建筑垃圾进行卸载,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流通到下一节第二输送筒2内所设的输送转筒4内,从而实现了连续输送的目的。

所述转筒端盖49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呈凹形的盖板凹槽46,所述盖板凹槽46内分别设有一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上分别设有一转动的支撑转轮48,所述支撑转轮48分别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转动,在所述转筒端盖4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呈凹形的盖板凹槽46,在所述盖板凹槽46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三转轴11,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转轮48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上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转轮48对所述转筒端盖49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转筒端盖49的正常滑动,能够防止所述转筒端盖49与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发生硬性的摩擦。

所述第一输送筒1与所述第二输送筒2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输送转筒4相对应的导向板55,所述导向板55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板55,从而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筒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筒4倾倒建筑垃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导向板55对建筑垃圾进行导向,从而能够使建筑垃圾进一步的流通到下一节所述第二输送筒2所设的输送转筒4内,并且能够在所述输送转筒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转筒端盖49的打开进一步的方便倾倒建筑垃圾。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输送筒2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连接筒53,所述连接筒53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筒2相对应,能够在所述第二输送筒2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连接筒53,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连接筒53将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输送筒1和所述第二输送筒2串联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的方便将高层的建筑垃圾进行输送。

如图9所示,所述通风口17内分别设有一第二电机56驱动的排风扇57,所述第一输送筒1上还连接有一与所述排风口17相对应的导向筒58,所述导向筒58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导向筒58上设有一排风口47,所述过滤网罩59与所述导向筒58相对应,在所述通风口17内设置有一第二电机56驱动的排风扇5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56进一步的驱动所述排风扇57的转动,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风力,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筒内腔3内的粉尘进行吸附,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导向筒58将粉尘进一步的排出,从而利用所述过滤网罩59将粉尘进行过滤,所述导向筒58呈锥形设置,从而能够使粉尘进一步的落入到导向筒58的外缘处,从而方便粉尘的收集,能够进一步的防止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