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超保温插接明框单元体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明框玻璃幕墙通常用于建筑外饰上,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物的建筑的装饰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对建筑物的保温、密封、采光、防暑和隔音等。
现有的明框玻璃幕墙的幕墙龙骨由立柱和横梁构成,在玻璃板块之间由压板固定,压板连接在安装于立柱或横梁的安装件上。
这样结构的明框玻璃幕墙,横梁和立柱-安装件-压板这一系列连接均为螺钉连接,而且两个明框单元在进行对接时,其中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缝隙,室内的热量或者外界的热量会从缝隙中进入,室内或者室外容易产生热量交换,影响幕墙单元体内的结构,同时容易产生热交换,不符合目前的环保节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隔断明框单元接缝,降低室内、室外热量交换的超保温压接明框单元体幕墙系统。
一种超保温插接明框单元体幕墙系统,包括插接固定的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所述第一明框单元包括侧向带有插头的第一立柱,第二明框单元包括侧向带有与插头相配合的插槽的第二立柱;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还包括相互对称的保温结构部,保温结构部包括明框压板、夹持在明框压板与第一立柱和明框压板与第二立柱之间的中空玻璃层以及扣合在明框压板外侧的装饰扣盖;所述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之间且靠近室外的装饰扣盖处粘接有阻水胶条;所述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之间且远离阻水胶条处设置有隔热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采用插接方式固定从而形成幕墙系统将各个独立的中空玻璃拼接在一起,在第一明框单元与第二明框单元插接固定时,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缝隙,由于明框暴露在室外,在潮湿天气或者雨水天气时,水滴或者湿气会顺着缝隙进入到两个明框单元之间,对内部的铝型材造成腐蚀以及对各个胶接点造成损坏,降低幕墙系统寿命,通过在两个明框单元靠近室外的缝隙之间设置阻水胶条,能够有效避免湿气以及雨水的进入;另外寒冷天气以及高温天气,热量或者冷量都容易进入到缝隙内部,并且顺着缝隙与室内的冷气或者热气进行热量交换,节能效果较差,通过设置在缝隙剑的隔热胶条,能够有效对室外进入缝隙中的热量进行阻隔,避免热量进入室内,加强了幕墙系统的隔热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中空玻璃层包括隔热条以及两侧的玻璃,隔热条位于玻璃的边缘处,隔热条的外侧与玻璃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两玻璃之间设置有分隔两片玻璃之间空间的隔热片,隔热片由聚碳酸酯或丙烯酸酯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玻璃之间的空间通过隔热片进行分隔,外部的热量需要通过玻璃间空气传播需要经过隔热片,而使用聚碳酸脂或丙烯酸酯制成的隔热片呈透明状,且隔热片起到良好的阻隔热量的作用,使得热量不容易传递,从而更好的起到了保温效果。
较佳的,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靠近室外的一端形成有副框,副框上开设有卡槽一,所述明框压板与副框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槽一对称的卡槽二,所述副框与明框压板之间设置有断热条,断热条的两端分别嵌合在卡槽一与卡槽二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玻璃层通过明框压板以及立柱夹持在中间,由于外界的热量或者冷量会通过两个明框单元之间的缝隙进入,从而通过立柱以及明框压板之间的间隔进入到中空玻璃层,另外立柱与明框压板之间一旦直接接触,外界的热量容易通过明框压板热传导至立柱,对室内的温度造成影响,通过设置的断热条,一方面能够对立柱与明框压板进行分隔,避免二者之间的热传导,另外一方面,进入两个明框单元之间的热量不能够横向穿过立柱与明框压板之间的间隔,保证中空玻璃层的密封性,提高了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隔热条外侧与所述副框之间设置有隔热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中空玻璃层端部与立柱接触,热量容易从立柱传导至中空玻璃层,通过在中空玻璃层内部的隔热条以及立柱的副框之间设置的隔热垫,能够隔断中空玻璃层与立柱,降低立柱与中空玻璃层之间的热量传导,有效提高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隔热垫的截面长度大于或等于中空玻璃层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垫能够有效的对中空玻璃层端部进行隔断,避免中空玻璃层与立柱的副框之间的热量传导。
较佳的,所述断热条设置有两条且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断热条能够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另外双重断热降低了传热量。
较佳的,所述两条断热条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两条断热条的分隔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条断热条之间设置分隔条,能够进一步对立柱以及明框压板进行分隔,减少立柱与明框压板(型材与型材)之间的热量传递,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隔热条与断热条均采用尼龙66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66的抗疲劳强度和钢性较高,耐热性较好,能够有效的对保温层进行阻隔,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了复合铝板的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隔热胶条的两端与断热条粘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明框单元之间插接固定,外界的热量很容易通过缝隙进入到室内,影响室内温度,隔热胶条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断热条粘接固定,能够阻隔从两个明框单元之间的缝隙进入的热量,有效提高了幕墙的保温性能。
较佳的,所述插头与插槽相抵触的两侧均开设有密封槽,所述插头插接于所述插槽中并通过设置在密封槽中的密封胶条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头与插槽的两侧开设密封槽,在插头插入插槽中时,密封胶条能够密封住插头与插槽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插头与插槽密封严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立柱与明框压板之间设置断热条能够起到隔断作用(型材与型材之间的隔热),避免热量通过明框压板传导至立柱中影响室温,有效提高幕墙的保温性能;
2、通过在中空玻璃层与立柱的副框相接触一端设置隔热垫,隔断热量从立柱传导至中空玻璃层(玻璃与型材之间的隔热);
3、通过在两块玻璃之间设置隔热片,能够起阻隔室内或者室外的热量传递(玻璃与玻璃之间的隔热),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了保温性能;
4、通过在两个断热条之间设置隔热胶条,能够对从室外进入缝隙中的冷量或者热量进行有效的阻隔(缝隙的隔热),阻隔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提高了幕墙的保温性能,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横剖节点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突出插头与插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突出中空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突出断热条、明框压板以及装饰扣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六中突出中空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七中突出中空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明框单元;11、第一立柱;12、插头;121、插板;122、抵触部;1221、密封槽;1222、密封胶条;2、第二明框单元;21、第二立柱;22、插槽;3、保温结构部;31、中空玻璃层;311、玻璃;312、隔热条;3121、隔热支撑片;313、隔热片;314、丁基胶;315、结构密封胶;316、卡接板;317、卡接槽;32、明框压板;33、装饰扣盖;4、副框;41、卡槽一;42、卡槽二;43、隔热垫;5、断热条;51、分隔条;6、玻璃结构胶条;7、安装条;8、盘头自攻钉;9、阻水胶条;10、隔热胶条;100、第一隔热胶条;101、第二隔热胶条;102、凹槽;200、第一楔形条;201、第二楔形条;2001、第一坡面;2002、第二坡面;300、连接段;301、对接段;400、第一对接条;401、第二对接条;402、对接槽;403、豁槽;404、隔热密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一种超保温插接明框单元体幕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第一明框单元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明框单元2包括第二立柱21,第一立柱11的侧端沿其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至少两个插头12,第二立柱21与第一立柱11相对的侧端开设有与插头12配合的插槽22,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相互插接固定。
如图2所示,插头12包括垂直于立柱的插板121,插板121的前端向一侧连续垂直弯折两次形成有“弯钩状”的抵触部122,抵触部122的两端分别对称开设有密封槽1221,密封槽1221内设置有密封胶条1222。
返回看图1,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保温结构部3,下面我们以第一明框单元1中的保温结构部3做详细说明:
结合图1与图3,保温结构部3包括明框压板32、中空玻璃层31以及装饰扣盖33。中空玻璃层31包括隔热条312以及两侧的玻璃311,隔热条312通长设置在玻璃311的边缘处且两侧通过丁基胶314与玻璃311内侧粘接,隔热条312的外端面通过结构密封胶315封装。
隔热条312内部中空,其内部一体成型有一块将隔热条312分隔成两个腔室的隔热支撑片3121,用于稳定支撑隔热条312。
为了能够隔断玻璃311与玻璃311之间的热量传导,两玻璃311之间设置有分隔两片玻璃311之间空间的隔热片313,隔热片313由聚碳酸酯或丙烯酸酯制成;隔热条312的内端面上且位于中部固定连接有两块平行的卡接板316,卡接板316之间形成有卡接槽317,隔热片313的两端各自插接在卡接槽317中。
结合图1与图4,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21靠近室外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副框4,中空玻璃层31的端部侧向抵接在副框4的一侧;副框4远离第一立柱11的端部开设有两条卡槽一41,明框压板32与副框4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槽一41对称的卡槽二42,立柱与明框压板32之间设置有两条断热条5,断热条5两端各自卡接在卡槽一41与卡槽二42中且相互平行,为了进一步阻隔第一立柱11与明框压板32之间热量传递,两条断热条5之间一体成型有分隔条51,断热条5与分隔条51形成的整体截面呈“h”形。
两块玻璃3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结构胶条6,明框压板32远离断热条5的一端与玻璃结构胶条6粘接固定,靠近室外一侧的玻璃311与断热条5之间形成有安装条7,为了进一步固定明框压板32,明框压板32通过盘头自攻钉8从外侧旋入并且固定在安装条7上,明框压板32与第一立柱11将中空玻璃层31夹持在中间。
为了能够阻隔中空玻璃层31与立柱之间的热量传递,中空玻璃层31靠近副框4的端部粘接有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垫43。
为了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对明框压板32以及盘头自攻钉8的腐蚀以及美观的需求,明框压板32的外部扣合有装饰扣盖33。
当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插接固定时,二者之间会形成有缝隙,室外潮湿天气或者雨水天气会使得水滴进入缝隙中,从而对内部金属部件以及胶接点造成腐蚀、损坏,影响结构稳定,因此,在两个装饰扣盖33之间且在竖直方向上通长设置有阻水胶条9,阻水胶条9的两端与装饰扣盖33粘接固定。
外界高温或者严寒天气时,热量或者冷量会从缝隙中进入到幕墙内部和室内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在断热条5之间设置有隔热胶条10,隔热胶条10两端与断热条5粘接固定。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与图5所示,隔热胶条10包括粘接于第一明框单元1中的断热条5的上的第一隔热胶条100以及粘接于第二明框单元2中的断热条5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隔热胶条101,第二隔热胶条101之间形成有凹槽102,当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对接安装时,第一隔热胶条100插接于凹槽102中。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与图6所示,隔热胶条10包括一端形成有第一坡面2001的第一楔形条200和与第一楔形条200相配合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坡面2002的第二楔形条201,当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对接时,第一楔形条200与第二楔形条201相对接触连接,第一坡面2001与第二坡面2002角度相同且紧密贴合。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与图7所示,隔热胶条10包括粘接在断热条5上的连接段300以及固定连接在远离断热条5一端且向两侧分叉形成的对接段301,隔热条312的截面呈“y”字形,当第一明框单元1与第二明框单元2对接时,对接段301相互地接从而封闭缝隙,隔断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传导。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与图8所示,隔热胶条10包括一端与断热条5垂直粘接的第一对接条400以及垂直固定连接在另一条断热条5上的两条平行设置从而形成对接槽402的第二对接条401,第一对接条400的一侧开设有豁槽403,豁槽403内部设置有隔热密封胶条404,第一对接条400插接在对接槽402中并且通过隔热密封胶条404密封。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卡接槽317由隔热条312内壁向内凹陷而成,卡接槽317位于隔热条312的中间位置,隔热支撑片3121与卡接槽317的底壁一体设置,卡接槽317可以作为隔热支撑片3121的一部分而对空腔进行分隔。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卡接槽317的截面呈梯形,隔热片313的边缘处设置相应的斜边,隔热片313完成插接后斜边与卡接槽317的内壁相互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断热条5、隔热条312均采用尼龙66制成;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21、副框4、明框压板32以及装饰扣盖33均为铝型材,通过在玻璃311与玻璃311之间加装的隔热片313、型材与型材之间设置的断热条5、玻璃311与型材之间设置的隔热垫43以及在缝隙之间设置的隔热胶条10,分别从玻璃311与玻璃311、型材与型材、玻璃311与型材以及室内与室外四个角度进行隔热,大大提高了幕墙的保温性能,使得幕墙系统更加环保、节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