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时清洗防止堵塞的高压注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0180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随时清洗防止堵塞的高压注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机械、防水工程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随时清洗防止堵塞的高压注浆机。



背景技术:

在对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隧道、涵洞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防水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优良的防水施工可以避免返潮、漏水等多种弊病,而低劣的防水施工会使建筑物的寿命收到显著影响,并且会导致验收的不通过。一般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卷材铺设、涂料涂刷等方式,但在高强度施工时,尤其在地下作业时,建筑物本体上经常会出现裂缝,水会沿着裂缝流出,并在建筑物表面上留下渗漏的痕迹,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卷材和涂料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借助另一种处理方式:注浆。

注浆机通过高压力作用将具有防水堵漏作用的注浆液沿注浆机、管路、膨胀螺丝、缝隙的通路注入缝隙内部,注浆液遇水膨胀在缝隙中形成致密组织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注浆机在防水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注浆液遇水后极速凝固的特性,一旦暂停就会导致管路或喷头堵塞,需要更换,而施工过程中不可能连续不停作业,这就导致施工难度和成本直线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降低注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的可随时清洗防止堵塞的高压注浆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料斗,料斗的出口连接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出口通过第二液控单向阀连接至注浆缸,所述注浆缸的注浆口上设置有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液控单向阀的出口设置有油头;所述注浆缸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与增压缸的活塞杆固连,增压缸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塞杆的液压组件。

所述液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柱塞泵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至增压缸。

所述油箱通过第一油管与柱塞泵连接,柱塞泵通过第二油管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与增压缸连接。

所述增压缸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的限位开关。

所述注浆缸内活塞连接增压缸活塞杆的腔室上开设有排气孔。

所述料斗包括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两个腔室的下端均设置有出口,两个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两个单向阀均连接至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所述料斗呈圆筒状,料斗内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控单向阀的单向通流功能,实现液体吸取和液体喷出的互不干扰,按顺序作业,并成功地营造出了增压状态。利用二位三通换向阀切换注浆状态和清洗状态,利用增压缸实现对液体加压的过程,料斗中的注浆液在增压缸的作用下注入缝隙中实现防水堵漏,注浆工作结束后,将清洗液接入注浆缸内部,同样在增压缸的作用下实现对管路和喷嘴的快速清洗,有效地降低了由注浆液凝固堵塞管路和喷嘴带来的施工技术难度和资金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移动方便,并且可以实现注浆操作的简便化。

进一步,增压缸的活塞杆向右移动时,注浆缸左侧液控单向阀闭合,上方的单向阀开启,注浆液或清洗液在压力作用下被吸入注浆缸内。活塞杆向左移动时,注浆缸左侧液控单向阀开启,上方的单向阀闭合,注浆液或清洗液在压力作用下被喷出注浆缸,完成注浆或清洗作业,上述过程循环往复,即可达成连续作业。

进一步,为了使换向过程更快速,在增压缸左腔和右腔分别安装限位开关,来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左右两位的切换,活塞运动到左侧则立即换向,使其向右运动,运动到右侧则立即换向使其向左运动。

进一步,将圆筒形的料斗从中间用隔板隔开,两边腔室分别装入注浆液和清洗液,并沿着不同的出口通入下一环节。在出口处先分别安装单向阀,防止液体在工作过程中倒流回料斗内,在单向阀下部再安装一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用开关控制电磁阀换向,通过换向决定向注浆缸内通入注浆液或者清洗液,即决定处于注浆工序或者清洗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柱塞泵、2-第一油管、3-第二油管、4-油头、5-第一液控单向阀、6-第二液控单向阀、7-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8-单向阀、9-料斗、10-油箱、11-注浆缸、12-第三油管、13-第四油管、14-增压缸、1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料斗9,料斗9的出口连接有单向阀8,单向阀8的出口连接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的出口通过第二液控单向阀6连接至注浆缸11,所述注浆缸11的注浆口上设置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出口设置有油头4;注浆缸11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与增压缸14的活塞杆固连,增压缸14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塞杆的液压组件。液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10、柱塞泵1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连接至增压缸14。油箱10通过第一油管2与柱塞泵1连接,柱塞泵1通过第二油管3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通过第三油管12和第四油管13与增压缸14连接。增压缸14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换向的限位开关。注浆缸11内活塞连接增压缸14活塞杆的腔室上开设有排气孔。

参见图2,料斗9包括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两个腔室的下端均设置有出口,两个出口上均设置有单向阀8,两个单向阀8均连接至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料斗9呈圆筒状,料斗9内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

为了实现随时清洗的功能,对料斗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将圆筒形的料斗9从中间用隔板隔开,两边分别装入注浆液和清洗液,并沿着不同的出口通入下一环节。在出口处先分别安装单向阀8,防止液体在工作过程中倒流回料斗内,在单向阀8下部再安装一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用开关控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换向,通过换向决定向注浆缸11内通入注浆液或者清洗液,即决定处于注浆工序或者清洗工序。注浆液或者清洗液进入注浆缸11后,利用增压缸14实现增压喷出。增压缸14的大活塞腔内通入液压压力油,推动活塞杆左右运动,从而带动注浆缸11内的小活塞在注浆缸11内运动,达到增压的效果。

注浆缸11正上方的小孔接料斗9下部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在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与注浆缸11小孔间接入第二液控单向阀6,只允许注浆液或清洗液向下流动。在注浆缸11左侧小孔处安装第一液控单向阀5,只允许注浆液或清洗液向外喷出。注浆缸11内的小活塞右腔不通入液体,但下方设用于排放空气的排气孔。

增压缸14的活塞杆向右移动时,注浆缸11左侧的第一液控单向阀5闭合,上方的单向阀8开启,注浆液或清洗液在压力作用下被吸入注浆缸11内。活塞杆向左移动时,注浆缸11左侧的第一液控单向阀5开启,上方的单向阀8闭合,注浆液或清洗液在压力作用下被喷出注浆缸11,完成注浆或清洗作业。上述过程循环往复,即可达成连续作业。

为了完成前述的循环往复,增压缸14采用柱塞泵1后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来驱动。由于增压缸14内的活塞体积较大,且需对外做功,故选择大功率的柱塞泵1。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的中位机选M型,使增压缸14在中位保持不动;泵卸荷,左右两位则用于控制活塞杆向左或向右移动。为了使换向过程更快速,在增压缸14左腔和右腔分别安装限位开关来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左右两位的切换,活塞运动到左侧则立即换向,使其向右运动;运动到右侧则立即换向,使其向左运动。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注浆液和清洗液分别放入料斗9的两腔;液体流经单向阀8,只允许向下,不允许回流;之后进入由开关控制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在此处注浆液和清洗液只有一种可以最终流入注浆缸11。柱塞泵1将来自油箱10的油液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送入增压缸14,推动增压缸14中的活塞杆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注浆缸11中的活塞左右移动。注浆缸11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时,由压力作用从料斗9中经由单向阀8、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7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将液体吸入注浆缸11中。活塞走到最右侧触碰到增压缸14中的限位开关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换向,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此时,第二液控单向阀6关闭,第一液控单向阀5开启,将刚才吸入注浆缸11中的液体经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油头4喷出。之后活塞走到最左侧碰到增压缸14中的限位开关,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换向,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向右移动。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连续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能够同时容纳两种液体的料斗,利用增压缸实现对液体加压的过程,利用液控单向阀的单向通流功能实现液体吸取和液体喷出的互不干扰,按顺序作业,并成功地营造出了增压状态,利用二位三通换向阀切换注浆状态和清洗状态,利用限位开关实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迅速换向,从而实现连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移动方便,并且可以实现注浆操作的简便化,料斗中的注浆液可以在增压缸的作用下注入缝隙中实现防水堵漏,注浆工作结束后,手动切换开关将清洗液接入注浆缸内部,同样在增压缸的作用下实现对管路和喷嘴的快速清洗,有效地降低了由注浆液凝固堵塞管路和喷嘴带来的施工技术难度和资金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