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643发布日期:2019-01-13 16:2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马凳,临时用木料做成,也有用型钢焊制的,多为长条形状。由一块条形板钉四个腿,再在四个腿之间用板条拉结。四个腿要做得向外闪以保持稳定。在众多马凳之间放上跳板,就组成了临时操作台,木工站在上面吊棚;油漆工站在上面粉刷涂料;钢筋工站在上面绑扎钢筋等,都离不开马凳。

马凳用于钢筋工程中,含义有所改变,除了上述用于搭设操作台之外,现在专门指架起混凝土板中上层钢筋用的支架,约定俗成都叫马凳,形状有点像儿童玩具,有几字形,A字形,十字形,工字形,三角形等等,花样繁多。马凳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件之一,特别是悬挑板,如阳台、雨篷 ,受力钢筋在上部,呈悬浮状态,工人操作务必要在上面踩踏,最容易把受力钢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无数阳台雨篷 坍塌事件都是由此造成,为了保证悬挑构件的施工质量,马凳的作用不可轻视,施工中,在悬挑部位的根部垫上马凳,使受力纵筋的位置稳固,就不会出现质量事故。现有的几字形马凳,制作简单,使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支撑上层钢筋的高度不可调节,还有就是由于横向和纵向支撑的相对高度不能调节,如果钢筋直径较大,会出现上面的支撑凹槽不起作用;如果钢筋直径较小,横向和纵向的钢筋会无法接触,导致无法捆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不仅总体支撑高度能够调节,而且横向和纵向的相对支撑高度也能调节,可以适应不同支撑高度的使用要求和对绝大多数直径的钢筋进行支撑,使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螺柱上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四个螺柱插入对应的通孔内,所述底板通过通孔与螺柱连接,所述调节螺母紧靠底板下表面,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前后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支架右侧内壁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下支架外侧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支架右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滑槽与锁紧螺母连接。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将底板调整到合适高度,以满足总体支撑高度的需求,然后将纵向钢筋放在第一凹槽上,接着将上支架滑动到合适高度,使横向钢筋放在第二凹槽上时,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正好接触,然后通过锁紧螺栓将上支架的位置固定,最后将横向钢筋放在第二凹槽上,即可进行后面的工序。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总体支撑高度能够调节,而且横向和纵向的相对支撑高度也能调节,可以适应不同支撑高度的使用要求和对绝大多数直径的钢筋进行支撑,使用范围广。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腿的横截面呈L形。这样的结构设计,强度高,支撑稳固,支撑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圆弧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钢筋的支撑。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弧度大小均为2π/3。这样的结构设计,适应绝大部分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支撑,适应范围广。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与支撑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这样的结构设计,增强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稳固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底座、支撑腿2、螺柱3、调节螺母4、底板5、通孔6、下支架7、第一凹槽8、锁紧螺母9、锁紧螺栓10、上支架11、第二凹槽12、滑槽13、加强筋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支撑腿2,底座1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连接有螺柱3,螺柱3上连接有调节螺母4,螺柱3上连接有底板5,底板5的四个角上均开设有通孔6,四个螺柱3插入对应的通孔6内,底板5通过通孔6与螺柱3连接,调节螺母4紧靠底板5下表面,底板5上表面设置有下支架7,下支架7前后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8,下支架7右侧内壁连接有锁紧螺母9,锁紧螺母9连接有锁紧螺栓10,下支架7外侧连接有上支架11,上支架11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2,上支架11右侧壁开设有滑槽13,锁紧螺栓10穿过滑槽 13与锁紧螺母9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4将底板5调整到合适高度,以满足总体支撑高度的需求,然后将纵向钢筋放在第一凹槽8上,接着将上支架11滑动到合适高度,使横向钢筋放在第二凹槽12上时,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正好接触,然后通过锁紧螺栓10将上支架 11的位置固定,最后将横向钢筋放在第二凹槽12上,即可进行后面的工序。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总体支撑高度能够调节,而且横向和纵向的相对支撑高度也能调节,可以适应不同支撑高度的使用要求和对绝大多数直径的钢筋进行支撑,使用范围广。

优选支撑腿2的横截面呈L形。这样的结构设计,强度高,支撑稳固,支撑效果好。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支撑腿2的结构。

优选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均为圆弧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钢筋的支撑。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的结构。

优选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的弧度大小均为2π/3。这样的结构设计,适应绝大部分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支撑,适应范围广。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的弧度大小。

优选底座1与支撑腿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4。这样的结构设计,增强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稳固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提高支撑稳固性的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