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框架机构及可移动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254发布日期:2018-09-21 23:1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框架机构及可移动房屋。



背景技术:

可移动房屋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活动板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

目前,可移动房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现在人们追求健康,对野生天然蜂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饲养蜜蜂的人经常需要在野外照顾蜜蜂,因此蜂农对简易可移动房屋的需求也慢慢变大。但由于蜜蜂活动的地方经常会凹凸不平,搭建可移动房屋时稳定性较差,影响蜂农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饲养蜜蜂的人经常需要在野外照顾蜜蜂,因此蜂农对简易可移动房屋的需求也慢慢变大。但由于蜜蜂活动的地方经常会凹凸不平,搭建可移动房屋时稳定性较差,影响蜂农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部框架机构,包括长边和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长边的数量M与短边的数量N之和即总数量L>2;所述长边和短边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四角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升降装置。

可选地,所述L若是奇数,则M=N+1;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平面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体,其余长边和短边则依次相邻的平面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平面连接形成底部框架;

第一连接体内位于外侧的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

第二连接体内短边的两端部连接长边的中部,相应的连接位置在长边上设置为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体内的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并且通孔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位置范围内;

通孔连接升降装置;

若L是偶数,则M=N;长边和短边依次相邻的平面连接以形成底部框架,短边的两端部连接长边的中部,相应的连接位置在长边上设置为第二连接位置;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并且通孔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位置范围内;

通孔连接升降装置。

可选地,所述长边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短边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嵌合;所述L的根数包括4根或者6根。

可选地,所述通孔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位置范围的距离是长边的长度的1/10~1/20。

可选地,所述长边的长度是短边的长度的1.1~1.3倍。

一种可移动房屋,包括所述权1~权5任一项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还包括侧面框架机构、顶面框架机构和若干面板;侧面框架机构包括若干纵向侧边和横向侧边,纵向侧边与长边和短边的内边沿连接,横向侧边和纵向侧边连接。

可选地,长边和短边的外边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和若干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固定凹槽与面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外部棚顶,所述外部棚顶与侧面框架机构和面板通过钢扣和绳索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面框架机构内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底面与纵向侧边之间增设连接有90°固定连接架。

可选地,所述侧面框架机构内设置有可拆卸灶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涉及的底部框架机构的四角设置有通孔,通孔可使得升降装置穿过,升降装置通过升降来调节其与通孔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整个底部框架机构的平整度。

本申请涉及的可移动房屋通过在底部框架四角设置升降装置用来调整水平,使得可移动房屋可以在不同地面搭建和固定,尤其遇到凹凸不平或者有坡度的地面。本申请涉及的可移动房屋搭建简单易懂,方便快捷,通过各部件的相互嵌合而不使用螺丝钉,使得整体更加美观;同时本申请还可拆卸,进行多次使用,具有极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的符号表示为:

1-底部框架,2-通孔,3-升降装置,4-面板,5-外部棚顶,6-钢扣,7-绳索,8-操作台,9-可拆卸灶台。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部框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边和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长边的数量M与短边的数量N之和即总数量L>2;所述长边和短边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底部框架1,所述底部框架1四角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上设置有升降装置3。

本申请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蜂农需要搭建可移动房屋时,先布置好底部框架1,然后将升降装置3放入所述底部框架1四个角的通孔2内,根据具体地形调整升降装置3与通孔2的相对高度,使得底部框架机构的四个角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也即可移动房屋的地基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可移动房屋在不同地面搭建和固定,操作简单,快捷实用。实施例二

参见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部框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边和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长边的数量M与短边的数量N之和即总数量L>2;

所述L若是奇数,则M=N+1;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平面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体,其余长边和短边则依次相邻的平面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平面连接形成底部框架1;

第一连接体内位于外侧的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2;

第二连接体内短边的两端部连接长边的中部,相应的连接位置在长边上设置为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体内的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2,并且通孔2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位置范围内;

通孔2连接升降装置3;

若L是偶数,则M=N;长边和短边依次相邻的平面连接以形成底部框架1,短边的两端部连接长边的中部,相应的连接位置在长边上设置为第二连接位置;长边的两端部设置有通孔2,并且通孔2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位置范围内;

通孔2连接升降装置3。

可选地,所述长边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短边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嵌合;所述L的根数包括4根或者6根。

可选地,所述通孔2位置超出长边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位置范围的距离是长边的长度的1/10~1/20。

可选地,所述长边的长度是短边的长度的1.1~1.3倍。

本申请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蜂农需要搭建可移动房屋时,将短边的第一凸起与长边的凹槽相互嵌合布置好底部框架1,当然第一凸起和凹槽在短边和长边都可以进行设置,只要两者能够相互嵌合即可;然后将升降装置3放入所述底部框架1四个角的通孔2内,根据具体地形调整升降装置3与通孔2的相对高度,使得底部框架机构的四个角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也即可移动房屋的地基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可移动房屋在不同地面搭建和固定,操作简单,快捷实用。当底部框架1上还铺设地板时,六根方钢可以增加稳定性;当不需要铺设地板时,可以将中间的两根方钢去掉,中间更加平整,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方钢的数量。

实施例三

参见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包括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还包括侧面框架机构、顶面框架机构和若干面板4;侧面框架机构包括若干纵向侧边和横向侧边,纵向侧边与长边和短边的内边沿连接,横向侧边和纵向侧边连接。

可选地,长边和短边的外边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和若干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固定凹槽与面板4固定连接。

本申请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蜂农需要搭建可移动房屋时,将短边的第一凸起与长边的凹槽相互嵌合布置好底部框架1,当然第一凸起和凹槽在短边和长边都可以进行设置,只要两者能够相互嵌合即可;然后将升降装置3放入所述底部框架1四个角的通孔2内,根据具体地形调整升降装置3与通孔2的相对高度,使得底部框架机构的四个角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也即可移动房屋的地基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可移动房屋在不同地面搭建和固定,操作简单,快捷实用。当底部框架1上还铺设地板时,六根方钢可以增加稳定性;当不需要铺设地板时,可以将中间的两根方钢去掉,中间更加平整,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方钢的数量。

底部框架1上的凹槽将面板4和底部框架1固定在一起,使得整个可移动房屋更稳固。所述面板4可折叠,整个墙面四周由6块面板4组成,前后各一块可折叠面板4,左右各两块面板4进行组合。前后的面板4上均设置有一个推拉窗户和一扇门,左右两侧的面板4上均设置有两个推拉窗户。每块可折叠面板4重量小于等于43千克。

左右两侧的窗户使用布纱窗,纱窗可防蚊虫、通风性好;左右两侧的外部还设置一层防水布,防水布可防水防风、保暖隔热。

实施例四

参见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房屋,包括所述的底部框架机构,还包括侧面框架机构、顶面框架机构和若干面板4;侧面框架机构包括若干纵向侧边和横向侧边,纵向侧边与长边和短边的内边沿连接,横向侧边和纵向侧边连接。

可选地,长边和短边的外边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和若干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固定凹槽与面板4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外部棚顶5,所述外部棚顶5与侧面框架机构和面板4通过钢扣6和绳索7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面框架机构内设置有操作台8,所述操作台8的底面与纵向侧边之间增设连接有90°固定连接架。

可选地,所述侧面框架机构内设置有可拆卸灶台9。

本申请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蜂农需要搭建可移动房屋时,将短边的第一凸起与长边的凹槽相互嵌合布置好底部框架1布置好底部框架1,当然第一凸起和凹槽在短边和长边都可以进行设置,只要两者能够相互嵌合即可;然后将升降装置3放入所述底部框架1四个角的通孔2内,根据具体地形调整升降装置3与通孔2的相对高度,使得底部框架机构的四个角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也即可移动房屋的地基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可移动房屋在不同地面搭建和固定,操作简单,快捷实用。当底部框架1上还铺设地板时,六根方钢可以增加稳定性;当不需要铺设地板时,可以将中间的两根方钢去掉,中间更加平整,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方钢的数量。

底部框架1上的凹槽将面板4和底部框架1固定在一起,使得整个可移动房屋更稳固。所述面板4可折叠,整个墙面四周由6块面板4组成,前后各一块可折叠面板4,左右各两块面板4进行组合。前后的面板4上均设置有一个推拉窗户和一扇门,左右两侧的面板4上均设置有两个推拉窗户。每块可折叠面板4重量小于等于43千克。

左右两侧的窗户使用布纱窗,纱窗可防蚊虫、通风性好;左右两侧的外部还设置一层防水布,防水布可防水防风、保暖隔热。

外部棚顶5使用军用有机硅布,防水性能好,三层,中间加了一层保暖棉,保暖隔热。外部棚顶5采用钢扣6和绳索7相互结合进行固定;此种结构的外部棚顶5形成屋檐,使得雨水直接流下,不会积聚;有机硅布拉紧以后,绳索处于篷檐下方,绳索不露在外面,美观且牢固,不易脱落。

由两根程90度的钢筋和一根折叠的支撑杆支撑和固定形成简易操作台8,可进行随意拆卸,使用灵活。两个支撑杆一可拆卸灶台面为水平,呈外八字,使可拆卸灶台9固定更好。可拆卸灶台9与面板4之间合页连接;当然,可拆卸灶台9也可以做其他用途,比如当做操作台使用。

可移动房屋外部棚顶共10小钢管搭建,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