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梁、墙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60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梁、墙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梁、墙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国家政策支持推广下,预制装配式结构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要潮流。而预制梁、板节点处理是装配式结构墙板的一部分。传统的梁、板节点是梁与板的钢筋绑扎在一起,用混凝土整体浇筑,使墙板与梁连成整体。传统的做法有以下缺点:由于梁与板是整体现浇的,在梁受力时,力直接由梁传给板,墙板受力,容易引发墙体开裂等问题,且会引发墙体受力变形,抗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梁、墙板组件,该装配式结构墙板抗震性能好且外墙板抗裂强度提高梁承担墙板,实现了由梁作为承重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装配式梁、墙板组件,包括:

墙体;所述的墙体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

梁主体,所述的梁主体与上端部连接,所述的梁主体设有用于供下端部连接的连接面;

纵筋,所述的纵筋一端与上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梁主体形成突出部,所述的突出部与下端部固定连接;

弹性组件,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垫,所述的弹性垫位于上端部与梁主体之间以及下端部与梁主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下端部设于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设有与纵筋滑动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预埋件设有与通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的弹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空腔内的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与纵筋抵触。

优选的,所述的纵筋螺纹连接有与空腔滑动连接的锚固端头,所述的空腔包括腔主体以及与腔主体螺纹的盖体。

优选的,所述的上端部内设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与突出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套筒设有灌浆口,所述的上端部设有与灌浆口连通的灌浆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上端部与梁主体设有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连接点。

优选的,所述的梁主体内设有吊装件。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梁、墙板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纵筋将梁、墙板连接,且通过纵筋进行定位,尤其是一端进行与墙板下端固定连接,能形成良好的限位结构,且通过纵筋和弹性组件进行配合实现由内部结构进行弹性受力,受力后梁与墙板之间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即梁上方墙板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梁上,并不会作用在梁下方的墙板上,即墙板不受额外部件上的力,不仅能避免墙板外表面受力,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构件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构件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所示:1、墙体;11、上端部;12、下端部;2、梁主体;3、纵筋;31、突出部;4、弹性垫; 5、预埋件;51、通孔;52、空腔;6、弹性体;7、锚固端头;8、套筒;9、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梁、墙板组件,包括:

墙体1;所述的墙体1包括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

梁主体2,所述的梁主体2与上端部11连接,所述的梁主体2设有用于供下端部12连接的连接面;

纵筋3,所述的纵筋3一端与上端部1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梁主体2形成突出部31,所述的突出部31与下端部12固定连接;

弹性组件,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垫4,所述的弹性垫4位于上端部11与梁主体2之间以及下端部12与梁主体2之间。

通过纵筋3将梁、墙板连接,且通过纵筋3进行定位,尤其是一端进行与墙板下端固定连接,能形成良好的限位结构,且通过纵筋3和弹性组件进行配合实现由内部结构进行弹性受力,受力后梁与墙板之间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即梁上方墙板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梁上,并不会作用在梁下方的墙板上,即墙板不受额外部件上的力,不仅能避免墙板外表面受力,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所述的下端部12设有预埋件5,所述的预埋件5设有与纵筋3滑动配合的通孔51,通过预埋件5实现一个完整不受干扰的滑动空间,且由于滑动连接,能形成径向限位的结构,保证纵筋3对梁上下墙板的定位,通过竖直方向的安装。安装是先将纵筋3设置在墙体1上端部11的预埋件5内,再进行浇注将预埋件5固定,纵筋3一端突出在上端部11外并贯穿梁主体2,形成一个装配式梁、墙板组件内部单元,多个单元进行安装时,将纵筋3上突出部31与下端部12内的套筒8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多个单元的安装,之后通过套筒8上的灌浆口、上半体内与灌浆口连通的灌浆通孔51进行灌浆,将将纵筋3突出在下半体外的部分固定在套筒8内,实现多个单元的固定。

所述的预埋件5设有与通孔51连通的空腔52,所述的弹性体6设置于空腔52内,所述的弹性体6与纵筋3抵触,通过空腔52供纵筋3移动以及设置弹性体6,由于弹性体6直接和纵筋3固定,首先将纵筋3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限位,方便后续安装,且通过弹性体6支撑纵筋3,能形成较佳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的纵筋3螺纹连接有与空腔52滑动连接的锚固端头7,所述的锚固端头7与通孔51轴向限位,能大大增加整体轴向强度,且所述的空腔52包括腔主体以及与腔主体螺纹的盖体,方便设置弹性体6,锚固端头7与纵筋3螺纹连接,安装方便。

所述的梁主体2内设有吊装件,方便吊装,所述的上端部11与梁主体2设有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连接点9,即在吊装的时候先在梁主体2和墙板连接处焊接钢板等加强板,加强结构强度,吊装完成后进行拆卸,减少吊装过程中的折损率。所述的内部设有保温层,复合结构能增加保温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