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工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7729发布日期:2018-06-19 20:52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制陶工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陶工艺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瓷砖生产中,成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当上下模合模打砖时,由于模具配合紧密,合模后内部空气难以及时排出,使上下模合模过程产生强大的阻力,致使合模不易,非常不利于成型工艺的生产。而且,模腔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陶工艺成型模具,该制陶工艺成型模具合模容易,模腔不容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陶工艺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模框、下模、侧板和压板,上模和下模对称设置于模框的上下两侧,所述侧板由若干第一侧板和若干第二侧板组成,若干第一侧板和若干第二侧板围成若干型腔,压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上,下模上设有若干模芯基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各自分别由若干可拆卸连接条组成,每根可拆卸连接条均包括可拆卸连接条本体,该可拆卸连接条本体外侧为140目的双层席型不锈钢网包裹,该可拆卸连接条本体上等距设置有连接条通气孔,可拆卸连接条本体一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条连接螺纹,另一端设置有耐火棉,可拆卸连接条本体与可拆卸连接条连接螺纹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条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条通气孔中,相邻连接条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30mm,孔径为5-8mm。

作为优选,所述孔径为6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长度大于第二侧板。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模芯基体中,每个模芯基体上设置有若干与模具工作面连通的模芯排气孔,模芯排气孔内设有可作伸缩动作的防塞针,模芯排气孔与防塞针之间留有排气间隙,防塞针的前端部封堵排气孔出口,在排气间隙的侧壁上设有可清走排气间隙内粉末的清粉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模芯基体内还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模芯基体内还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置在模芯基体内、防塞针后端部的朝前端部的一侧,第二腔室设在另一侧,第一腔室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防塞针的后端部为帽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室面积大于第一腔室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室的面积为第二第一腔室面积的1.2-1.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合模容易,模腔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模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板和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制陶工艺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模框2、下模3、侧板11和压板12,上模1和下模3对称设置于模框2的上下两侧,侧板11由若干第一侧板14和若干第二侧板15组成,若干第一侧板14和若干第二侧板15 围成若干型腔13,压板12设置在第一侧板14上,下模3上设有若干模芯基体 31,第一侧板14和第二侧板15各自分别由若干可拆卸连接条组成。

每根可拆卸连接条均包括可拆卸连接条本体164,该可拆卸连接条本体164 外侧为140目的双层席型不锈钢网166包裹,该可拆卸连接条本体164上等距设置有连接条通气孔163,可拆卸连接条本体164一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条连接螺纹161,另一端设置有耐火棉165,可拆卸连接条本体164与可拆卸连接条连接螺纹161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条凹槽162。

在保证可拆卸连接条强度的基础上,连接条通气孔163数量可尽量多,但是距离不得大于30mm,孔径大小适中,控制在5-8mm,最好控制在6mm左右。

第一侧板14长度大于第二侧板15。

每个模芯基体31上设置有若干与模具工作面连通的模芯排气孔36,模芯排气孔36内设有可作伸缩动作的防塞针35,模芯排气孔36与防塞针35之间留有排气间隙37,防塞针35的前端部352封堵排气孔36出口,在排气间隙 37的侧壁上设有可清走排气间隙37内粉末的清粉通道38。

在模芯基体31内还设有第一通道33和第二通道32。

在模芯基体31内、防塞针35后端部351的朝前端部352的一侧设有第一腔室34,另一侧设有第二腔室39,第一腔室34与第一通道33连通,第二腔室39与第二通道32连通。

第二腔室39面积大于第一腔室34面积。第二腔室39的面积为第二第一腔室34面积的1.2-1.5倍。

防塞针35的后端部351为帽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合模后内部空气不但及时容易排出,且孔内的粉料容易出来,耐火,且型腔不易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转换、转化、变化或替代,以及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