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200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混凝土浇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工序的时候,对于高度较低的结构体,比如地基或者六层以下的楼面楼柱等,经常用到的是泵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于高度较高的结构体,比如涉及到六层以上的楼体结构,则需要用地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但是对于楼体结构,不仅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整体浇筑,还需要对细节的结构部分进行浇筑,比如窗台、小型梁柱等,这些结构无论是泵车或者地泵都很难进行精准的浇筑,现在的解决办法是用塔吊通过下料装置将地面上的混凝土运送到高处,现有的浇筑方法通常是需要将下料装置倾斜放置,逐渐向需要浇筑的结构部分进行倾倒,但是浇筑过程中,下料装置比较重,人力很难搬动,混凝土的倾倒量无法控制,很容易倾倒过多而造成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在下料桶下部设置可开合的下料门,通过控制装置调节下料门的开启大小,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下料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包括用于盛装混凝土的上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桶体下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部设有关于桶体轴线对称并互相平行的左门轴和右门轴,所述左门轴上转动设有左悬梁和连接在左悬梁下端向左摆动的左下料门,所述右门轴上转动设有右悬梁和连接在右悬梁下端向右摆动的右下料门,所述左下料门和/或右下料门远离二者接合缝的一侧设有控制下料门转动角度的控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桶的桶体下部开设下料口,下料口两侧设置向两侧转动的对开下料门,由于下料门是向两侧开的结构,使混凝土能从桶体下方流出,在使用下料桶浇筑时,向下料桶内灌装混凝土,将桶体移动到需要浇筑的部分上方,通过控制装置可控制下料门的打开角度,混凝土从下料口流出,如果下料口打开过大,混凝土流量过大,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调小下料门的打开角度,减小混凝土的流量,甚至在卸料过程中,控制下料门直接关闭中断卸料浇筑,使混凝土的下料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桶体外壁上的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下端的底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控制杆和铰接在左下料门和/或右下料门远离接合缝一侧的拉杆,所述拉杆铰连在控制杆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杆与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的转动平面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装置采用曲柄摇杆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杆向远离下料口的方向转动,拉杆带动拉动下料门打开,增大下料门的打开角度,可以快速卸料浇筑;控制杆向靠近下料口的方向转动,拉杆推动下料门向中间聚合,下料门打开角度变小,下料口变小,混凝土卸料速度变慢;可在混凝土卸料过程中,随时关闭或打开下料门,增大或缩小下料口,使混凝土的下料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限制控制杆转动的限位件,所述控制杆卡接在限位件上时,所述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处于闭合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限制控制杆转动,在下料桶的运输过程中,使下料门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减小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量,将控制杆限制贴合在桶体壁上,减小了桶体的占用空间,方便下料桶的运输和储藏。

作为优选,所述左悬梁和右悬梁靠近门轴的位置设置有啮合在一起左齿轮和右齿轮,控制左悬梁和右悬梁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悬梁和右悬梁通过啮合的齿轮联动控制,在打开左右下料门时,只需转动一侧的下料门,就能同时带动另一侧的下料门打开,操作方便,可以减少操作的工人人数,节省人力。

作为优选,所述左悬梁和右悬梁上设置有可控制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打开和关闭的门栓,所述门栓包括转动设置在左悬梁上的转杆以及设置在右悬梁上与转杆卡接的卡块,所述转杆的下侧面设有若干个与卡块配合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栓采用转动的转杆和卡块配合,门栓的开合比较方便,转杆上设置多个卡槽,在打开下料门时,可以通过选择转杆不同的卡槽卡合在卡块上,控制并固定住下料口打开的大小,调整混凝土的下料量。

作为优选,所述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是分别以左门轴和右门轴为圆心的圆弧板,所述下料口的端面是与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摆动曲面相适配的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是转动打开的方式,将左下料门和右下料门设置成圆弧板、下料口设置成圆弧面,在开关下料门时,下料门和下料口更加贴合,减少混凝土从下料门缝中泄露。

作为优选,所述右下料门与左下料门抵接的一端下侧设置有贴合在左下料门与右下料门的接合缝上的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右下料门下侧设置托板,能通过托板堵住右下料门与左下料门的接合缝,在桶体运输过程中,避免混凝土从接合缝处泄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左下料门与右下料门抵接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托板的卡板,所述卡板与左下料门之间形成托板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板托起并卡住托板,方便进行托板的定位插接,进一步减少接合缝处混凝土的泄露,当接合缝不能完全关闭时,托板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卡板能起到支撑托板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包括上端的圆柱筒和设于圆柱筒下端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的圆锥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桶体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结构,下料口较小,可以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下料量。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上方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下料桶的吊装运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装置调整下料口的开启大小,使混凝土的下料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控制装置采用曲柄摇杆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左、右下料门使用齿轮联动控制开合,只需转动一侧的下料门,就能同时带动另一侧的下料门打开,操作方便,可以减少操作的工人人数,节省人力。下料门为弧形板,下两口端面为弧形面,使下料门能更好的贴合在下料口上,减少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泄露量。在两个下料门下侧设置托板和卡板,能通过托板和卡板堵住右下料门与左下料门的接合缝,在桶体运输过程中,避免混凝土从接合缝处泄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桶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桶另一方向的轴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桶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11、下料口;12、圆柱筒;13、圆锥筒;14、吊环;15、限位件;2、左门轴;21、左悬梁;22、左下料门;23、左齿轮;24、转杆;241、卡槽;25、卡板;251、托板卡槽;3、右门轴;31、右悬梁;32、右下料门;33、右齿轮;34、卡块;35、托板;4、接合缝;5、支架;51、立柱;52、底座;6、控制装置;61、控制杆;62、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混凝土浇筑下料桶,如附图1所示,包括桶体1和支架5,桶体1包括上下两部分,桶体1的上部分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筒12,桶体1的下部为焊接在圆柱筒12的下端口、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筒13,圆锥筒13的下端口为下料口11。支架5包括上下两部分,支架5的上部分是固定在桶体1的圆柱筒12外壁上的立柱51,立柱51竖直向下设置,支架5的下部分是圆环形的底座52,底座52的内径与圆柱筒12的外径相同,立柱51的下端焊接在底座52上。

将桶体1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结构,桶体1上端开口的大小大于下端下料口11的大小,向下料桶内加料时方便快速,由于下料口11较小,将下料桶内的混凝土卸出时,比较容易控制下料口的开合。

为了保证桶体1更加稳定,使用四个立柱51对称焊接在圆柱筒12的外壁四个方向,将下料桶放置在地面上时,使桶体1得到更好的支撑,立柱51不会影响向桶体1内添加混凝土;底座52为圆环形,卸载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在底座52中间通过,底座52不会影响混凝土下料。本实施例中在桶体1的上开口设置了四个吊环14,四个吊环14分别焊接在了四个立柱51的顶端,在吊装运输下料桶时,通过四个均匀分布的吊环14,保证了下料桶吊装过程中更平稳。

结合附图1和2,左门轴2和右门轴3包括设置在圆锥筒13相对的两侧面上的两个轴体,左门轴2和右门轴3高度相等、互相平行且关于桶体1的轴线对称,左门轴2和右门轴3通过轴座焊接在圆锥筒13的侧壁上。

左门轴2的两端轴体上均转动设置有向可向左转动的左悬梁21,左悬梁21的自由端在桶体1下部,在两个左悬梁21的下端焊接有随左悬梁21转动的左下料门22,左下料门22盖合在桶体1的下料口11处;右门轴3的两端轴体上均转动设置有向可向右转动的右悬梁31,右悬梁31的自由端在桶体1下部,在两个右悬梁31的下端焊接有随右悬梁31转动的右下料门32,左下料门22也盖合在桶体1的下料口11处;通过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组成可打开和关闭的下料门,来控制混凝土的卸料。

为方便控制下料口11的下料量,在底座52上设置了控制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开合大小的控制装置6,桶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限制控制装置6的限位件15。

如图3所示,下料口11的高度大于底座52的高度,底座52不会影响下料门的转动开合,下料门的转动开合不会影响底座52的放置安装。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为分别以左门轴2和右门轴3为轴心的弧形板,为了更好的与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贴合,并防止混凝土从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的门缝处泄露,下料口11的左右两侧设置成分别以左门轴2和右门轴3为轴心的弧形面,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在转动时,始终贴合在下料口11的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6包括控制杆61和拉杆62,控制杆61是端部铰接在底座52上的杆体,并且控制杆61的转动平面与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的转动平面相同或者平行,拉杆62的一端铰接在左下料门22的底面远离右下料门32的一侧,拉杆62的另一端铰接在控制杆61的中间段。当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抵接闭合时,控制杆61靠近桶体1,并且控制杆61的上端卡在限位件15上,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15使焊接在圆锥筒13外壁的L形杆件,限位件15的一侧留有控制杆61进出的开口。

当需要打开下料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将控制杆61从限位件内移出,向远离桶体1的方向转动控制杆61,控制杆61向外拉动拉杆62,拉杆62带动左下料门22转动并打开下料口11,但是此时右下料门32未转动,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出,因此在左悬梁21和右悬梁31上分别焊接有左齿轮23和右齿轮33,左齿轮23和右齿轮33相互啮合,左悬梁21转动带动右悬梁31一起转动,通过左悬梁21和右悬梁31的联动,左下料门22打开的同时,右下料门32也会向右转动打开,使混凝土能快速流出。

如果混凝土的流量过大,浇筑的部分又比较小,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量,可以转动控制杆61向靠近桶体1的方向转动,拉杆62推动左下料门22向右下料门32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右下料门32向左下料门22方向移动,下料口11的漏出部分变小,混凝土的流量就会受到限制而变小,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如附图4所示,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闭合,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会承受混凝土带来的压力,下料门很容易被混凝土冲开,因此在左悬梁21和右悬梁31之间安装门栓,在左悬梁21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杆24,转杆24的端部弯折,并且转杆24在弯折端的内弯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弧形的卡槽241,右悬梁31上固定有圆柱形的卡块34,转杆24上的卡槽241会卡在卡块34上,选择不同的卡槽241与卡块34卡合,可使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处于闭合状态,或者下料口11开启不同的大小状态并被固定,使混凝土保持稳定的下料量。

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的接合缝4处泄漏和提高接合缝4处的承压能力,在右下料门32靠近左下料门22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压合接合缝4并贴合在左下料门22下侧面的托板35,左下料门22靠近右下料门32的一侧下侧面设置有向上托起托板35的卡板25,卡板25与左下料门22之间形成与托板35插接的托板卡槽251。左下料门22和右下料门32闭合时,托板35插入到托板卡槽251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