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10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



背景技术:

搭建墙,是用于分隔室内或者室外空间用的一种拼接墙板,一般由墙柱和安装在墙柱之间的墙板搭建而成,搭建时,将墙柱固定在地面上,之后将墙板安插在墙柱之间的安装槽中,就可以快速便捷得搭建出搭建墙,可以起到临时或者长久分隔某些空间的作用。当墙板受损时,可以通过新欢墙板而起到维护更新搭建墙的效果,但是,一般搭建在室外的搭建墙墙柱,特别是墙柱上端容易受到天气的摧残而老化、受损,以至于不利于甚至不能够再允许墙板拆卸和安装的顺利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室内、室外的地面上,结构强度高,并且具备良好的抗撞击能力,同时,增强墙柱的内部与外界进行气体流通,干燥潮湿的内腔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其中,包括用于固定于地面并起到稳定支撑的侧脚、用于连接所述侧脚的连接部,所述侧脚包括相交支撑部、用于加强支撑稳定性的延伸部和用于避免行人发生磕碰而受伤的防撞部,所述相交支撑部为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竖直平面,所述延伸部为垂直所述相交支撑部的非相交处端部延伸的平面,所述防撞部为连接两侧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的圆弧形凸面,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相交支撑部的相接处延伸并连接两侧的所述侧脚的平面,在所述连接部上还有通风部,所述通风部包括通风板和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贯穿所述连接部的通槽,所述通风板包括通风盖板、旋转滑板和止转板,所述通风盖板通过铰接部连接于所述通风孔的下方,所述通风盖板为自所述铰接部向上延伸的矩形板面,所述旋转滑板为自所述通风盖板的上边缘向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一侧延展的圆形弧面,所述止转板为垂直所述旋转滑板的末端向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延展的平面。

可以将所述墙柱放置于铆接在地板或者底面上的钢块上,然后将所述侧脚和所述连接部的下边缘与钢块焊接固定,由于所述侧脚和所述连接部的轮廓线条多变,故可以实现比较稳固的焊接。当所述墙柱焊接在地板上的时候,可以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柱之间相对的所述侧脚之间的凹槽空隙中安装墙板,当完成搭建墙的安装之后,由于所述防撞部为弧形凸面,当有行人走过所述搭建墙而意外撞击所述墙柱时,可以避免肢体受到磕碰、伤害,与此同时,所述防撞部的弧形设计也可以使得受到的撞击力被弧形面分散,从而起到均分冲击力的作用。所述通风盖板和所述旋转滑板可以绕所述铰接部转动,因为所述旋转滑板为圆弧形,故转动过程中,所述旋转滑板始终可以贴靠所述通风孔的上边缘,当所述旋转滑板转动至所述止转板抵靠住所述通风孔的上边缘时,所述通风盖板随着所述旋转滑板的停止而不再转动,此时,所述墙柱的内部可以通过所述通风孔与外界进行通风,干燥潮湿的内腔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止转板还包括用于操作所述通风板滑动的手拉部,所述手拉部为自所述止转板的末端边缘中部向下延伸的凸起方块,在所述手拉部上有增阻条,所述增阻条为自所述手拉部表面向外凸出的凸起条。

所述手拉部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所述通风板拉回原位,在不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继续保持所述连接部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延伸部上还有用于保持所述延伸部结构稳定的平衡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平衡部包括内凹面和伸缩面,所述内凹面为垂直所述延伸部向所述侧脚的内部空腔一侧延展的、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所述伸缩面为连接所述内凹面的末端的平面。

所述平衡部可以弱化外界温度引起的所述墙柱的热胀冷缩现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所述防撞部一侧膨胀,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防撞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所述连接部一侧膨胀,使得两侧的所述内凹面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所述伸缩面会向两侧膨胀,“撑开”两侧的所述内凹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就缓解了因温度升高而引起两侧的内凹面之间距离变小的问题,同理,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所述连接部一侧收缩,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防撞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所述防撞部一侧收缩,使得两侧的所述内凹面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所述伸缩面会收缩,“拉近”两侧的所述内凹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又缓解了因温度降低而引起两侧的内凹面之间距离变大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平衡部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平衡部强度的吸能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吸能部为自所述内凹面远离所述延伸部一端向所述伸缩面延伸的弧形凸面。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会导致所述伸缩面与所述内凹面连接处的疲劳,使得连接强度降低,通过所述吸能部可以增加连接部位的强度,延长所述伸缩面与所述内凹面连接处的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用于吸收行人碰撞所述侧脚产生的撞击力的撑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撑固部包括弧撑面和辅撑面,所述弧撑面为垂直所述延伸部向靠近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延展的弧形凸面,所述辅撑面为自所述弧撑面靠近所述延伸部处向所述延伸部延伸并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倾斜平面。

当所述侧脚受到大力撞击而所述防撞面不足以分散受力时,可以通过所述撑固部来保持所述侧脚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结构强度。首先通过所述弧撑面来传递受力,将撞击发生弯曲产生的力从所述延伸部上传递至所述弧撑面上,再经过弧撑面的吸收传递至所述连接部上,完成力的削弱;同时所述辅撑面可以分散所述弧撑面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连接处的受力,使得连接部位的强度提高,吸收受力的同时避免连接部位发生弯折、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有行人走过所述搭建墙而意外撞击所述墙柱时,所述防撞部可以避免肢体受到磕碰、伤害,与此同时,所述防撞部的弧形设计也可以使得受到的撞击力被弧形面分散,从而起到均分冲击力的作用。

2.所述墙柱的内部可以通过所述通风孔与外界进行通风,干燥潮湿的内腔空间。

3.所述平衡部可以弱化外界温度引起的所述墙柱的热胀冷缩现象。

4.通过所述吸能部可以增加连接部位的强度,延长所述伸缩面与所述内凹面连接处的寿命。

5.所述撑固部可以保持所述侧脚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结构强度。

6.所述辅撑面可以分散所述弧撑面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连接处的受力,使得连接部位的强度提高,吸收受力的同时避免连接部位发生弯折、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墙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柱俯视图。

图3为通风部剖视图。

图中:11、相交支撑部,12、延伸部,13、防撞部,21、内凹面,22、伸缩面,3、吸能部,41、弧撑面,42、辅撑面,51、通风孔,52、通风盖板,53、旋转滑板,54、止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墙柱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通气的搭建墙墙柱,其中,包括用于固定于地面并起到稳定支撑的侧脚、用于连接侧脚的连接部,侧脚包括相交支撑部11、用于加强支撑稳定性的延伸部12和用于避免行人发生磕碰而受伤的防撞部13,相交支撑部11为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竖直平面,延伸部12为垂直相交支撑部11的非相交处端部延伸的平面,防撞部13为连接两侧的延伸部12的末端的圆弧形凸面,连接部为自延伸部12与相交支撑部11的相接处延伸并连接两侧的侧脚的平面,如图3所示,在连接部上还有通风部,通风部包括通风板和通风孔51,通风孔51为贯穿连接部的通槽,通风板包括通风盖板52、旋转滑板53和止转板54,通风盖板52通过铰接部连接于通风孔51的下方,通风盖板52为自铰接部向上延伸的矩形板面,旋转滑板53为自通风盖板52的上边缘向连接部的外表面一侧延展的圆形弧面,止转板54为垂直旋转滑板53的末端向远离连接部一侧延展的平面。可以将墙柱放置于铆接在地板或者底面上的钢块上,然后将侧脚和连接部的下边缘与钢块焊接固定,由于侧脚和连接部的轮廓线条多变,故可以实现比较稳固的焊接。当墙柱焊接在地板上的时候,可以向相邻的两个墙柱之间相对的侧脚之间的凹槽空隙中安装墙板,当完成搭建墙的安装之后,由于防撞部13为弧形凸面,当有行人走过搭建墙而意外撞击墙柱时,可以避免肢体受到磕碰、伤害,与此同时,防撞部13的弧形设计也可以使得受到的撞击力被弧形面分散,从而起到均分冲击力的作用。通风盖板52和旋转滑板53可以绕铰接部转动,因为旋转滑板53为圆弧形,故转动过程中,旋转滑板53始终可以贴靠通风孔51的上边缘,当旋转滑板53转动至止转板54抵靠住通风孔51的上边缘时,通风盖板52随着旋转滑板53的停止而不再转动,此时,墙柱的内部可以通过通风孔51与外界进行通风,干燥潮湿的内腔空间。止转板54还包括用于操作通风板滑动的手拉部,手拉部为自止转板54的末端边缘中部向下延伸的凸起方块,在手拉部上有增阻条,增阻条为自手拉部表面向外凸出的凸起条。手拉部可以更加方便地将通风板拉回原位,在不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继续保持连接部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在延伸部12上还有用于保持延伸部12结构稳定的平衡部。平衡部包括内凹面21和伸缩面22,内凹面21为垂直延伸部12向侧脚的内部空腔一侧延展的、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伸缩面22为连接内凹面21的末端的平面。平衡部可以弱化外界温度引起的墙柱的热胀冷缩现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延伸部12靠近连接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防撞部13一侧膨胀,延伸部12靠近防撞部13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连接部一侧膨胀,使得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伸缩面22会向两侧膨胀,“撑开”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的距离,这样就缓解了因温度升高而引起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距离变小的问题,同理,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延伸部12靠近连接部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连接部一侧收缩,延伸部12靠近防撞部13一侧的平面部分会向防撞部13一侧收缩,使得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伸缩面22会收缩,“拉近”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的距离,这样又缓解了因温度降低而引起两侧的内凹面21之间距离变大的问题。平衡部还包括用于增加平衡部强度的吸能部3。吸能部3为自内凹面21远离延伸部12一端向伸缩面22延伸的弧形凸面。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会导致伸缩面22与内凹面21连接处的疲劳,使得连接强度降低,通过吸能部3可以增加连接部位的强度,延长伸缩面22与内凹面21连接处的寿命。还包括用于吸收行人碰撞侧脚产生的撞击力的撑固部。撑固部包括弧撑面41和辅撑面42,弧撑面41为垂直延伸部12向靠近连接部的表面延展的弧形凸面,辅撑面42为自弧撑面41靠近延伸部12处向延伸部12延伸并连接延伸部12的倾斜平面。当侧脚受到大力撞击而防撞面不足以分散受力时,可以通过撑固部来保持侧脚和连接部之间的结构强度。首先通过弧撑面41来传递受力,将撞击发生弯曲产生的力从延伸部12上传递至弧撑面41上,再经过弧撑面41的吸收传递至连接部上,完成力的削弱;同时辅撑面42可以分散弧撑面41与延伸部12和连接部之间连接处的受力,使得连接部位的强度提高,吸收受力的同时避免连接部位发生弯折、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