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47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



背景技术:

石英石台面板,是指用石英石做成的台面板,多利用碎玻璃、石英砂等原料制成。石英石台面板的优点是:耐磨不怕刮划、耐热好、拼接无缝、经久耐用。石英石台面板的具体生产过程:先将高品质的天然石英砂粉碎,其次进行提纯(该过程剔除了金属杂质,避免了产品有放射性),再经过原材料混合、布料、压制、加热固化和冷却成大规格板材,最后表面进行30多道工序抛光打磨成为石英石台面板成品,广泛用于家具的装饰面材。

在石英石台面板中,高达93%的石英结晶体为主体结构,使产品保留了石英结晶的底蕴,其质地更加坚硬、紧密,具有其他装饰材料无法比拟的耐磨、耐压、耐高温、抗腐蚀、防渗透等特性,另外,色彩丰富的组合使其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美丽的表面光泽。

因石英石台面板是一种全新的以石英结晶体矿为原料而制成的装饰面材,是一种自然美和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石英晶体矿本身具有晶莹剔透、清亮、色调美观、华贵、硬度高、不变形、不变色、韧性力强、无放射性、耐强酸等自然特性,故有“玉矿”之称。石英石台面板集诸多天然石和人造石之优点于一身,已为世界上包括欧美、澳洲、中东等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客户引以为豪并广泛采纳和使用,已大量销售到石英石的原产地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等国。

由于搅拌混料弄好的物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会部分受潮粘接,所以,使用之前需要将物料送到打散机进行破碎打散,然而,现有的打散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调节打散的颗粒料的粒度大小;打散之后的物料未进行筛分直接排出,导致不合格尺寸的颗粒料参杂其中,因而影响石英石台面板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打散机结构设计缺陷存在无法调节打散的颗粒料的粒度大小、也不能对打散之后的物料进行筛分使得不合格尺寸的颗粒料参杂其中导致石英石台面板的品质受到影响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包括打散机构和横截面呈口字形的机壳,所述打散机构包括左上旋转轴、右上旋转轴、左下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所述左上旋转轴、右上旋转轴、左下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均于侧壁上设置有多列钉齿,所述的多列钉齿沿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左上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结构相同,所述右上旋转轴和左下旋转轴结构相同,所述左上旋转轴和右上旋转轴上的钉齿相互交错、且不接触,所述左上旋转轴和左下旋转轴的前端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且后端固定安装于机壳的后侧壁并可转动,所述右上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的前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且后端可拆卸安装于机壳的后侧壁并可转动,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漏斗状上机盖,所述上机盖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中部于壁外设置有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所述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的右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两个第二电机的安装座底部均设有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两个第二电机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的滑槽内并可固定,所述机壳的前侧壁对应上支撑台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上通孔,所述机壳的前侧壁对应下支撑台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均为跑道形以供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的两个第一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的左端,所述上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且所述上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于下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正上方,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漏斗状下机盖,所述的下机盖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阀门,所述机壳四个侧壁的底端均水平开设有长条形排料孔,所述机壳于排料孔的位置可拆卸安装有倾斜向下的排料板,所述机壳内对应排料孔的位置卡设有筛选组件,所述筛选组件位于左下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的下方,所述下机盖外固定套设有支撑机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机壳的前侧壁中部于壁外设置有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的右端均开设有滑槽,两个第二电机的安装座底部均设有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两个第二电机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的滑槽内并可固定,机壳的前侧壁对应上支撑台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上通孔,机壳的前侧壁对应下支撑台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下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均为跑道形以供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故可以根据颗粒料的粒度大小要求随时调整上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实现一级打散;也可以根据颗粒料的粒度大小要求随时调整下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实现二级打散,且由于上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支撑台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的距离,故二级打散可以进一步将颗粒料破碎打散,打散效果较佳;由于机壳四个侧壁的底端均水平开设有长条形排料孔,机壳于排料孔的位置可拆卸安装有倾斜向下的排料板,机壳内对应排料孔的位置卡设有筛选组件,筛选组件位于左下旋转轴和右下旋转轴的下方,故经过两级打散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筛选组件实现筛分,从而将打散以后不合格的物料筛选出来,并通过排料孔和排料板排出,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改善了石英石台面板的品质。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对应下机盖的位置固定有四根支柱,所述四根支柱的顶部固接有口字形套框,所述套框的内壁与下机盖的外壁套接并固定,所述底板上表面外缘的四个角位置固定有外套杆,所述底板于外套杆内固定有弹簧,所述机壳的外壁于排料板的下方滑动套设有接料框,所述接料框的底部固定有可滑动套设在外套杆内的内套杆。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可以为上部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又可以将从排料孔和排料板排出的不合格物料收集起来,且随着物料排出的量的增加,重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接料框下降,内套杆沿着外套杆下降压缩弹簧,以方便存放更多的物料,而不至于堵塞排料孔。同理,当接料框内的物料被工作人员清理后,弹簧复位,从而使得接料框上升,避免物料飞溅在外,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进一步,所述接料框由口字形内挡框、口字形底框和口字形外挡框一体成型,所述口字形底框的内沿与口字形内挡框的底部连接,所述口字形底框的外沿与口字形外挡框的底部连接,以使口字形内挡框的外壁、口字形底框的上壁和口字形外挡框的内壁围成存料腔。这样的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接料和清理,设计较为人性化。

进一步,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位置安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将整个装置按需进行随意搬移并固定,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进一步,所述筛选组件由四棱锥形顶壳以及连接于顶壳下缘的四个等腰梯形板构成,所述的四个等腰梯形板一体成型构成倒漏斗状结构,所述等腰梯形板上表面开设有等腰梯形槽,所述等腰梯形槽的上底与顶壳的边重合,所述等腰梯形槽的下底与等腰梯形板的下底重合,所述等腰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筛孔。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筛分效果较佳,而且不会造成物料堵塞,利于排料和处理,设计较为合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机壳安装打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筛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实施例中打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1.底板,10.万向轮,11.外套杆,12.内套杆,13.接料框,14.支柱,15.套框,2.机壳,200.排料孔,201.排料板,202.上通孔,203.下通孔,204.上支撑台,205.下支撑台,20.下机盖,21.上机盖,22.筛选组件,220.顶壳,221.等腰梯形板,222.等腰梯形槽,223.筛孔,23.打散机构,230.左上旋转轴,231.右上旋转轴,232.左下旋转轴,233.右下旋转轴,234.第一电机,23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英石台面板原料打散装置,包括打散机构23和横截面呈口字形的机壳2,打散机构23包括左上旋转轴230、右上旋转轴231、左下旋转轴232和右下旋转轴233,左上旋转轴230、右上旋转轴231、左下旋转轴232和右下旋转轴233均于侧壁上设置有多列钉齿,多列钉齿沿径向均匀分布,左上旋转轴230和右下旋转轴233结构相同,右上旋转轴231和左下旋转轴232结构相同,左上旋转轴230和右上旋转轴231上的钉齿相互交错、且不接触,左上旋转轴230和左下旋转轴232的前端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234、且后端固定安装于机壳2的后侧壁并可转动,右上旋转轴231和右下旋转轴233的前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235、且后端可拆卸安装于机壳2的后侧壁并可转动,机壳2的顶部设有漏斗状上机盖21,上机盖21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机壳2的前侧壁中部于壁外设置有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的右端均开设有滑槽,两个第二电机235的安装座底部均设有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两个第二电机235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的滑槽内并可固定,机壳2的前侧壁对应上支撑台204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上通孔202,机壳2的前侧壁对应下支撑台205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下通孔203,上通孔202和下通孔203均为跑道形以供第二电机235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两个第一电机234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的左端,上支撑台204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支撑台205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且上支撑台204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位于下支撑台205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的正上方,机壳2底部设置有漏斗状下机盖20,下机盖20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置有阀门,机壳2四个侧壁的底端均水平开设有长条形排料孔200,机壳2于排料孔200的位置可拆卸安装有倾斜向下的排料板201,机壳2内对应排料孔200的位置卡设有筛选组件22,筛选组件22位于左下旋转轴232和右下旋转轴233的下方,下机盖20外固定套设有支撑机构。

本实施例中,由于机壳2的前侧壁中部于壁外设置有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的右端均开设有滑槽,两个第二电机235的安装座底部均设有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两个第二电机235分别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上支撑台204和下支撑台205的滑槽内并可固定,机壳2的前侧壁对应上支撑台204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上通孔202,机壳2的前侧壁对应下支撑台205的滑槽的上方位置开设有下通孔203,上通孔202和下通孔203均为跑道形以供第二电机235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故可以根据颗粒料的粒度大小要求随时调整上支撑台204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实现一级打散;也可以根据颗粒料的粒度大小要求随时调整下支撑台205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实现二级打散,且由于上支撑台204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大于下支撑台205上第一电机234和第二电机235之间的距离,故二级打散可以进一步将颗粒料破碎打散,打散效果较佳;由于机壳2四个侧壁的底端均水平开设有长条形排料孔200,机壳2于排料孔200的位置可拆卸安装有倾斜向下的排料板201,机壳2内对应排料孔200的位置卡设有筛选组件22,筛选组件22位于左下旋转轴232和右下旋转轴233的下方,故经过两级打散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筛选组件22实现筛分,从而将打散以后不合格的物料筛选出来,并通过排料孔200和排料板201排出,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改善了石英石台面板的品质。

作为优选,支撑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中部对应下机盖20的位置固定有四根支柱14,四根支柱14的顶部固接有口字形套框15,套框15的内壁与下机盖20的外壁套接并固定,底板1上表面外缘的四个角位置固定有外套杆11,底板1于外套杆11内固定有弹簧,机壳2的外壁于排料板201的下方滑动套设有接料框13,接料框13的底部固定有可滑动套设在外套杆11内的内套杆12。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可以为上部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又可以将从排料孔200和排料板201排出的不合格物料收集起来,且随着物料排出的量的增加,重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接料框13下降,内套杆12沿着外套杆11下降压缩弹簧,以方便存放更多的物料,而不至于堵塞排料孔200。同理,当接料框13内的物料被工作人员清理后,弹簧复位,从而使得接料框13上升,避免物料飞溅在外,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其他的支撑方式和接料方式。

作为优选,接料框13由口字形内挡框、口字形底框和口字形外挡框一体成型,口字形底框的内沿与口字形内挡框的底部连接,口字形底框的外沿与口字形外挡框的底部连接,以使口字形内挡框的外壁、口字形底框的上壁和口字形外挡框的内壁围成存料腔。这样的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接料和清理,设计较为人性化。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接料框13的结构。

作为优选,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角位置安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10。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将整个装置按需进行随意搬移并固定,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其他的搬移和固定方式。

作为优选,筛选组件22由四棱锥形顶壳220以及连接于顶壳220下缘的四个等腰梯形板221构成,四个等腰梯形板221一体成型构成倒漏斗状结构,等腰梯形板221上表面开设有等腰梯形槽222,等腰梯形槽222的上底与顶壳220的边重合,等腰梯形槽222的下底与等腰梯形板221的下底重合,等腰梯形槽22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筛孔223。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筛分效果较佳,而且不会造成物料堵塞,利于排料和处理,设计较为合理。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其他的筛选组件22的结构设计方案,只要能够实现筛分和排料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