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118阅读:1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植筋是采用结构胶将一定长度的钢筋锚固在结构孔内,来代替钢筋预埋的一种建筑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植筋和钢筋预埋具有同等效果,操作方法简单、高效;锚固力、抗拔力高、抗震性能好;可以随时的在结构上接触钢筋,成为一种普通应用的后建施工。

植筋施工随着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定位放线-钻孔/成孔-清孔-钢筋处理-配胶-植筋-固定养护,定位准确是植筋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对于砌筑二次结构要求越来越高,二次构件布置数量增多,竖向二次结构构件(如构造柱、门窗边加强框)上部植筋定位较难,上下植筋偏位较多,定位不准确严重影响二次结构钢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登高便可准确的将地面定位点引测于顶棚等上部结构上,以解决构造柱等构件植筋上下偏位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包括对准杆、连接件、水准器、伸缩杆和标记笔,所述的对准杆与连接件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水准器与连接件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伸缩杆与连接件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伸缩杆由外筒、内筒、滑槽和把手组成;所述的标记笔与内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内筒与外筒通过榫接连接;所述的内筒的下端固定焊接有把手;所述的外筒上设置有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的宽度大于把手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可以在滑槽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下部设置有S弯。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筒上的把手可以滑至滑槽下部的S弯内。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无需登高便可准确的将地面定位点引测于顶棚等上部结构上,可精确地将地面植筋定位传递到顶棚上,以解决构造柱等构件植筋上下偏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详细构造图。

图中:1、对准杆;2、连接件;3、水准器;4、伸缩杆;5、标记笔;6、外筒;7、内筒;8、滑槽;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包括对准杆1、连接件2、水准器3、伸缩杆4和标记笔5,上述的对准杆1与连接件2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上述的水准器3与连接件2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上述的伸缩杆4与连接件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述的伸缩杆4由外筒6、内筒7、滑槽8和把手9组成,标记笔5与内筒7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述的内筒7与外筒6通过榫接连接,内筒7的下端固定焊接有把手9,上述的外筒6上设置有滑槽8。滑槽8的宽度大于把手9的宽度,把手9可以在滑槽8内上下滑动,滑槽8下部设置有S弯,内筒7上的把手9可以滑至滑槽下部的S弯内。

本实施例的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在引测竖向二次结构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时,将对准杆1下端尖点对准地面已测设的植筋定位点,调节装置的倾斜度,通过观察水准器3中气泡的位置确定装置是否垂直,装置垂直后将把手9顺滑槽8向上推,通过伸缩杆内筒7的高度传递使得标记笔5由足够高度接触到上部结构,已到达将地面植筋地位点引测至上部结构的目的。该装置不用时可将把手9滑至滑槽8下部的S弯中以便固定内筒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次结构竖向混凝土构件上部植筋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无需登高便可准确的将地面定位点引测于顶棚等上部结构上,可精确地将地面植筋定位传递到顶棚上,以解决构造柱等构件植筋上下偏位的问题。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