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墙体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72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墙体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墙体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装修效果尤其是墙面的颜色、花纹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

墙面装修风格的转换令人目接不暇,很多人想换墙面,但由于墙面重新装修的高成本和长工期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方便拆装、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的室内墙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室内墙体转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墙体转接结构,包括转接支架和由该转接支架支撑的两组墙面,且所述两组墙面呈预定的角度分布,所述转接支架包括立柱和套设于所述立柱上的两组转接板,在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卡接件;

所述墙面的两个立壁面之间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开设有卡槽;

所述转接板插设于所述插槽之内、且所述卡接件卡入所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所述转接板包括立板,在所述立板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卡接件;

所述立板的边缘设置有套筒,所述立板通过所述套筒而套设于所述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所述卡接件为沿所述立板的侧面竖向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对应卡入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满足施工时的快捷搭建要求,具有良好的省工省本效果。其通过转接支架将两个彼此互成角度的墙体实施连接,从而得以使位于转角处的两墙体单元彼此连接为一个整体,无需再使用紧固件,可以体现良好的重复使用效果,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的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的墙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的另一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墙体转接结构,包括转接支架1和由该转接支架1支撑的两组墙面2,且所述两组墙面2呈预定的角度分布,所述转接支架1具体包括立柱11和套设于所述立柱11上的两组转接板12、13,在所述转接板12、13上分别设置有卡接件121、131。对应的,所述墙面2的两个立壁面23之间设置有插槽21,所述插槽21内开设有卡槽22。

当将所述墙面2组合于所述转接支架1上时,所述转接板13(转接板13与转接板12的结构相同,与所述墙面2的连接方式也相同,故本实施例中仅以转接板13为例进行说明)插设于所述插槽21之内、且所述卡接件131卡入所述卡槽22。由此,可将墙面2与转接支架1组合在一起,操作既方便又快捷。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131与卡槽22是相互配合的,在具体的生产中,既要确保卡接件131与卡槽22相互卡接时的牢固程度,还要考虑到卡接件131伸入到插槽21内的难以程度。一般来说,适当利用墙面2的两个立壁面23的变形裕度,将卡接件131设计的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加强卡接件131与卡槽22的卡接紧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墙体转接结构中,所述转接板13具体包括立板133,在所述立板133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卡接件131,且所述两个侧面设置的卡接件131为完全相同。同时,在所述立板133的边缘设置有套筒132,所述立板133通过所述套筒132而套设于所述立11柱上。同样,如图4所示,所述转接板12的结构与转接板13完全相同,只是在具体安装时,需要将转接板12处理为与转接板13相差180度的方向上,令其套筒122套设于所述立柱1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接件131(或卡接件121)可具体为沿所述立板133的侧面竖向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对应卡入所述卡槽22内,以将墙面2与转接板13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满足施工时的快捷搭建要求,具有良好的省工省本效果。其通过转接支架1将两个彼此互成角度的墙体2实施连接,从而得以使位于转角处的两墙体单元彼此连接为一个整体,无需再使用紧固件,可以体现良好的重复使用效果,节约资源。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