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28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厂中经常需要用水冲洗墙面和地面,因而,对墙体和地面间隙的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墙面和地面间安装防水地轨型材来起到防水作用,防水地轨型材是直接用螺钉固定在地面,防水地轨型材与地面采用打密封胶方式防水密封,时间长了,胶水就容易失效,水容易从被清洗的房间蔓延到未被清洗的房间,造成不可预料的麻烦和损失,此外,防水地轨型材与墙面、地面的连接牢度较差,整体结构不稳定,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用以能够将轻质隔墙板和地面牢固结合,整体结构稳定,且能够有效防止防水型材与地面间隙产生渗水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包括轻质隔墙板,地面,安装在轻质隔墙板和地面间的防水型材;所述轻质隔墙板形成有第一收容通槽,所述地面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收容通槽;所述防水型材包括上横杆,下横杆,连接上横杆和下横杆同侧端部的弯曲杆,自上横杆向上延伸的凸肋;所述凸肋卡持在第一收容通槽中,所述凸肋和轻质隔墙板形成有横向贯通的螺纹孔,还包括螺接在螺纹孔中的螺钉以及与螺钉配合的螺母;所述弯曲杆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被收容在第二收容通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通槽中填充有防水硅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并延伸入地面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呈L形,所述第二加强筋呈T形并位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杆向内弯曲弧度为0.5rad-1.1ra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能够将轻质隔墙板和地面牢固结合,整体结构稳定,且能够有效防止防水型材与地面间隙产生渗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轻质隔墙板底部安装结构,包括轻质隔墙板1,地面2,安装在轻质隔墙板1和地面2间的防水型材3。

所述轻质隔墙板1形成有第一收容通槽10,所述地面2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收容通槽20。

所述防水型材3包括上横杆31,下横杆32,连接上横杆31和下横杆32同侧端部的弯曲杆33,自上横杆31向上延伸的凸肋34。所述弯曲杆33向内弯曲弧度为0.5rad-1.1rad,并优选为0.8rad,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防水型材3受压发生形变。

所述凸肋34卡持在第一收容通槽10中,所述凸肋34和轻质隔墙板1形成有横向贯通的螺纹孔5。还包括螺接在螺纹孔5中的螺钉(未示出)以及与螺钉配合的螺母(未示出),从而将防水型材3与轻质隔墙板1进行固定连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弯曲杆33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杆331,所述定位杆331被收容在第二收容通槽20中。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预先放置模板(未示出),从而预留出第二收容通槽20。再将第一加强筋35、第二加强筋36、第三加强筋37、定位杆331同时向下延伸,使定位杆331延伸入第二收容通槽20中,再在第二收容通槽20中填充有防水硅胶4,最后用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有效防止了防水型材3与地面2间隙产生渗水现象。

还包括连接在上横杆31和下横杆32上并延伸入地面2的第一加强筋35、第二加强筋36和第三加强筋37。所述第一加强筋35和第三加强筋37呈L形,所述第二加强筋36呈T形并位于第一加强筋35和第三加强筋37之间,从而提高了防水型材3的承重能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