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97936发布日期:2018-08-19 01:3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空心楼盖是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也叫现浇无梁空心楼盖,安装芯模产品后现浇而成的空心无明梁楼盖。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砼、芯模,芯模埋置在钢筋砼中,芯模内填充有轻质材料。

距今,空心楼盖技术已诞生五十多年,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也近三十年。因具有低碳环保、增加建筑结构抗震级别、优化建筑空间使用功能、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等优点,其在全国大范围诸多重大工程中成功使用或正在运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空心楼盖芯模的生产主要是通过芯模模具进行,现有技术中也不乏存在一些利用芯模模具快速生产空心楼盖芯模的方法。然而,其却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生产过程相对繁杂,不能一次性成型,费时费力;(2)芯模产品的强度低,易破损;(3)模具的组装、拆除方式繁杂,不利于提高效率。

据此,目前急需一种既能一次性成型生产芯模,又能同时保证模具组装拆除简便、最终所得产品强度高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及其相应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一次性成型生产芯模,又能同时保证模具组装拆除简便、最终所得产品强度高的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具体为一由四块板围合形成的上下方开口的长方体框架,四块板之间通过卡扣结构相卡接;所述四块板两两对称,且其中一对板体的上端设有若干钢筋穿孔;此外,所述四块板的底端还分别开有若干切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四块板具体为木板、钢板、铁板或塑料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四块板的相邻板间通过第一角铁与带有卡槽的第二角铁相配合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四块板上的其中一对板体上设有呈倒置“l”型的第一角铁,另一对板体上则相应设有呈“l”型、且两末端分别带有至少一个卡槽的第二角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角铁、第二角铁均横向设置于板体上,且二者的两末端还分别延伸出板体两端边界之外;其中,第一角铁具体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沿第一连接部上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通过螺丝横向固定于板体上;所述第二角铁具体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沿第二连接部下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通过螺丝横向固定于板体上,第二连接部两末端开有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卡槽;所述第一角铁、第二角铁之间通过延伸出板体两端边界之外的第一连接部与卡槽相配合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钢筋穿孔具体为圆形穿孔,对称分布于四块板中的一对板体上;支撑钢筋横穿所述钢筋穿孔,并与穿孔的尺寸相配合。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模具本体内的支撑钢筋上还设有撑板,撑板上设有上底钢筋;其中,撑板具体为实心撑板或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圆孔的撑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圆孔的直径大小小于同一板体上相邻切口之间的间距,同时,小于同一板体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撑板的长、宽略小于其所在长方体框架处的长、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上底钢筋的长度略小于对称板体之间的长度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切口为开口向下的方形切口,对称分布于每块板的板体下端,且于相对而设的两两板体上对称分布;下底钢筋横穿所述方形切口,并与方形切口的开口尺寸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下底钢筋的长度大于对称板体之间的长度距离10-20c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模具本体的框架具体为正方体。

一种使用上述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制备相应空心楼盖芯模的方法,当长方体框架底部的较短边长长度小于或等于600mm时,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第一角铁与带有卡槽的第二角铁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将四块板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并将其放置于平整硬化地面;

(2)喷涂脱模剂于地面以及模具本体内侧,再将浆料平铺于模具本体下端平整地面及四周墙面,接着,满铺玻纤网布于模具本体内部;

(3)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下沿的方形切口中,纵横交错,再上浆料于五个面;

(4)穿支撑钢筋于模具本体上方的钢筋穿孔中,再放置实心撑板于支撑钢筋上;接着,铺平浆料,并将步骤(2)中高出模具高度的玻纤网布覆盖到浆料上,再置上底钢筋,铺浆料,找平;

(5)制作过程完成,自然养护;

(6)产品养护成熟后,选择一个带有第一角铁的板块进行拆除,再轻敲模具至产品和模具脱离,面对面拖出“u”型模具,拖至另一工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对于玻纤网布中超过模具本体高度的部分,处于对称面上的玻纤网布长度大于等于相应对称板体之间长度距离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下沿的方形切口后,再上浆料于五个面,使底面厚度在1.0-1.5cm,四个侧面厚度在0.8-1.0cm。

一种使用上述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制备相应空心楼盖芯模的方法,当长方体框架底部的较短边长长度大于600mm时,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第一角铁与带有卡槽的第二角铁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将四块板围成长方体框架结构,并将其放置于平整硬化地面;

(2)将外径与撑板上圆孔内径相契合的管状或柱状物竖直放入模具本体内,并使其落入的位置与后续放置的撑板上圆孔的位置相对应;

(3)喷涂脱模剂于地面以及模具本体内侧,再将浆料平铺于内部已置有管状或柱状物的模具本体下端的平整地面及四周墙面,接着,满铺玻纤网布于模具本体内部;

(4)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下沿的方形切口中,纵横交错,再上浆料于五个面;

(5)穿支撑钢筋于模具本体上方的钢筋穿孔中,再放置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圆孔的撑板于支撑钢筋上,并使圆孔套在管状或柱状物外周;接着,铺平浆料,并将步骤(3)中高出模具高度的玻纤网布覆盖到浆料上,再置上底钢筋,铺浆料,找平;

(6)制作过程完成,自然养护;

(7)产品养护成熟后,选择一个带有第一角铁的板块进行拆除,再轻敲模具至产品和模具脱离,面对面拖出“u”型模具,拖至另一工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对于玻纤网布中超过模具本体高度的部分,处于对称面上的玻纤网布长度大于等于相应对称板体之间长度距离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4)中,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下沿的方形切口后,再上浆料于五个面,使底面厚度在1.0-1.5cm,四个侧面厚度在0.8-1.0c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管状或柱状物与最终生产的芯模产品为一体式结构,无需另外取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竖直放入模具本体内并与撑板上圆孔相对应的为管状物时,最终生产的芯模产品为中部带有上下贯穿圆柱孔的芯模产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竖直放入模具本体内并与撑板上圆孔相对应的为柱状物时,最终生产的芯模产品为中部带有实心柱的芯模产品。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模具的应用,解决了当前空心楼盖芯模产品不能一次性成型的问题,节约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采用本模具制备得到的芯模产品具有较好的强度,不易破损;此外,本发明空心楼盖芯模模具的组装、拆除方式,还相对简单、方便,进一步地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俯视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模具本体,11为长方体框架,12为前板,13为后板,14为左侧板,15为右侧板,16为方形切口,17为钢筋穿孔,2为第一角铁,21为第一连接部,22为第一延伸部,3为第二角铁,31为卡槽,32为第二连接部,33为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具体为一由四块板围合形成的上下方开口的长方体框架11,长方体框架11底部的较短边长长度小于或等于600mm;四块板具体为木板、钢板、铁板或塑料板,相邻板块之间通过第一角铁2与带有卡槽31的第二角铁3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相卡接。

四块板分别为前板12、后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前板12与后板13对称设置,左侧板14与右侧板15对称设置。四块板的底端沿其下沿分别开有三个开口向下、且等距分布的方形切口16,各对称板上的相应方形切口16呈对称分布,下底钢筋横(图中未标示)穿该方形切口16;其中,下底钢筋的外径略小于方形切口16内径尺寸,下底钢筋的长度大于对称板体之间的长度距离10-20cm。前板12、后板13的上端还分别设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圆形钢筋穿孔17,两板上的相应钢筋穿孔17之间呈对称分布;支撑钢筋(图中未标示)横穿该钢筋穿孔17,模具本体1内的支撑钢筋上设有实心撑板,实心撑板上设有上底钢筋;其中,支撑钢筋的外径略小于钢筋穿孔17内径尺寸,实心撑板的长、宽略小于其所在长方体框架11处的长、宽,上底钢筋的长度略小于对称板体之间的长度距离。

前板12、后板13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两个呈倒置“l”型的第一角铁2(两角铁上下平行设置),左侧板14、右侧板15的板体上则相应设有两个呈“l”型、且两末端分别带有卡槽31的第二角铁3(两角铁上下平行设置);其中,第二角铁3两端的卡槽31数量分别为:一端为一个,另一端为两个。

具体地,第一角铁2、第二角铁3均横向设置于板体上,且二者的两末端还分别延伸出板体两端边界之外;其中,第一角铁2具体包括第一连接部21以及沿第一连接部21上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22,第一连接部21通过螺丝(图中未标示)横向固定于板体上;第二角铁3具体包括第二连接部32以及沿第二连接部32下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33,第二连接部32通过螺丝横向固定于板体上,第二连接部32两末端开有与第一连接部21配合的开口向上的卡槽31;第一角铁2、第二角铁3之间通过延伸出板体两端边界之外的第一连接部21与卡槽31相配合卡接。

本实施例模具的优点在于:本实施例模具的应用,解决了当前空心楼盖芯模产品不能一次性成型的问题,节约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采用本模具制备得到的芯模产品具有较好的强度,不易破损;此外,本发明空心楼盖芯模模具的组装、拆除方式,还相对简单、方便,进一步地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框架具体为正方体框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成型的空心楼盖芯模模具,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长方体框架11底部的较短边长长度大于600mm;此时,撑板具体为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圆孔的撑板,撑板圆孔的直径大小小于同一板体上相邻方形切口16之间的间距,同时,小于同一板体上相邻钢筋穿孔17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上述实施例1中模具制备相应空心楼盖芯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第一角铁2与带有卡槽31的第二角铁3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将四块板围成长方体框架11结构,并将其放置于平整硬化地面;

(2)喷涂脱模剂于地面以及模具本体1内侧,再将浆料平铺于模具本体1下端平整地面及四周墙面,接着,满铺玻纤网布于模具本体1内部;对于玻纤网布中超过模具本体1高度的部分,处于对称面上的玻纤网布长度大于等于相应对称板体之间长度距离的一半;

(3)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1下沿的方形切口16中,纵横交错,再上浆料于五个面,使底面厚度在1.0-1.5cm,四个侧面厚度在0.8-1.0cm;

(4)穿支撑钢筋于模具本体1上方的钢筋穿孔17中,再放置实心撑板于支撑钢筋上;接着,铺平浆料,并将步骤(2)中高出模具高度的玻纤网布覆盖到浆料上,再置上底钢筋,铺浆料,找平;

(5)制作过程完成,自然养护;

(6)产品养护成熟后,选择一个带有第一角铁2的板块进行拆除,再轻敲模具至产品和模具脱离,面对面拖出“u”型模具,拖至另一工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上述实施例3中模具制备相应空心楼盖芯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第一角铁2与带有卡槽31的第二角铁3配合形成的卡扣结构将四块板围成长方体框架11结构,并将其放置于平整硬化地面;

(2)将外径与撑板上圆孔内径相契合的管状或柱状物竖直放入模具本体内,并使其落入的位置与后续放置的撑板上圆孔的位置相对应;

(3)喷涂脱模剂于地面以及模具本体1内侧,再将浆料平铺于内部已置有管状或柱状物的模具本体1下端的平整地面及四周墙面,接着,满铺玻纤网布于模具本体1内部;对于玻纤网布中超过模具本体1高度的部分,处于对称面上的玻纤网布长度大于等于相应对称板体之间长度距离的一半;

(4)穿下底钢筋于模具本体1下沿的方形切口16中,纵横交错,再上浆料于五个面,使底面厚度在1.0-1.5cm,四个侧面厚度在0.8-1.0cm;

(5)穿支撑钢筋于模具本体1上方的钢筋穿孔17中,再放置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圆孔的撑板于支撑钢筋上,并使圆孔套在管状或柱状物外周;接着,铺平浆料,并将步骤(3)中高出模具高度的玻纤网布覆盖到浆料上,再置上底钢筋,铺浆料,找平;

(6)制作过程完成,自然养护;

(7)产品养护成熟后,选择一个带有第一角铁2的板块进行拆除,再轻敲模具至产品和模具脱离,面对面拖出“u”型模具,拖至另一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