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4979发布日期:2018-12-08 08:14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及其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卫生间翻边通常有两种施工方法,一种方法是与卫生间沉箱同时支模加固,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另一种方法是将翻边混凝土进行二次浇注。一次浇筑成型法在施工中常出现胀模、跑模、偏位等问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故多数工程的翻边施工采取二次浇筑法。

传统的翻边混凝土二次浇筑法支模加固工艺,需要钉方木、钢筋对撑或铁丝对拉,甚至使用步步紧加固等,操作繁杂,施工效率较低。对于圈梁、门窗过梁支模浇筑,以及两侧无楼板的小截面独立梁支模浇筑,也同样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能够省略安装方木、钢筋对撑或铁丝对拉的步骤,施工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包括模板卡扣、第一侧模、第二侧模、固定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所述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相互平行;模板卡扣为倒凹字型结构,其卡扣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方,模板卡扣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板面紧密贴合;固定钢筋位于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垂直固定于楼板或墙体的表面上,且部分露出楼板或墙体外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被支撑在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且中部与固定钢筋紧靠。

上述的一种支模加固体系,还包括底模,该底模设置于墙体上的洞口上方,且两端分别与洞口的两侧紧密贴合;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均安装在底模的上方,并且分别设立于底模的两侧。

上述模板卡扣、固定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的数量均为多个;模板卡扣与固定钢筋间隔交错地设置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上;每隔一根固定钢筋设置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

上述相邻两个模板卡扣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根固定钢筋之间的间距均为500~700mm。

上述模板卡扣由木质材料制成。

上述固定钢筋由螺纹钢制成,其直径为7~9mm,长度为130mm~170mm。

上述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的长度等于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的距离,截面为20mm×20mm的矩形。

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弹线定位:在楼层中弹出翻边或梁结构区域的墨线;

(2)凿毛与清理:利用冲击钻凿毛翻边或梁结构区域表面的混凝土,清理凿毛面松散的混凝土碎片;

(3)钻孔植筋:在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的中线处钻孔,沿中线每隔间距c钻一个孔,并清理掉孔内的灰尘、碎屑,往孔中注入植筋胶,再插入固定钢筋;

(4)安装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分别将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支设在翻边或梁结构区域的两侧;

(5)放置垫块条:位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之间,每隔一根固定钢筋塞入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并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顶紧,且中部紧靠固定钢筋;

(6)安装模板卡扣:将模板卡扣的开口竖直朝下,每隔间距c将模板卡扣卡扣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方,模板卡扣与固定钢筋间隔交错地设置,并使模板卡扣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外侧板面紧密贴合;

(7)洒水湿润:洒水润湿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以及凿毛面;

(8)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将混凝土铲入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的空隙内,并充分振捣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利用模板卡扣约束两个侧模不向外侧倾倒,再利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约束两个侧模不向内倾倒,使得两个侧模固定在翻边或梁结构区域的两侧,然后利用凿毛与植筋的方法提高翻边或梁结构分别与楼板/墙体的整体稳固性,最后浇捣混凝土,达到支模加固的目的。本发明能适应多种结构的支模加固工况,除了能应用于卫生间、厨房等翻边二次支模浇注工况,还能适用于砌体墙的圈梁支模加固工况、主体结构中两侧无楼板的小截面独立梁的侧模加固工况,施工方法简单易懂,施工速度快,支模加固安全可靠,拆模后的结构观感良好,模板卡扣采用废旧模板预制加工,节约工期,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模板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板卡扣,2—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固定钢筋,5—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6—楼板,61—翻边,62—楼板板面,63—降板板面,7—底模,8—墙体,81—圈梁,9—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翻边支模浇筑施工时,如图1、3和4所示,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包括模板卡扣1、第一侧模2、第二侧模3、固定钢筋4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相互平行,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板面均垂直于楼板板面62;第一侧模2设在楼板板面62上,高度与翻边61同高;第二侧模3支设在降板板面63上,高度为降板板面63至翻边顶面的距离;模板卡扣为倒凹字型结构,每一边的宽度均为100mm,其卡扣在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上方,模板卡扣1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外侧板面紧密贴合;固定钢筋4位于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垂直固定于楼板6的表面上,且部分露出楼板6外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5被支撑在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内侧板面顶紧,且中部与固定钢筋4紧靠。

模板卡扣1、固定钢筋4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数量均为多个;模板卡扣1与固定钢筋4间隔交错地设置在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上;每隔一根固定钢筋4设置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

相邻两个模板卡扣1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根固定钢筋4之间的间距均为500~700mm。

模板卡扣1由木质材料制成;可使用一块矩形废旧模板现场加工预制,在此废旧模板的任意一条边上切割出一个矩形的缺口,缺口的各项尺寸如下:缺口的横向长度为x,缺口的竖向长度为y,模板厚度为a,翻边宽度为b,翻边高度为h,则有:x=b+2a,y=h。

固定钢筋4由hrb400级螺纹钢(热轧带肋钢筋)制成,其直径为7~9mm,长度为130mm~170mm。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长度等于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的距离,截面为20mm×20mm的矩形。

上述的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楼层中弹出翻边区域的墨线;

(2)凿毛与清理:利用冲击钻凿毛翻边区域表面的混凝土,凿毛深度为20mm,清理凿毛面松散的混凝土碎片;

(3)钻孔植筋:在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的中线处钻孔,沿中线每隔间距c钻一个孔,c为500~700mm,孔的直径为10mm,深度为50mm,并用小型吹风机清理掉孔内的灰尘、碎屑,往孔中注入植筋胶,再插入固定钢筋;

(4)安装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上,分别将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支设在翻边区域的两侧,第一侧模设在楼板板面上,高度与翻边同高;第二侧模支设在降板板面上,高度为降板板面至翻边顶面的距离;

(5)放置垫块条:位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之间,每隔一根固定钢筋塞入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并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顶紧,且中部紧靠固定钢筋;

(6)安装模板卡扣:将模板卡扣的开口竖直朝下,每隔间距c将模板卡扣卡扣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方,c为500~700mm,模板卡扣与固定钢筋间隔交错地设置,并使模板卡扣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外侧板面紧密贴合,同时使模板卡扣的缺口上边缘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边缘紧密贴合,模板卡扣与楼板的板面保持垂直;

(7)洒水湿润:洒水润湿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以及凿毛面,以保证脱模时结构的表观质量和翻边与楼层结构的稳定连结;

(8)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将混凝土铲入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的空隙内,并及时充分振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密实、饱满、不留孔隙、无气泡冒出,振捣完毕的混凝土做表面收平工作和养护工作,即完成翻边二次支模浇筑施工。

本发明用于两侧无楼板的小截面独立梁的支模浇注施工方法与翻边的支模浇注施工方法类似。

实施例2

本发明用于圈梁支模浇筑施工时,如图2至4所示,一种支模加固体系,包括模板卡扣1、第一侧模2、第二侧模3、固定钢筋4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相互平行,且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的板面均垂直于墙体8的上表面;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高度均与圈梁81(梁结构)的高度相等;模板卡扣1为倒凹字型结构,每一边的宽度均为100mm,其卡扣在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上方,模板卡扣1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的外侧板面紧密贴合;固定钢筋4位于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垂直固定于墙体8的上表面,且部分露出墙体8外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5被支撑在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内侧顶紧,且中部与固定钢筋4紧靠。

当墙体8上开设有洞口9时,还包括底模7,底模7设置于洞口8的上方,且两端分别与洞口8的两侧紧密贴合;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均安装在底模7的上方,并且分别设立于底模7的两侧。

模板卡扣1、固定钢筋4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数量均为多个;模板卡扣1与固定钢筋4间隔交错地设置在第一侧模2和第二侧模3上;每隔一根固定钢筋4设置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

相邻两个模板卡扣1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根固定钢筋4之间的间距均为500~700mm。

模板卡扣1由木质材料制成;可使用一块矩形废旧模板现场加工预制,在此废旧模板的任意一条边上切割出一个矩形的缺口,缺口的各项尺寸如下:缺口的横向长度为x,缺口的竖向长度为y,模板厚度为a,圈梁宽度为b’,圈梁高度为h’,则有:x=b’+2a,y=h’。

固定钢筋4由hrb400级螺纹钢(热轧带肋钢筋)制成,其直径为7~9mm,长度为130mm~170mm。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5的长度等于第一侧模2与第二侧模3之间的距离,截面为20mm×20mm的矩形。

上述的一种支模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楼层中弹出梁结构区域的墨线;

(2)凿毛与清理:利用冲击钻凿毛梁结构区域表面的混凝土,凿毛深度为20mm,清理凿毛面松散的混凝土碎片;

(3)钻孔植筋:在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的中线处钻孔,沿中线每隔间距c钻一个孔,c为500~700mm,孔的直径为10mm,深度为50mm,并用小型吹风机清理掉孔内的灰尘、碎屑,往孔中注入植筋胶,再插入固定钢筋;

(4)安装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在墙体的上方,分别将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支设在梁结构区域的两侧,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高度均与梁结构的高度相等;

若墙体上开设有洞口,则在洞口的上方安装底模,使底模的两端分别与洞口的两侧紧密贴合;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均安装在底模的上方,并且分别设立于底模的两侧;

(5)放置垫块条:位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之间,每隔一根固定钢筋塞入一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并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顶紧,且中部紧靠固定钢筋;

(6)安装模板卡扣:将模板卡扣的开口竖直朝下,每隔间距c将模板卡扣卡扣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方,c为500~700mm,模板卡扣与固定钢筋间隔交错地设置,并使模板卡扣的两端内侧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外侧板面紧密贴合,同时使模板卡扣的缺口上边缘分别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上边缘均紧密贴合,模板卡扣与墙体的上表面保持垂直;

(7)洒水湿润:洒水润湿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内侧板面,以及凿毛面,以保证脱模时结构的表观质量和墙体的稳定连结;

(8)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将混凝土铲入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之间的空隙内,并及时充分振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密实、饱满、不留孔隙、无气泡冒出,振捣完毕的混凝土做表面收平工作和养护工作,即完成圈梁支模浇筑施工。

本发明用于门窗过梁的支模浇注施工方法与圈梁的支模浇注施工方法类似。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