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690发布日期:2018-11-16 20:4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槽道的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后期施工钻孔过程中对混凝土基建造成损伤,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在混凝土浇筑前,通常在模板内设置预埋槽道,缆线支架一般固定在预埋槽道上。

预埋槽道常用的安装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预埋槽道上设置锚杆或固定螺栓,通过锚杆或固定螺栓与墙壁钢筋笼焊接或绑扎固定,操作繁复,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控性差,重复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固定质量直接影响预埋槽道在混凝土浇筑时是否能与模板贴紧;另一种是在模板上钻孔,采用卡件将预埋槽道固定在模板上,虽然预埋槽道的安装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施工工序复杂,安装前的定位和测量精度要求高,模板上的钻孔在模板周转使用时,无法保证有效的对应利用,灵活度差,对模板反复进行开孔、堵孔,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模板本身造成损伤,影响了模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高效,不会对模板造成机械损伤,固定质量高的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预埋槽道的固定质量差,无法保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预埋槽道与模板贴紧,而且施工工序繁复,施工难度大,效率低;个别施工方式还会对模板造成损伤,影响模板的使用寿命,施工灵活性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待浇筑的壁板内部,包括用于卡固预埋槽道的U形卡槽,用于顶撑U形卡槽的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另一端的顶撑基座;所述预埋槽道的外端面贴合顶撑在壁板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顶撑基座顶撑在壁板另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U形卡槽位于支撑杆一端,腰板外侧壁中部与支撑杆端头焊接固定,腰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与预埋槽道固定。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U形卡槽的两侧腿板的宽度不大于预埋槽道的厚度,U形卡槽的高度不小于预埋槽道宽度的1倍。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基座为垫板,垂直于支撑杆设置,垫板一侧表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与支撑杆端头焊接固定,垫板另一侧表面贴合壁板另一侧模板的内侧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垫板为厚度不小于4mm的钢板,垫板的最小宽度不小于支撑杆外径的4倍。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基座也为U形卡槽,与支撑杆另一端的U形卡槽对称设置;两侧U形卡槽内分别卡固预埋槽道,预埋槽道的外端面接触顶撑在壁板两侧的模板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基座为防水锥头,防水锥头可拆卸固定在支撑杆的端头,为硬质PVC塑料。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锥头呈圆台状,较小一端面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一圆形内孔,支撑杆的端头插入圆形内孔内与防水锥头固定连接,防水锥头较大一端面的圆形位置设置有一方形内孔,防水锥头较大一端面接触顶撑在壁板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内孔的深度不小于20mm,方形内孔的深度不小于15mm,方形内孔的边长不大于所在端面直径的2/3。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还穿设有止水钢板,垂直于支撑杆设置。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难度小,在工厂进行预制,使整个定位装置一致化、标准化、定型化,使用更加便捷,避免了传统的人工绑扎或焊接操作带来的差异性,大大提高了预埋槽道定位的精确性和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杆一端设置了U形卡槽,卡固预埋槽道,并顶撑在壁板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另一端通过顶撑基座顶撑在壁板另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无需与壁板钢筋笼进行额外的固定,也无需破坏模板,直接顶撑固定预埋槽道,安装方便,高效,无损伤,通过两侧模板夹紧定位装置,有效避免了预埋槽道的移位,大大提高了预埋槽道的预埋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选取不同尺寸的支撑杆和U形卡槽的规格,可以适用于各种管廊、各种施工要求,而且按照不同的施工要求,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顶撑基座,以使其可以适应内墙、外墙、单侧预埋或双侧预埋等多种施工情况,应用灵活广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定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定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定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水锥头较小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水锥头较大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安装定位装置使用时U形卡槽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定位装置使用时U形卡槽处的俯视图;

图9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使用时的细节剖面图。

附图标记:

1- U形卡槽;11-连接螺栓;2-支撑杆;3-预埋槽道;4-垫板;5-防水锥头;51-圆形内孔;52-方形内孔;6-止水钢板;7-横向支撑钢筋;8-支撑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待浇筑的壁板内部,包括用于卡固预埋槽道3的U形卡槽1,用于顶撑U形卡槽1的支撑杆2,以及位于支撑杆2另一端的顶撑基座。

如图6至图8所示,U形卡槽1位于支撑杆2一端,为厚度不小于4mm的钢板弯折而成,腰板外侧壁中部与支撑杆2端头焊接固定,两侧腿板的宽度不大于预埋槽道3的厚度,U形卡槽1的高度不小于预埋槽道3宽度的1倍;U形卡槽1腰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11与预埋槽道3固定,使预埋槽道3的端面顶撑在壁板的一侧模板内侧壁上。

支撑杆2为直径不小于15mm的圆钢,长度与综合管廊待浇筑的壁板厚度相适应。

如图1所示,顶撑基座可以为垫板4,垫板4为厚度不小于4mm的钢板,垂直于支撑杆2设置,垫板4一侧表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与支撑杆2端头焊接固定,垫板4的最小宽度不小于支撑杆2外径的4倍;垫板4另一侧表面贴合壁板的另一侧模板内侧壁设置,这种结构适用于对防水无特殊要求的内墙壁板的施工;垫板4外侧面与U形卡槽1内的预埋槽道3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与待施工壁板的厚度一致;

相似的,如图2所示,顶撑基座还可以为U形卡槽1,与支撑杆2另一端的U形卡槽1对称设置,适用于要求在壁板两侧对称设置预埋槽道3的情况,如图9所示,两侧U形卡槽1内分别卡固预埋槽道3,使预埋槽道3的外侧端面接触顶撑在壁板两侧的模板内侧壁上;

相似的,如图3至图5所示,顶撑基座还可以为防水锥头5,防水锥头5可拆卸固定在支撑杆2的端头,为硬质PVC塑料,防水锥头5呈圆台状,较小一端面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一深度不小于20mm的圆形内孔51,支撑杆2的端头插入圆形内孔51内与防水锥头5固定连接,防水锥头5较大一端面的圆形位置设置有一深度不小于15mm的方形内孔52,方形内孔52的边长不大于所在端面直径的2/3,防水锥头5较大一端面接触顶撑在壁板一侧模板的内侧壁上,如图10所示;支撑杆2的中部还穿设有止水钢板6,止水钢板6为厚度不小于5mm的方形钢板,垂直于支撑杆2设置,止水钢板6与支撑杆2焊接固定;适用于对防水效果要求较高的外墙施工。

本实用新型预埋槽道的安装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临时支架:在待浇筑的壁板钢筋笼的底部设置临时支架;

临时支架包括垂直于壁板方向、穿过壁板设置的横向支撑钢筋7,以及分别卡固在壁板两侧模板外侧壁上的支撑槽钢8,支撑槽钢8水平设置、焊接固定在横向支撑钢筋7上方;支撑槽钢8的顶面标高与待设置的预埋槽道3的底面标高一致;横向支撑钢筋7与壁板钢筋笼的竖向主筋间隔1.5m左右设置;

步骤二、预制安装定位装置:根据待浇筑的壁板的厚度制作合适尺寸的安装定位装置;

步骤三、测量定位:根据施工要求,对预埋槽道3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

步骤四、将预埋槽道3放置在安装位置,在预埋槽道3底部往上0.1m的位置安装一组定位装置,使用连接螺栓11将预埋槽道3与U形卡槽1固定连接,使预埋槽道3的外端面和安装定位装置的顶撑基座外端面分别接触顶撑在两侧模板的内侧壁上;

步骤五、当预埋槽道3的高度超过2m时,在预埋槽道3的中部再加设一个安装定位装置;

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安装其他位置的预埋槽道3;

步骤七、对安装完成的预埋槽道3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拆除临时支架;

步骤八、安装待浇筑壁板两侧的模板,并固定;

步骤九、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待达到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清理预埋槽道3,完成施工;对于顶撑基座使用防水锥头5的安装定位装置,在拆除模板后,取下防水锥头5,然后以聚硫密封膏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做防水封堵。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