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伞具的基座、基座套装装置和多功能太阳能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9709发布日期:2019-09-29 16: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用于伞具的基座、基座套装装置和多功能太阳能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基座套装装置和多功能太阳能伞。



背景技术:

太阳能伞是太阳能与遮阳伞相结合的一款新型太阳能应用产品,可以在人们享受遮阳伞带来的阴凉时,为电子产品提供电力,随时随地取得电源。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伞底座重量轻,不利于稳定性,极易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如果太阳能伞底座重量重,将不利于移动,挪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伞具放置于置物面上的基座本体;

所述基座本体为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基座本体上背离所述第一开口一侧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

所述基座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向所述中空结构内灌注配重物。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所述基座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安装件,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沿着所述安装件向所述第一底座凹陷的中空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中空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基座本体内壁上设置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螺旋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包括:套接结构和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所述套接结构套装于所述用于伞具的基座上。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所述套接结构至少为一个,一个所述套接结构套装于所述用于伞具的基座上,其余所述套接结构依次套装于前一所述套接结构上。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所述套接结构包括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室和承重部,所述中空腔室用于套装所述基座或者前一所述套接结构;所述中空腔室的形状与被套接的所述基座或者前一所述套接结构的外表面形状相同。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所述承重部为中空的封闭结构,所述承重部的内表面为所述中空腔室的外表面,在所述承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向所述承重部内灌注配重物;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向所述第二底座凹陷的中空结构,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表面为斜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太阳能伞,包括: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覆盖在伞骨上的伞面以及分别与所述伞骨、所述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相连的伞杆,太阳能组件和储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组件设置于所述伞面上并且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上设置有电能输出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通过将基座本体为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中空结构,使基座本体本身具有较轻的质量,便于移动;通过第一通孔向中空结构内灌注配重物,增加基座本体的重量,提高稳定性,不会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并且通过配重物灌注的方式实现基座本体重量可调,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经济。进一步地在背离第一开口的基座本体的第一底座内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内径,通过第一开口面积小、第一底座面积大的设计,既增大了第一底座与置物面的接触面积,又方便在基座的外面套装套接结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伞具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套接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1,用于伞具的基座11,基座本体111,第一开口 1111,安装部1112;第一底座1113,第一通孔1114,第一连接件1115,安装件1116,套接结构12,第二开口121,中空腔室122,承重部123,第二底座1231,第二连接件1232,第二通孔124,置物面2,伞面3,伞杆4,太阳能组件5,储能电池6,电能输出接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太阳伞存在底座重量轻,不利于稳定性,极易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如果太阳能伞底座重量重,将不利于移动,存在挪动不方便的问题。因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太阳能伞,包括: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1,覆盖在伞骨上的伞面3以及分别与伞骨、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1相连的伞杆4,伞骨未在图中画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太阳能组件5和储能电池6;太阳能组件5设置于伞面3上并且与储能电池6电连接,储能电池6上设置有电能输出接口7。

如图2、3所示,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套装装置1,包括:套接结构12和用于伞具的基座11,套接结构12套装于用于伞具的基座11上。本申请可以根据伞具的重力和稳定性要求,配置基座11外面套装的套接结构12的个数,变化多样,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使用风压的伞具,稳定性更强。

当伞具处于风力小的环境下时,此时用于伞具的基座11的重量已经能够满足伞具稳定性的要求,则无需在基座11外侧套装套接结构12;当伞具处于风力较大的环境下时,基座11的重量无法满足伞具稳定性的要求,则可以在基座11 外面套装至少一个套接结构12,直至基座套装装置1的重量满足伞具稳定性要求即可;具体操作如图2、3所示:一个套接结构12套装于用于伞具的基座11 上,其余套接结构12依次套装于前一套接结构12上。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伞底座重量轻,不利于稳定性,极易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如果太阳能伞底座重量重,将不利于移动,挪动不方便。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伞具的基座11,包括:用于将伞具放置于置物面2上的基座本体111;基座本体111为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111的中空结构,基座本体111上背离第一开口1111一侧设置有第一底座1113,第一底座1113 内径大于第一开口1111的内径;如图3所示,基座本体1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4,第一通孔1114连通于中空结构,第一通孔1114用于向中空结构内灌注配重物。通过将基座本体111为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111的中空结构,使基座本体111本身具有较轻的质量,便于移动;通过第一通孔1114向中空结构内灌注配重物,增加基座本体111的重量,提高稳定性,不会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并且通过配重物灌注的方式实现基座本体111重量可调,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经济。进一步地在背离第一开口1111的基座本体111的第一底座1113 内径大于第一开口1111的内径,通过第一开口1111面积小、第一底座1113面积大的设计,既增大了第一底座1113与置物面2的接触面积,又方便在基座本体111的外面套装套接结构12。

本申请在第一开口1111处的基座本体111内壁上设置安装部1112。

如图4所示,基座本体1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底座1113上的第一连接件 1115,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115上的安装件1116,第一开口1111设置于安装件1116上。

为了便于在基座本体111的外面套装套接结构12,本申请常将第一连接件 1115的外表面设计为斜面,第一连接件1115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有效的利用风力对第一连接件1115产生的压力效果,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1115为沿着安装件1116向第一底座1113凹陷的中空结构。通过将第一连接件设置成向下的弧度结构,风力会对弧度结构产生向下的作用力,能够增大基座本体1的稳定性,更加科学。

为了将伞杆4能够更加快速的安装于基座本体111上,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安装部1112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相对于螺栓结构更加快速,并且无需在基座本体111上打孔,工序更加简单,更容易实现。

为了使套接结构12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安装于基座11上,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套接结构12包括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121的中空腔室122和承重部 123,中空腔室122用于套装用于伞具的基座11或者前一套接结构12;中空腔室122的形状与被套接的用于伞具的基座11或者前一套接结构12的外表面形状相同;承重部123为中空的封闭结构,承重部123的内表面为中空腔室122 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在承重部1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24,第二通孔124用于向承重部123内灌注配重物。本申请通过第二通孔124向中空腔室 122内灌注配重物,增加套接结构12的重量,提高稳定性,不会出现倾倒被吹翻的现象;并且通过配重物灌注的方式实现套接结构12重量可调,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经济。

如图5所示,为了使承重部123能够与基座本体111完美的套装在一起,使承重部123的形状与基座本体111的形状相同,本申请的承重部123包括第二底座1231和第二连接件1232,第二连接件1232为向第二底座1231凹陷的中空结构,或者第二连接件1231的外表面为斜面。

如图2、3所示,本申请通常将沿着平行于所述置物面2的基座本体111和承重部123的剖视面均设置为圆形,本申请的基座本体111第一底座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本申请常采用为200-300mm;本申请的承重部123的外表面距离所述承重部123的内表面的宽度为大于等于50mm,本申请常采用100mm;本申请的基座本体111的第一开口1111距离所述置物面的最大距离为大于等于 300mm,本申请常采用500mm。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