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627发布日期:2019-09-17 21:3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框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理念得到推广,集成住宅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大,特别是在低层建筑中,近年来以轻型龙骨结构体系为主导的集成式住宅产品呈现了蓬勃的发展势态。然而,轻钢龙骨体系的墙体会给人一种空心、不结实的感觉,整体结构刚度较低;其对墙面覆板强度、龙骨与墙面板的连接强度也要求较高;另外,轻钢龙骨结构的防火、防腐性能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其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目前,我国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种类繁多,然而轻钢结构体系一般整体性较差,而且仅适用于3层以下的建筑物;型钢结构的造价较高,一般用于高层建筑。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多层住宅的整体稳定性较强,经济合理的轻钢结构是我国住宅市场的亟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将轻钢龙骨结构和轻钢框架结构进行组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包括墙面系统、屋面系统和楼面系统;其中,墙面系统包括左墙面系统和右墙面系统,左墙面系统与右墙面系统对称设置,墙面系统的顶部安装有屋面系统,墙面系统内设有楼面系统;

墙面系统包括钢管角柱、钢管边柱和轻钢矩形钢管龙骨,墙面系统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钢管角柱,墙面系统的中部设有钢管边柱,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竖直平行设置;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的顶部、中部与底部分别设有水平布置的工字型钢横梁;钢管角柱或钢管边柱底部插入钢管套筒内;工字型钢横梁上表面放置轻钢轨道,轻钢轨道上设有多个轻钢矩形钢管龙骨,轻钢矩形钢管龙骨采用双层布置,竖直设置在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之间;

屋面系统包括屋面板和人形工字钢梁,人形工字钢梁分别设置在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上,人形工字钢梁上设有屋面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结构将轻钢龙骨结构和轻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组合,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势,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同时也提高了墙体抵挡风、地震等侧向荷载的能力,使轻钢结构不仅能够适用于村镇低层住宅,也可以应用于村镇多层住宅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底部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抗剪键。

钢管角柱与钢管边柱分别采用方钢管,每根方钢管分别贯通设置。

双层布置的轻钢矩形钢管龙骨间通过矩形连接件连接。

每两个人形工字钢梁之间通过冷弯薄壁矩形钢梁连接,冷弯薄壁矩形钢梁沿人形工字钢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轻钢矩形钢管龙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墙体覆板,墙体覆板之间剩余空间内填充墙体填充材料。

墙体填充材料为岩棉或轻质混凝土。

楼面系统包括工字型钢横梁、楼面板和冷弯薄壁矩形钢梁,工字型钢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钢管角柱或钢管边柱相连,每两个工字型钢横梁之间通过冷弯薄壁矩形钢梁连接,冷弯薄壁矩形钢梁沿工字型钢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工字型钢横梁与冷弯薄壁矩形钢梁上布置有楼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墙面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钢管角柱或钢管边柱中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钢管角柱或钢管边柱中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抗剪键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矩形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侧视图。

图中:屋面系统1,楼面系统2,墙面系统3,左墙面系统301,右墙面系统302,屋面板4,人形工字钢梁5,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工字型钢横梁7,钢管角柱9,钢管边柱10,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墙体覆板12,墙体填充材料13,矩形连接件14,钢管套筒15,抗剪键16,地基17,轻钢轨道18,螺栓19,耳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主要由墙面系统3、屋面系统1和楼面系统2等组成。墙面系统3由左墙面系统301和右墙面系统302组成,左墙面系统301与右墙面系统302对称设置,墙面系统3的顶部安装有屋面系统1,墙面系统3内侧设有楼面系统2,楼面系统2设于楼层的分界处。该结构是一种适用于村镇多层住宅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内嵌空管桁架结构。

左墙面系统301与右墙面系统302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下面以左墙面系统30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左墙面系统301主要由钢管角柱9、钢管边柱10、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轻钢轨道18、墙体覆板12和墙体填充材料13等组成;左墙面系统3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管角柱9,左墙面系统301的中部设有钢管边柱10,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竖直平行且等高设置;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的上部、中部与底部分别通过耳板20与水平设置的工字型钢横梁7连接,连接方式采用螺栓19连接;钢管角柱9、钢管边柱10与工字型钢横梁7共同构成左墙面系统301的主体框架结构。其中,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分别采用方钢管,每根方钢管分别贯通设置。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底部的四个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3个抗剪键16,外表面上的抗剪键16沿钢管角柱9或钢管边柱10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个外表面上的抗剪键16错位布置,将带有抗剪键16的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底部分别插入钢管套筒15内,通过灌浆的方式与钢管套筒15连接,钢管套筒15底部与地基17相连,地基17采用阶梯型凸台,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

工字型钢横梁7上表面放置轻钢轨道18,轻钢轨道18由钢板折弯形成,轻钢轨道18上部设有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采用双层布置,竖直设置在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之间,并沿墙面系统3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选用方钢管;通过轻钢轨道18可快速定位安装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同时,双层布置的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间通过矩形连接件14连接,矩形连接件14两侧对称设置安装孔,中部设有90°折弯凸起;安装时,将凸起部分卡入双层布置的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之间,并通过两侧的安装孔分别与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连接;矩形连接件14的连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矩形连接件14与传统人字形连接件相比施工进度更快,施工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

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墙体覆板12,墙体覆板12之间剩余空间内填充墙体填充材料13,其中,墙体填充材料13类型不限,可为岩棉、轻质混凝土等。该结构中墙面系统3的受力构件除了轻钢矩形钢管龙骨11外,还增加了钢管角柱9和钢管边柱10,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此外,其墙面系统3既可作为围护结构,又可作为受力构件,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可采用不同墙体填充材料13。

屋面系统1主要由屋面板4、人形工字钢梁5和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等组成;钢管角柱9与钢管边柱1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人形工字钢梁5,左、右对称设置的钢管角柱9或钢管边柱10之间通过人形工字钢梁5连接,人形工字钢梁5由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的工字钢拼接而成;且每两个人形工字钢梁5之间通过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连接,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沿人形工字钢梁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人形工字钢梁5与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共同构成屋面系统的主体框架结构,主体框架结构上规则的布置屋面板4。该屋面系统1不设置横梁,人形工字钢梁5承担屋面荷载,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的设置可增加人形工字钢梁5的纵向刚度,并对屋面板4具有支撑作用。

楼面系统2主要由工字型钢横梁7、楼面板和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等组成。工字型钢横梁7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钢管角柱9或钢管边柱10相连,每两个工字型钢横梁7之间通过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连接,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沿工字型钢横梁7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其中,工字型钢横梁7与冷弯薄壁矩形钢梁6共同构成楼面系统2的框架结构;楼面系统2的框架结构上表面规则布置楼面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