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729发布日期:2019-08-07 01:0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竖向预应力筋通常采用精轧螺纹钢筋,竖向预应力筋的设置能显著地减少或消除主拉应力。通常在一个梁中上千根的预应力筋都是单独施工单独锚固,锚固体系之间相互独立,两锚固体系之间就会出现预应力空白区,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差。因此,在使用期间会因为预应力空白区的存在而对结构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预应力空白区,提高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防止因预应力空白区的存在而对结构造成较大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包括锚垫板和预应力筋,所述锚垫板为整体式面板,锚垫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预设在腹板内的预应力筋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锚垫板包括上锚垫板和下锚垫板,所述上锚垫板设置在腹板的顶部,所述下锚垫板设置在腹板的底部;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依次穿过上锚垫板的通孔、预应力筋通道和下锚垫板的通孔后,由锚固装置固定在下锚垫板上,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由锚固装置固定在上锚垫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锚垫板由若干段连接板组合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凹槽,另一端面设置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头,若干连接板的首尾依次相扣组成锚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大小与预应力筋的直径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锚垫板上浇筑有混凝土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锚垫板上通孔的正下方和下锚垫板上通孔的正上方均设置有螺旋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筋为螺纹钢。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装置为与螺纹钢配合的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锚垫板设置在腹板的顶部,下锚垫板设置在腹板的底部;预应力筋的一端依次穿过上锚垫板的通孔、预应力筋通道和下锚垫板的通孔后由锚固装置固定在下锚垫板上,预应力筋的另一端由锚固装置固定在上锚垫板上。即所有的竖向预应力筋通过锚固装置锚固在上锚垫板和下锚垫板上,上锚垫板和下锚垫板均为整体式的面板,整体式的锚垫板犹如在梁上下打一副夹板,把腹板夹在上锚垫板和下锚垫板之中,可减少或消除预应力空白区,进而提高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进而对有利于建筑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式的锚垫板后,使得腹板所受的预紧力分布均匀,避免了锚固体系单独受力导致的腹板所受预紧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最终确保施工质量良好。

进一步地,锚垫板由若干连接板组合构成,连接板的一端面设置凹向另一端的凹槽,另一端面设置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头,将若干块这样的连接板一端的凸头卡进另一端的凹槽,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配合处进行焊接,实现锚垫板的整体式结构,施工方便,而且保证锚垫板为整体式的结构,最终仍能确保减少或消除预应力空白区,进而提高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进而对有利于建筑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上锚垫板的下方和下锚垫板的上方的通孔处安装有螺旋筋,螺旋筋可以提高锚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防止锚下混凝土在张拉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局部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侧视图;

图2为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平面图;

图3为箱型梁整体式锚板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锚垫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锚垫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垫板;101-上锚垫板;102-下锚垫板;2-预应力筋通道;3-预应力筋;4-锚固装置;5-腹板;6-螺旋筋;7-凸头;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锚垫板1和预应力筋3,锚垫板1包括上锚垫板101和下锚垫板102,锚垫板1为一块长条形的整体式钢板。如图2所示,在锚垫板1上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通孔的大小与预应力筋3的直径匹配,保证预应力筋3能够穿过通孔。

如图1和图3所示,在腹板5中提前预留有用于预应力筋3穿过的预应力筋通道2,当锚垫板1安装在腹板5上时,通孔与预设在腹板5内的预应力筋通道2能够一一对应。上锚垫板101设置在腹板5的顶部,下锚垫板102设置在腹板5的底部。预应力筋3的一端依次穿过上锚垫板101的通孔、预应力筋通道2和下锚垫板102的通孔后,由锚固装置4固定在下锚垫板 102上,预应力筋3的另一端被张拉装置张拉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后,由锚固装置4固定在上锚垫板101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实施例中,预应力筋3选用螺纹钢,锚固装置4选用与螺纹钢配合的螺母。

因在锚垫板1上的通孔附近的预紧力最大,为了防止较为集中的预紧力对其附近的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如图1或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上锚垫板101的下方和下锚垫板102的上方的通孔处安装有螺旋筋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实施例中,螺旋筋6的一端焊接在锚垫板上,另一端焊接在预应力筋3上,螺旋筋6可以提高锚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防止锚下混凝土在张拉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局部破坏。

当把所有的预紧力筋3穿过上锚垫板101的通孔、预应力筋通道2和下锚垫板102的通孔,由锚固装置4固定在下锚垫板102上,预应力筋3的另一端被张拉装置张拉施加一定的预紧力,由锚固装置4固定在上锚垫板101上后,通过灌浆孔向预应力筋通道2内压入混凝土浆液,在上下锚垫板上浇筑混凝土,将锚垫板埋入混凝土中,进而让竖向预应力筋产生的的预紧力减少或消除主拉应力,而整体式的锚垫板1可减少或消除预应力空白区,进而提高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进而对有利于建筑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锚垫板1还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组装构成,每一个连接板的一端面设置凹向另一端的凹槽8,另一端面设置与凹槽8配合的凸头7,这样就可以将每一个长板之间进行组装,并将凸头7与凹槽8的配合处焊接,进而形成整体式的锚垫板1。这样的好处是,施工方便,而且保证锚垫板为整体式的结构,最终仍能确保减少或消除预应力空白区,进而提高腹板纵向整体性和抗剪能力,进而对有利于建筑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锚垫板1均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前在工厂预制,该锚固体系结构简单, 受力合理,其施工方法(制作安装过程)简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