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270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刻,时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阶段,节能减排形式严峻,传统建筑业在耗能大、对环境扰动大等问题。因此,我国先后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号召以绿色节能建筑为主旨,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主要生产方式,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实现建筑经济积极转型升级。

现可参受授权公告号为CN2076469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吗,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在上下楼板之间的双层叠合预制板,双层叠合预制板包括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之间为浇筑混凝土层,浇筑混凝土层内设有桁架钢筋,桁架钢筋两端分别与第一预制墙板和第二预制墙板抵触,桁架钢筋的周侧设有若干U型钢筋,U型钢筋的端部浇筑在相对应的上下楼板内,U型钢筋围合成用于限位桁架钢筋插接的定位空间。

上述技术中的U型钢筋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在上下楼板内预留出定位空间,但是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上方的楼板预留处的空间内不方便浇筑,容易留下空隙,影响预制墙和楼板的连接性,导致预制墙和楼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差,使预制墙的支撑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其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增强预制墙和上楼板连接的稳定性,实现了增加预制墙支撑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对称设置的左预制板、右预制板以及设于左预制板以及右预制板之间的钢筋笼,钢筋笼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能够使钢筋笼和上下楼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组件;

连接组件包括预埋在楼板内的螺杆以及固定板,固定板贴合在钢筋笼上端的钢筋下表面,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于可供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杆穿过固定板的端部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贴合在固定板的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凸出楼板的表面,不会在楼板上造成凹陷,则在浇筑混凝土时,能够使混凝土和楼板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不会产生缝隙,从而增加预制墙和楼板得连接性,增加预制墙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和钢筋笼的钢筋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能够使固定板更好的与钢筋笼的钢筋贴合,从而增加连接组件和钢筋笼的连接性,则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能够使预制墙和楼板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靠近楼板的侧壁上覆盖有一层粘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层能够使固定板安装在上楼板时粘结在上楼板上,不会发生下坠的现象,在没有拧紧固定螺母时,不需要手扶,方便固定板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靠近钢筋笼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在钢筋笼内竖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加固组件能够增加左预制板以及右预制板和钢筋笼之间的连接性,从而增加预制墙浇筑完成后的强度,使预制墙能够更好的对楼板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加固组件包括设于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靠近钢筋笼侧壁上的两个横板,两个横板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横板的远离左预制板以及右预制板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板;

左预制板和右预制板上的横板的上表面均贴合的设有受力板,受力板和横板的长度方向互垂直,两个受力板之间设有两个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板靠近受力板的两端设置;

固定杆的两端均穿过受力板的两端,且固定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和受力板的侧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锁紧螺母,能够使两个受力板向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横板向靠近的方向运动,横板和左预制板以及右预制板固定连接,所以能够使左预制板以及右预制板与钢筋笼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增加预制墙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板,顶板和受力板的上表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和竖板以及横板构成C型的槽,方便受力板的安装,且能够增加横板和受力板的连接性,从而增加左预制板以及有预制墙板和钢筋笼的连接性,增加预制墙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受力板更加方便的进入顶板和横板之间,方便受力板的安装,提高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远离横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块能够时横板的端部形成锥形,从而使横板进入钢筋笼时不会受到钢筋笼上钢筋的阻挡,方便横板的进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预制墙和上下楼板之间设有多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预埋在上下看楼板内的多个螺杆以及贴合在钢筋笼上钢筋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于可供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杆穿过固定板的部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能够贴合在固定板的侧壁上,从而钢筋笼能够更好的和楼板连接在一起,且在浇筑完成后不会存在空隙;

2.固定板贴合在钢筋笼上钢筋的侧壁上开设于弧形槽,从而使固定板能够更好的对钢筋笼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钢筋笼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显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显加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部放大图。

图中:1、左预制板;2、右预制板;3、楼板;4、钢筋笼;5、连接组件;51、螺杆;52、固定板;53、通孔;54、固定螺母;55、弧形槽;56、粘胶层;6、加固组件;61、横板;62、受力板;621、倒角;63、竖板;631、锥形块;64、顶板;65、固定杆;66、锁紧螺母;10、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结构,如图1和土2所示,所示,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预制板1以及右预制板2;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和上下楼板3接触,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之间设有钢筋笼4,然后再浇筑混凝土10形成预制外墙,能够对楼板进行支撑。

如图3和图4所示,钢筋笼4和楼板3的接触部分设有多组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包括预埋在楼板3上的多个螺杆51以及贴合在钢筋笼4的钢筋上的固定板52,且固定板52上开设于可供螺杆51穿过的通孔53,螺杆51凸出通孔53从部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54,固定螺母54能够贴合在固定板52的表面上,则固定板52和螺杆51的配合,能够将钢筋笼4和楼板3连接在一起,且能够增加钢筋笼4和楼板3的连接性,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产生空隙,时钢筋笼4和楼板3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增加预制墙和楼板3的连接性,使预制墙能够很好的对楼板3进行支撑。

如图4所示,固定板52和钢筋笼4的钢筋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槽55,弧形槽55能够使固定板52更好的与钢筋笼4连接在一起;固定板52和楼板3之间设有粘胶层56,粘胶层56能够使固定板52粘结在楼板3上,方便固定板52的安装,提高工作的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均设有能够增加左预制板1以及右预制板2与钢筋笼4连接性的多个加固组件6,加固组件6包括两个横板61以及连接两个横板61的受力板62,且受力板62和横板61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靠近钢筋笼4的侧壁上均设有两个横板61,且横板61在横向上均匀分布,受力板62处于横板61远离左预制板1或右预制板2的端部上,横板61远离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竖板63,竖板63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顶板64,顶板64、竖板63以及横板61构成C型的槽,能够更好的和受力板62连接,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上对应的受力板62设有两个固定杆65,固定杆65的处于受力板62的两端设置,固定杆65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不同的受力板62上,且固定杆65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66,在将横板61和受力板62安装好后,转动锁紧螺母66,能够使两个受力板62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从而拉动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使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紧紧的贴合在钢筋笼4上,且浇筑完混凝土后,横板61埋在混凝土内,能够增加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和混凝土的连接性,从而增加预制墙整体的强度。

如图5和图6所示,受力板62的两端均开设有倒角621,能够减少受力板62端部的大小,便于受力板62的安装;竖板63远离横板6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块631,锥形块631能够使横板61更加方便的进入钢筋笼4中,提高安装的速度。

具体使用方式,先将钢筋笼4进行安装,通过连接组件5将钢筋笼4和楼板3连接好,然后将左预制板1和右预制板2分别贴合在钢筋笼4的钢筋笼4的两侧,然后将受力板62安装在受力板62上,再将固定杆65安装好,最后将锁紧螺母66拧紧,最后进行混凝土10的浇筑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