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2926发布日期:2019-12-06 18:5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降温装置,具体为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管片是盾构法施工重要的支撑结构物,管片夏季脱模快速降温则一直是个难点。我公司承接的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管片20082环,5号线管片11612环。管片内径5500mm,外径6200mm,壁厚350mm,宽度1200mm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其中一块封顶块(k型),二块邻接块(b型),三块标准块(a型)。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为c50,抗渗等级≥s10。

目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结构简单,不便于对管片进行安装固定和移动拿取,同时对管片的降温处理效果较差,时间过于漫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包括承重机构、降温机构与三组移动机构,所述降温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内侧,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上,所述承重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基座,且两个基座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木方,两个木方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滑轨,两个基座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设置在若干个连接板上,三组移动机构分别包括一个安装板与一个承重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两个滑轨的顶部,所述承重板固定设置在安装板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道顶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排放管道,且排放管道顶端的内壁排列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每个排气孔两侧的连通管道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风扇,所述风扇通过外接风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重板两侧的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握把,所述安装板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滑轮,且两个滑轮分别置于两个滑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正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所述安装板背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衔接杆,且衔接杆顶端的内壁远离安装板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匹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座两侧的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加固组件,且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呈l形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两侧的安装板上,两个连接杆的正面均固定设置有套筒,且两个套筒的内壁均插设有滑杆,两个滑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均连接有夹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两个挡板,且两个挡板固定设置在衔接杆两侧的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通过将管片竖直放置在承重板上,通过上面的加固组件可对其固定,避免出现倾倒破碎的情况,同时通过将连接座和另一组移动机构上的衔接杆连接固定,使得两组管片之间间距在三十厘米以上,使得水汽能够进入至管片之间,能够快速带走管片表面的热量,从而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

2、该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通过将外部冷却水雾引入至连通管道中,水雾经过排放管道和排气孔向上排出,在风扇的带动下向上吹动,和管片之间接触降温,加快其表面热量的挥发速度,大大降低了管片的冷却周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连通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的电路流程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木方;3、滑轨;4、连接板;5、连通管道;6、排放管道;7、排气孔;8、风扇;9、安装板;10、承重板;11、握把;12、连接座;13、衔接杆;14、连接杆;15、套筒;16、滑杆;17、夹板;1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片脱模快速降温施工装置,包括承重机构、降温机构与三组移动机构,降温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内侧,移动机构设置在承重机构上,承重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基座1,且两个基座1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木方2,两个木方2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滑轨3,两个基座1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4,降温机构包括连通管道5,且连通管道5设置在若干个连接板4上,三组移动机构分别包括一个安装板9与一个承重板10,安装板9设置在两个滑轨3的顶部,承重板10固定设置在安装板9的顶端,各组件之间相互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了装置的主体结构。

其中,连通管道5顶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排放管道6,且排放管道6顶端的内壁排列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7,每个排气孔7两侧的连通管道5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风扇8,风扇8通过外接风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风扇8的型号为28080ha2,外部水雾通过排放管道6上的排气孔7向上排出,在风扇8风力的带动下向上吹动,并和管片接触降温。

其中,承重板10两侧的安装板9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握把11,安装板9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滑轮,且两个滑轮分别置于两个滑轨3上,通过滑轮能够方便对管片在滑轨3上的移动。

其中,安装板9正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2,且连接座1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安装板9背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衔接杆13,且衔接杆13顶端的内壁远离安装板9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匹配设置,将衔接杆13和另一组移动机构上的连接座12相连接,并穿入螺栓固定,使得两组管片之间的间距保持在三十厘米以上。

其中,连接座12两侧的安装板9上均设置有加固组件,且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呈l形的连接杆14,两个连接杆14固定设置在连接座12两侧的安装板9上,两个连接杆14的正面均固定设置有套筒15,且两个套筒15的内壁均插设有滑杆16,两个滑杆16远离套筒15的一端均连接有夹板17,根据管片的大小在套筒15中向两侧移动滑杆16,使其带动夹板17和管片接触夹紧,进而实现对管片的固定。

其中,加固组件还包括两个挡板18,且两个挡板18固定设置在衔接杆13两侧的安装板9上,挡板18的设置方便配合夹板17对管片进行固定。

工作时,首先两组基座1、木方2和滑轨3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固定,组成了装置的底部结构,并将管片放置于安装板9的承重板10上,使得管片的一侧和挡板18接触,并在连接杆14的套筒15中滑动滑杆16,使其带动夹板17和管片接触固定,避免出现倾倒破碎的情况,并在套筒15和滑杆16中穿入螺栓固定,通过滑轮在滑轨3上滑动移动机构,使得衔接杆13和另一组上面的连接座12相连接,并穿入螺栓固定,使得两组管片之间间距在三十厘米以上,方便水汽能够进入至管片之间,能够快速带走管片表面的热量,从而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放置完成后通过将外部冷却水雾引入至连通管道5中,水雾经过排放管道6和排气孔7向上排出,在风扇8的带动下向上吹动,和管片之间接触降温,加快其表面热量的挥发速度,大大降低了管片的冷却周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且减少管片在自然环境中的停留时间,能够尽早的进入水养池进行七天水养,较为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