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0868发布日期:2019-05-03 21:48阅读:121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叠梁板施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在主体结构部分或全部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了保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与整浇结构等同,需要采取相应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装配式结构中的预制部分、现浇部分、节点等能够协同工作,并确保其受力性能等于或者高于整浇结构。

目前,竖向构件(钢筋混凝土墙、柱)现浇,而水平构件(梁、板)采用叠合梁和叠合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也是我国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通常叠合梁采用的是开口箍,在带开口箍的叠合梁吊装到位后,吊装叠合板;然后安装绑扎叠合梁顶部纵向钢筋,叠合梁开口箍部分采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封闭;这种做法一方面增加了焊接工作量,另一方面焊缝的破坏具有脆性特征,不利于结构的安全。此外,叠合梁和叠合板搭接处,需要进行封模处理,以防止漏浆;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分别在预制梁和预制板底分别预埋螺栓孔,用来固定角模板,这种做法对预埋螺栓孔精度要求高,同时施工麻烦。

即,在传统的装配式叠合梁板施工中,由于叠合板吊装过程中,叠合板伸出的钢筋会与叠合梁顶部的纵向钢筋交叉碰撞,为此叠合梁顶部钢筋事先不绑扎,待叠合板吊装完成后再绑扎叠合梁顶部钢筋,然而,为了能将叠合梁顶部钢筋安放到位,叠合梁的箍筋需要做成开口箍的形式,叠合梁顶部钢筋安放到位后再用短钢筋将开口箍焊接成封闭的箍筋,这种方法,一方面增加了焊接工作量,另一方面焊接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不利于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传统的叠合式叠合梁板施工中,叠合梁和叠合板搭接处采用预制梁和预制板上预埋螺栓孔,然后利用预埋的螺栓孔固定阴角模板(如铝合金角模或钢角模)的形式进行封模,这种方法,增加了预制构件的难度,要求预埋螺栓孔的定位要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可减少开口箍筋的使用,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

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叠合梁预制部、分别设在两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上的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和支撑在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的叠合板。

进一步的,上述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包括横、纵板块构成的l形钢构连接件和竖直螺纹连接在l形钢构连接件横板块上的竖向调节螺杆,所述竖向调节螺杆上部固定设有平板,所述平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螺纹套管和螺纹连接于水平螺纹套管的水平螺杆,所述l形钢构连接件的纵板块通过螺栓与预设于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上的预埋孔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支撑在平板上。

进一步的,上述平板上表面与叠合板下表面之间垫设有角钢模板,所述角钢模板包括了横板和纵板,所述横板即设在平板上表面与叠合板下表面之间,纵板内侧面贴在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上,所述水平螺杆内端顶压在纵板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上述叠合梁预制部包括叠合梁底钢筋、间隔设在叠合梁底钢筋上的封闭箍筋和浇筑在叠合梁预制部底部的混凝土,所述封闭箍筋的上部露在混凝土外;在浇筑混凝土前,叠合梁底钢筋与封闭箍筋的下部绑扎固定,封闭箍筋的上方悬设有辅助钢筋,封闭箍筋的上部通过箍筋固定扣与辅助钢筋连接预固定,待混凝土浇筑终凝后拆除箍筋固定扣和辅助钢筋。

进一步的,上述箍筋固定扣包括两块弧形板、一个穿设在两块弧形板上部且两端带螺母的直螺杆、一个穿设在两块弧形板下部的吊形螺杆和两个连接在吊形螺杆下部的t形螺杆,所述吊形螺杆包括横螺杆、连接在横螺杆中段的纵杆和连接在纵杆下部具有两个支脚的倒u形连接件,所述倒u形连接件的两个支脚穿接有t形螺杆,两个t形螺杆的头端相对设置,所述辅助钢筋夹设在两块弧形板之间,所述封闭箍筋的上部钢筋条夹设在两t形螺杆的头端之间。

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制作若干个箍筋固定扣;

第二步,按现有传统做法制作模板、绑扎叠合梁底钢筋与箍筋的下部,箍筋上部钢筋条暂时不绑扎,而是采用箍筋固定扣固定箍筋的,即首先将箍筋固定扣穿在一根辅助钢筋上,然后根据间隔设置箍筋的位置调整箍筋固定扣的位置,调整到位后拧紧直螺杆和吊形螺杆上横螺杆的螺母,即固定好箍筋固定扣,然后将辅助钢筋固定在模板上,通过调整拧紧箍筋固定扣上的t形螺杆,使其头端固定箍筋,最后浇筑叠合梁底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筋固定扣,养护到一定龄期后,拆除模板形成带封闭箍筋的预制叠合梁;

第三步:按现有传统做法加工预制叠合板;

第四步:将叠合板及带封闭箍筋的叠合梁预制部运输在施工现场,在竖向构件(墙或柱)施工完成后,将叠合梁顶部的纵向钢筋穿进封闭箍筋,并将梁顶纵向钢筋临时固定于箍筋一侧,在叠合梁截面够大时也可将梁顶纵向钢筋临时固定于箍筋的中间,梁顶纵向钢筋的临时固定采用铁丝将纵向钢筋绑扎箍筋上即可,绑扎4-5处即可;

第五步:按现有常规的做法,将临时固定梁顶纵向钢筋后的叠合梁吊装安装形成两相对设置的叠合梁预制部;

第六步:在叠合梁安装固定好之后,利用预先预埋在叠合梁相对面上的预埋孔,通过螺栓固定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在叠合板吊装前,将一个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放置于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通过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的竖向螺杆调节高度,使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的顶面刚好处于叠合板底标高处,钢或铝合金角模板的长度与叠合梁长度相同,通过拧紧叠合板标高调整装置的水平调节螺杆,在水平方向顶紧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

第七步:分别吊装叠合板,放置于角钢或铝合金角模板上,然后按现有常规方法进行叠层混凝土的浇筑。

进一步的,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在叠合梁预制部长度方向上布置的间距或个数根据每块叠合板的宽度确定,每块叠合宽度至少设置有2个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

本发明显著优点有3个:

(1)将叠合梁顶部钢筋预先安装,减少开口箍筋的使用,加快了施工速度;

(2)实现叠合板在施工中的快速安装定位;

(3)实现叠合板和叠合梁搭接处的快速灵活封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与叠合梁预制部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3是叠合梁预制部连接纵向钢筋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模板、叠合梁预制部、辅助钢筋和箍筋固定扣的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5是箍筋固定扣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7是箍筋固定扣与辅助钢筋和箍筋上部钢筋条连接的侧视构造示意图;

图8是图3垂直于辅助钢筋轴心线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9是叠合梁预制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平板与水平螺纹套管的连接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叠合梁预制部1、分别设在两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上的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2和支撑在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的叠合板3。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2包括横、纵板块构成的l形钢构连接件4和竖直螺纹连接在l形钢构连接件横板块11上的竖向调节螺杆5,所述竖向调节螺杆5上部固定设有平板6,所述平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螺纹套管7和螺纹连接于水平螺纹套管的水平螺杆8,所述l形钢构连接件的纵板块9通过螺栓10与预设于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上的预埋孔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3支撑在平板上。

进一步的,上述平板上表面与叠合板下表面之间垫设有角钢模板12,所述角钢模板包括了横板13和纵板14,所述横板13即设在平板上表面与叠合板下表面之间,纵板14内侧面贴在叠合梁预制部相对面a上,所述水平螺杆8内端顶压在纵板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上述叠合梁预制部1包括叠合梁底钢筋15、间隔设在叠合梁底钢筋上的封闭箍筋16和浇筑在叠合梁预制部底部的混凝土17,所述封闭箍筋的上部露在混凝土外;在浇筑混凝土前,叠合梁底钢筋与封闭箍筋的下部绑扎固定,封闭箍筋16的上方悬设有辅助钢筋18,辅助钢筋18两端支撑在模板b上,封闭箍筋16的上部通过箍筋固定扣19与辅助钢筋18连接预固定,待混凝土浇筑终凝后拆除箍筋固定扣19和辅助钢筋18。

进一步的,上述箍筋固定扣19包括两块弧形板20、一个穿设在两块弧形板上部且两端带螺母的直螺杆21、一个穿设在两块弧形板下部的吊形螺杆22和两个连接在吊形螺杆下部的t形螺杆23,所述吊形螺杆22包括横螺杆24、连接在横螺杆中段的纵杆25和连接在纵杆下部具有两个支脚的倒u形连接件26,所述倒u形连接件的两个支脚穿接有t形螺杆23,两个t形螺杆的头端27相对设置,所述辅助钢筋18夹设在两块弧形板20之间,所述封闭箍筋的上部钢筋条28夹设在两t形螺杆的头端27之间。

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由于叠合梁采用采用了封闭箍筋,与传统开口箍筋相比,减少了大量的焊接工作量,而且避免了箍筋焊接带来的潜在的脆性破坏的缺点。发明所提出的叠合板标高调整装置,同时具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调节功能,同时可以作为角模板的支点,安装和拆除灵活方便。

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梁板安装辅助装置的施工方法,

第一步,制作若干个箍筋固定扣;

第二步,按现有传统做法制作模板b、绑扎叠合梁底钢筋与箍筋的下部,箍筋上部钢筋条暂时不绑扎,而是采用箍筋固定扣固定箍筋的,即首先将箍筋固定扣穿在一根辅助钢筋18(辅助钢筋18两端支撑在模板b上)上,然后根据间隔设置箍筋的位置调整箍筋固定扣的位置,调整到位后拧紧直螺杆和吊形螺杆上横螺杆的螺母,即固定好箍筋固定扣,然后将辅助钢筋固定在模板上,通过调整拧紧箍筋固定扣上的t形螺杆,使其头端固定箍筋,最后浇筑叠合梁底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筋固定扣,养护到一定龄期后,拆除模板形成带封闭箍筋的预制叠合梁;

第三步:按现有传统做法加工预制叠合板;

第四步:将叠合板及带封闭箍筋的叠合梁预制部运输在施工现场,在竖向构件(墙或柱)施工完成后,将叠合梁顶部的纵向钢筋29穿进封闭箍筋16,并将梁顶纵向钢筋临时固定于箍筋一侧,在叠合梁截面够大时也可将梁顶纵向钢筋临时固定于箍筋的中间,梁顶纵向钢筋的临时固定采用铁丝将纵向钢筋绑扎箍筋上即可,绑扎4-5处即可;

第五步:按现有常规的做法,将临时固定梁顶纵向钢筋后的叠合梁吊装安装形成两相对设置的叠合梁预制部;

第六步:在叠合梁安装固定好之后,利用预先预埋在叠合梁相对面上的预埋孔,通过螺栓固定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在叠合板吊装前,将一个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放置于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通过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上的竖向螺杆调节高度,使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的顶面刚好处于叠合板底标高处,钢或铝合金角模板的长度与叠合梁长度相同,通过拧紧叠合板标高调整装置的水平调节螺杆,在水平方向顶紧角钢模板或铝合金角模板;

第七步:分别吊装叠合板,放置于角钢或铝合金角模板上,然后按现有常规方法进行叠层混凝土的浇筑。

进一步的,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在叠合梁预制部长度方向上布置的间距或个数根据每块叠合板的宽度确定,每块叠合宽度至少设置有2个叠合板标高调节装置。

本发明显著优点有3个:

(4)将叠合梁顶部钢筋预先安装,减少开口箍筋的使用,加快了施工速度;

(5)实现叠合板在施工中的快速安装定位;

(6)实现叠合板和叠合梁搭接处的快速灵活封模。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