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2792发布日期:2019-09-21 01:5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

混合结构房屋中,墙体除了承担屋(楼)盖传来的竖向压力以及本身的自重外,还承担风、地震引起的水平力。砌体结构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相平行的墙体受到平面内地震剪力的作用,在地震剪力以及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当该墙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时,墙体就会产生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砌体结构由于墙体之间、墙体与楼盖之间以及结构其它部位之间连接不牢是造成震害的重要原因。交叉斜裂缝是典型的剪切裂缝。现有的墙体结构大多是刚性的,在受到地震的激励时,墙体抗剪承载力不够,在承受较大的水平力时,就会出现这样的裂缝,因此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成为了建筑工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在受到地震等外力的作用过程中,可以保护墙体的主体结构不受破坏,从而防止了房屋的倒塌,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所述墙体包括抗震组件、外墙板和内墙板,所述外墙板和与内墙板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一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外墙板或/和内墙板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抗震组件的安装部,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抗震组件压紧于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所述抗震组件由若干墙块单元和减震装置拼装而成,所述墙块单元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墙体所在平面内,相邻两个墙块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装置,所述安装部用于至少一个墙块单元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可相对运动并进行减震的两端,所述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墙块单元铰接,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墙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在纵向相邻的两个墙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器。

进一步,所述阻尼器包括外壳、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中间板,所述外壳呈桶状且内部填充有阻尼液,所述中间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均开设有阻尼孔,所述中间板设置在外壳内将所述外壳内腔分为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可沿外壳的轴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活塞且从所述外壳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活塞且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端均连接至万向接头,所述阻尼器通过两万向接头分别与相邻两个墙块单元铰接。

进一步,所述万向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墙块单元均包括钢筋骨架以及一体浇筑于钢筋骨架外的墙块单元本体,所述墙块单元本体与阻尼器连接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所述凹槽露出墙块单元本体部分形成用于连接所述阻尼器的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墙块单元为矩形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为在所述外墙板或/和内墙板相对一侧的侧面上开设的台阶,所述台阶同时开设于外墙板或/和内墙板的上下两端,位于墙体上部和下部的墙块单元通过所述台阶定位。

进一步,在所述外墙板或/和内墙板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墙块单元安装槽,所述墙块单元安装槽的形状与墙块单元的外形相适应并用于安装墙体中部的墙块单元。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螺栓,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的四个角处对应设置有阶梯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分别穿过外墙板和内墙板上的阶梯孔并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均为混凝土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配式建筑墙体,抗震组件由若干墙块单元和减震装置拼装而成,所述墙块单元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墙体所在平面内,相邻两个墙块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装置。在受到地震的激励时,忽略外墙板和内墙板的破坏,抗震组件作为墙板的主体,相邻两个墙块单元之间错动,使得两者之间的主拉应力通过减震装置减震,并且在本发明中,减震装置的方向可以为多个方向,以柔性的减震力消耗各个方向的剪切力,可以防止墙体的直接破坏,保护了墙体的主体结构不受破坏,从而防止了房屋的倒塌,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墙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抗震组件在两种受力情况下的减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抗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所述墙体包括抗震组件3、外墙板1和内墙板2,所述外墙板1和与内墙板2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一连接组件6连接,在所述外墙板1或/和内墙板2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抗震组件3的安装部,所述外墙板1和内墙板2通过所述连接组件6将所述抗震组件3压紧于外墙板1和内墙板2之间,所述抗震组件3由若干墙块单元301和减震装置拼装而成,所述墙块单元30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墙体所在平面内,相邻两个墙块单元3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装置,所述安装部用于至少一个墙块单元301的安装固定。本发明装配式建筑墙体,在受到地震的激励时,忽略外墙板1和内墙板2的破坏,抗震组件3作为墙板的主体,相邻两个墙块单元之间错动,使得两者之间的主拉应力通过减震装置减震,并且在本发明中,减震装置的方向可以为多个方向,以柔性的减震力消耗各个方向的剪切力,可以防止墙体的直接破坏,保护了墙体的主体结构不受破坏,从而防止了房屋的倒塌,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可相对运动并进行减震的两端,所述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墙块单元301铰接,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墙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4,在纵向相邻的两个墙块单元301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器5。本发明铰接的方式,用于限制阻尼器在墙板所在平面内转动,可以使墙板收到地震激励传递地力顺利通过减震装置减震,防止受力不稳导致减震失效,减震装置在两个交接点之间可以伸长或者缩短的方式设置,这样就可以适应墙块单元301之间的错动和挤压变形,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采用本发明实施中的墙体,在固定抗震组件3后,上部墙块单元的上端与外墙板1和内墙板2的上端面齐平,下部墙块单元的下端与外墙板1和内墙板2的下端面齐平,墙块单元301可以是预制的,因此可以根据墙体面积的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墙块单元301和减震装置,将其拼凑成整体的墙体,可以适应多种规格的墙体面积,更加适应现代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第一阻尼器4为例,所述第一阻尼器4包括外壳408、第一连接杆401、第二连接杆402、第一活塞403、第二活塞404以及中间板405,所述外壳408呈桶状且内部填充有阻尼液406,所述中间板405、第一活塞403和第二活塞404上均开设有阻尼孔,所述中间板405设置在外壳408内将所述外壳408内腔分为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塞403和第二活塞404分别可沿外壳408的轴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401连接第一活塞403且从所述外壳408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连接杆402连接第二活塞404且从所述外壳408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的外端均连接至万向接头407,所述阻尼器4通过两万向接头407分别与相邻两个墙块单元301铰接。采用本发明第一阻尼器4,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阻尼器4的轴向垂直于墙块单元的连接侧面,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均是可伸缩的,因此可以沿着其轴向双向来回运动实现减震,可以很方便地与墙块单元连接,解决了装置减震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铰接的方式,用于限制阻尼器在墙板所在平面内转动,可以使墙板收到地震激励传递地力顺利通过减震装置减震,防止受力不稳导致减震失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接头407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防止因为固定长度导致装配不方便的问题,使得各个阻尼器之间的阻尼器在初始位置时阻尼力相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墙块单元301均包括钢筋骨架3011以及一体浇筑于钢筋骨架3011外的墙块单元本体3012,所述墙块单元本体3012与阻尼器连接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钢筋骨架3011通过所述凹槽露出墙块单元本体3012部分形成用于连接所述阻尼器的连接部。采用这样的方式,连接更为稳定,减少了墙块单元本体3012的局部受力,使其受力更为均匀,增加了抗震组件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墙块单元301为矩形的块状结构,采用矩形块,浇筑更为简单,减少了预制成本,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在所述外墙板1或/和内墙板2相对一侧的侧面上开设的台阶7,所述台7阶同时开设于外墙板1或/和内墙板2的上下两端,位于墙体上部和下部的墙块单元通过所述台阶7定位。在减震装置的预应力作用下,台阶7用于抗震组件3的竖向定位和固定,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外墙板1或/和内墙板2相对一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墙块单元安装槽8,以外墙板1为例,所述墙块单元安装槽8的形状与墙块单元301的外形相适应并用于安装墙体中部的墙块单元。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杆601和螺栓602,所述外墙板1和内墙板2的四个角处对应设置有阶梯孔,所述连接杆601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601分别穿过外墙板1和内墙板2上的阶梯孔并通过所述螺栓602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墙板1和内墙板2均为混凝土板。即使受到强烈地震的激励,地震传递作用力于整个墙体,由于外墙板1和内墙板2均是硬性接触的,因此墙体在受到地震破坏后,首先是破坏外墙板1和内墙板2,减少了外墙板1和内墙板2对抗震组件3力的传递,减少了抗震组件3被破坏的可能,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图7、8为本发明抗震组件在两种受力情况下的减震示意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