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76977发布日期:2019-11-29 22:2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外保温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不仅能节约大量能源,还能给住户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目前,外墙外保温板主要采用粘结和锚固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墙体上,其中,锚固方式多采用锚固件闯过保温板直接固定,该方式虽然施工简单,但对于发泡陶瓷保温板、发泡水泥保温板等脆性材料,很容易在钻孔时引起内部破坏,从而导致上述保温板长期使用后容易从墙体脱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在台风天气受到较大风压时;粘结方式多采用通过水泥砂浆与墙体粘结,由于大多保温板的材质与墙体几乎不同,长期使用时保温板容易从墙体脱落,尤其是表面荷载过大的大尺寸保温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通过组合不同强度和不同形状的保温材料使复合保温板长期可牢固地固定在墙体上。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它包括复合保温部件和设置在复合保温部件内侧的纤维水泥板,所述复合保温部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保温部件、第二固定部件、第二保温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与第二固定部件间隔预设距离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一梯形腔,所述第一保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形腔内,且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梯形腔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与第三固定部件间隔预设距离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二梯形腔,所述第二保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腔内,且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梯形腔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均通过聚合物水泥砂浆与纤维水泥板连接,其抗压强度均大于第一保温部件或第二保温部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大于第一保温部件或第二保温部件的抗拉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还包括多个锚栓,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和纤维水泥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锚栓穿过通孔将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固定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下侧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三固定部件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上侧面为倾斜面。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墙体基层:粉刷墙体基层使得墙体保持清洁,待墙体基层干燥后,剔除墙体基层凸起、空鼓酥松部位,防止墙体基层表面出现粉化、起皮现象;

2)弹线分隔:应设垂直和水平线为平直基准,安装设计排布图的分隔方案,在墙体上弹出安装复合保温板的控制线;

3)粘贴复合保温板:配制粘结砂浆,并通过粘结砂浆将复合保温板粘贴在墙体上,粘贴时应均匀揉捏复合保温板,使粘结砂浆与墙面触摸紧密,并与相邻复合保温板齐平,粘结砂浆挤出时用铲刀刮平,确保粘结密实;

4)钻孔:分别在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第三固定部件和纤维水泥板上钻孔,钻头穿过复合保温板进入墙体以形成复合保温板上的通孔和墙体上相应的盲孔;

5)安装锚固件:分别在每块复合保温板的通孔内安装锚固件,锚固件穿过通孔将复合保温板固定在墙体上。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将多个抗压强度较高且横截面为梯形的固定部件粘结在纤维水泥板上,并通过相邻的固定部件组合形成“内大外小”的梯形腔使保温部件固定在纤维水泥板上,同时,复合保温板安装时一方面通过纤维水泥板与墙体粘结,粘结性能较好,另一方面锚固件穿过固定部件和纤维水泥板上的通孔将复合保温板固定在墙体上,保温部件内部不会破坏,长期使用后不易从墙体脱落;

(2)利用纤维水泥板超强粘结性能的特性,复合保温板通过纤维水泥板与墙体粘结实现整块保温板与墙体的牢固粘结,复合保温板中的保温材料无需与墙体粘结,进一步加强了复合保温板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个固定部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第一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第二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保温部件或第二保温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位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三固定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固定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聚合物水泥砂浆,2-第一固定部件,3-第一保温部件,4-纤维水泥板,5-第二固定部件,6-第二保温部件,7-第三固定部件,8-锚栓,9-墙体,10-普通砂浆,11-第一梯形腔,12-第二梯形腔,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它包括复合保温部件和设置在复合保温部件内侧的纤维水泥板4,所述纤维水泥板厚度最好为2.5mm~5mm。

所述复合保温部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第一保温部件3、第二固定部件5、第二保温部件6和第三固定部件7,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与第二固定部件5间隔预设距离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一梯形腔11,所述第一保温部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形腔内,且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梯形腔相对应,即第一保温部件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梯形腔的形状大小相同或相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与第三固定部件7间隔预设距离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二梯形腔12,所述第二保温部件6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腔内,且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梯形腔相对应,即第二保温部件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梯形腔的形状大小相同或相近。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下侧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三固定部件7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一固定部件的下侧面和第二固定部件的上侧面组合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一梯形腔11,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与第三固定部件7间隔预设距离形成“内大外小”的第二梯形腔12,第一保温部件设置在第一梯形腔中,并通过第一梯形腔“内大外小”的约束固定在水泥纤维板上,第二保温部件设置在第二梯形腔中,并通过第二梯形腔“内大外小”的约束固定在水泥纤维板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性能,第一保温部件与第一梯形腔的缝隙处和第二保温部件与第二梯形腔的缝隙处可通过保温胶密封。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第二固定部件5和第三固定部件7均通过聚合物水泥砂浆1与纤维水泥板连接,其抗压强度均大于第一保温部件或第二保温部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大于第一保温部件或第二保温部件的抗拉强度。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板安装在墙体上时,通常采用粘结和锚固相结合的方式,锚固时,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越大,钻孔时内部破坏越小,长期使用时更不易从墙体脱落,粘结时,由于保温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材质几乎不相近,保温板粘结后长期使用容易从墙体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将保温板分为固定部件、保温部件和粘结部件,固定部件主要用于固定保温部件和将复合保温板牢固地锚固到墙体上,选用时应重点考虑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可采用混凝土部件、纤维水泥部件等材料,在外墙节能指标要求较高的地区使用时还应兼顾其保温性能,可采用中密度硅酸钙板、高密度硅酸钙板等材料,保温部件主要用于墙体保温,选用时应重点考虑其保温性能,保温部件主要用于墙体保温,无需重点考虑其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可采用岩棉板、泡沫混凝土板、发泡水泥板、发泡陶瓷保温板等材料,粘结部件主要用于将复合保温板粘结在墙体上,且长期使用不易从墙体脱落,应重点考虑材质与墙体几乎相同,可采用纤维水泥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复合保温板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加工时,先加工预设形状的各部件,然后依次在纤维水泥板4上安装第一固定部件2、第一保温部件3、第二固定部件5、第二保温部件6和第三固定部件7,加工完成后复合保温板作为整块板进行安装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第二固定部件5和第三固定部件7均可采用混凝土、中密度硅酸钙板、高密度硅酸钙板、纤维水泥板等高强度材料,所述第一保温部件和第二保温部件可采用岩棉板、泡沫混凝土板、发泡水泥板、发泡陶瓷保温板、聚氨酯板、聚苯板等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还包括多个锚栓8,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第二固定部件5和第三固定部件7和纤维水泥板4上均设有多个通孔13,所述通孔13包括复合保温板上同一位置钻孔后固定部件上的通孔和纤维水泥板上的通孔,所述锚栓8穿过通孔13将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固定在墙体9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复合保温板采用粘结和锚固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墙体上,粘结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可采用普通砂浆或其他粘结材料,锚固时应注意复合保温板上的钻孔位置,应在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的固定部件及其对应的纤维水泥板上钻孔,以防止保温部件内部破坏。

在上述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建筑外墙用复合保温板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墙体基层:粉刷墙体基层使得墙体保持清洁,待墙体基层干燥后,剔除墙体基层凸起、空鼓酥松部位,防止墙体基层表面出现粉化、起皮现象;

2)弹线分隔:应设垂直和水平线为平直基准,安装设计排布图的分隔方案,在墙体上弹出每块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和每根支撑结构的安装控制线;

3)粘贴复合保温板:配制粘结砂浆,并通过粘结砂浆将复合保温板粘贴在墙体上,粘贴时应均匀揉捏复合保温板,使粘结砂浆与墙面触摸紧密,并与相邻复合保温板齐平,粘结砂浆挤出时用铲刀刮平,确保粘结密实;

4)钻孔:分别在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和纤维水泥板上钻孔,钻头穿过复合保温板进入墙体以形成复合保温板上的通孔和墙体上相应的盲孔;

5)安装锚固件:分别在每个复合保温板的通孔内安装锚固件,锚固件穿过通孔将复合保温板固定在墙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复合保温板后续的其他安装步骤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板相同,这里不在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发明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