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38119发布日期:2020-04-17 22:12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隔墙板是指《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规定的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隔墙板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板、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钢丝(钢丝网)增强水泥条板、轻混凝土条板、复合夹芯轻质条板等等。全称是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作为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主要材料。

申请公布号为cn1104245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膨石内隔墙板及组合墙,所述装配式膨石内隔墙板包括预压力装置、滑槽和膨石内隔墙块,所述预压力装置安装在所述膨石内隔墙块的上端,所述滑槽安装在所述膨石内隔墙块的下端;所述膨石内隔墙块的外形为窄条块,所述膨石内隔墙块包括中间板和边板;所述中间板设置在所述边板中间;所述中间板用于连接的一侧边设置有榫头,用于连接的另一侧设置有卯槽;所述边板与所述中间板连接的一侧边设置有卯槽或榫头,另一侧边为平面。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相邻的膨石内隔墙板仅通过卯槽和榫头拼接至一起,当发生地震时,将会导致相邻的膨石内隔墙板之间连接不牢固和连接不稳定的情况,降低了装配式内隔墙的拼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连接稳定性好的装配式内隔墙。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墙体,相邻的所述墙体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的卯槽和榫头,每个所述墙体的四角均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密封槽的两端均贯穿墙体设置,相邻的所述墙体相背离的两面上的密封槽呈相互连通设置,相邻的所述墙体相背离的两面上的密封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相邻的墙体固定至一起的第一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相邻的墙体固定时,通过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朝向相邻的墙体相背离的两面的密封槽内移动,此时通过第一固定件将相邻的墙体固定至一起,第一固定件可将相邻的墙体固定至一起,使得多个墙体被固定至一起,使得多个墙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整个装配式内隔墙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装配式内隔墙的安装效果;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对相邻的墙体的拼接缝起到密封的效果,从而防止热量或噪音沿相邻的墙体之间的拼接缝通过,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墙体之间的安装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均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位于第一连接板两侧的杆体,所述杆体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板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两侧的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且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杆内的伸缩杆,相邻的所述墙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供两侧固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密封槽内,所述固定杆的内壁和伸缩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将伸缩杆固定至固定杆内任意位置的第二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杆插接至通孔内,此时带动第二连接板上的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通过第二固定件将伸缩杆固定至固定杆内,因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使得杆体将相邻的墙体固定至一起,采用固定杆和伸缩杆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并且通过第二固定件可将伸缩杆固定至固定杆内任意位置,使得固定杆和伸缩杆可对不同厚度的相邻的墙体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固定件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内的凸缘,所述凸缘的一边连接至固定杆的内壁上,另一边朝向第一连接板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所述伸缩杆的外壁上沿伸缩杆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的弹性杆,多个所述弹性杆沿伸缩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弹性杆的一端连接至伸缩杆上,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板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凸缘与固定杆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弹性杆移入的卡接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动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时,弹性杆可抵抗自身的弹力通过凸缘,当弹性杆通过凸缘后,弹性杆可因自身的弹力恢复原状,从而使得弹性杆移入至凸缘与固定杆内壁的卡接空间内,通过带动多个弹性杆卡接至任意一个凸缘与固定杆之间的卡接空间内,使得伸缩杆被固定至固定杆内任意位置,将伸缩杆带动多个弹性杆插接至固定杆内即可完成对伸缩杆的自动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安装装配式内隔墙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且位于每个杆体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开口,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且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开口内,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背离的面抵接的抵接板,所述凸缘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抵接至密封槽内时,可通过抵接板带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转动,此时伸缩杆可带动多个弹性杆于卡接空间内沿螺旋状的凸缘移动,从而使得杆体两端的抵接板带动两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抵紧至密封槽内,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密封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相邻的墙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且位于每个第一固定件的两个杆体之间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两侧所述开口连通设置,所述条形孔内且位于条形孔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两侧杆体的面上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块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圈,所述固定杆穿设且固定连接于连接圈内,所述伸缩杆穿设且转动连接于连接圈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杆体于条形孔内移动,此时弹簧被拉动至拉伸状态,带动条形孔两端的杆体分别穿过相邻墙体的通孔,使得相邻的墙体可抵抗弹簧的弹力抵接至一起,并且带动榫头抵紧至卯槽内,进一步减小了相邻的墙体拼接后的缝隙,提高了相邻的墙体之间的拼接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墙体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块与杆体之间且位于弹簧所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端连接至固定块上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插接杆,所述连接圈设置在插接杆远离安装杆的端部,所述弹簧位于连接杆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安装杆和插接杆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簧拉伸和压缩时可带动插接杆于安装杆内移动,使得安装杆和插接杆对弹簧的拉伸和压缩起到导向的效果,防止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倾斜,从而防止弹簧带动杆体倾斜,间接提高了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的插接效果,并且可防止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倾斜,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抵接至密封槽内的抵接效果,提高了相邻的墙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背离的面上且位于条形孔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条型凹槽用于供整个抵接板移入,所述抵接板沿条型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型凹槽的设置可供整个抵接板移入,从而防止抵接板对后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抹灰或装饰板的安装造成影响,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相邻的墙体固定后的美观度。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连接稳定性好的装配式内隔墙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安装方法,包括装配式内隔墙,包括:

s1:将相邻的墙体带动卯槽和榫头插接配合,使得相邻的墙体拼接至一起;

s2: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插接杆于安装杆内移动,使得弹簧被拉动至拉伸状态,此时带动杆体穿过条形孔,带动杆体两端的抵接板移入至条形凹槽内;

s3:首先通过第一连接板带动固定杆穿过通孔,此时两侧固定杆可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相邻的墙体抵接至一起,带动第一连接板移入至相邻的墙体连通的密封槽内;

s4:此时带动第二连接板上的伸缩杆穿过通孔并带动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弹性杆可抵抗自身的弹力通过凸缘,当弹性杆通过凸缘时,弹性杆可因自身的弹力恢复原状,从而带动弹性杆卡接至凸缘与固定杆内壁之间的卡接空间内,使得伸缩杆被固定至固定杆内;

s5:通过带动伸缩杆于连接圈内转动,使得伸缩杆带动多个弹性杆于卡接空间内沿螺旋状的凸缘移动,使得固定杆和伸缩杆上的抵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墙体夹紧;

s6:相邻的墙体可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榫头抵紧至卯槽内,并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对相邻的墙体的拼接缝密封,从而完成相邻的墙体之间的安装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中,卯槽和榫头的设置提高了相邻的墙体之间的密封性;步骤s2中,相邻的墙体可抵抗弹簧的弹力拼接至一起,从而带动榫头抵紧至卯槽内,使得相邻的墙体被固定至一起,提高了多个墙体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步骤s3中,第一连接板的设置可对相邻墙体的拼接缝起到密封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内隔墙的密封性;步骤s4中,凸缘和弹性杆可设置可使得伸缩杆固定至固定杆内,从而使得杆体将相邻的墙体固定至一起,防止相邻的墙体在拼接后脱离,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墙体之间的拼接效果;步骤s5中,螺旋状的凸缘可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墙体夹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相邻的墙体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拉动弹簧至拉伸状态,此时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杆和伸缩杆穿过相邻的墙体的通孔,带动伸缩杆插接至固定杆内,使得弹性杆卡接至凸缘与固定杆内壁的卡接空间内,相邻的墙体可抵抗弹簧的弹力拼接至一起,减小了相邻的墙体在拼接后的拼接缝,并且多个墙体可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被固定至一起形成整体,从而提高了整个装配式内隔墙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装配式内隔墙的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凸缘、弹性杆和弹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用于展示凸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卯槽;111、榫头;112、通孔;12、密封槽;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杆体;151、固定杆;152、伸缩杆;153、凸缘;154、弹性杆;155、卡接空间;16、开口;161、抵接板;162、条形孔;163、固定块;164、弹簧;165、连接圈;17、连接杆;171、安装杆;172、插接杆;18、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墙体1,相邻的墙体1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的卯槽11和榫头111。

结合图1和图2,每个墙体1的四角均开设有密封槽12,密封槽12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每个密封槽12的两端均贯穿墙体1设置,相邻的墙体1相背离的两面上的密封槽12呈相互连通设置,相邻的墙体1相背离的两面上的密封槽1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固定至相邻的墙体1上,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上沿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至一起的第一固定件。

结合图1和图2,每个第一固定件均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之间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3两侧的杆体15,杆体15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板13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3两侧的固定杆151,第二连接板14上且位于第二连接板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杆151内的伸缩杆152,相邻的墙体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供两侧固定杆151穿过的通孔112,通孔112位于密封槽12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固定件设置为穿设且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3、墙体1和第二连接板14内的螺栓,采用螺栓同样可将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固定至相邻的墙体1的密封槽12内。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伸缩杆152固定至固定杆151内,从而使得杆体15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至一起,并且带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对相邻的墙体1的拼接处密封,在固定杆151的内壁和伸缩杆15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将伸缩杆152固定至固定杆151内任意位置的第二固定件。

结合图3和图4,第二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51内的凸缘153,凸缘153的一边连接至固定杆151的内壁上,另一边朝向第一连接板13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伸缩杆152的外壁上沿伸缩杆152的周向位置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的弹性杆154,多个弹性杆154沿伸缩杆15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弹性杆154的一端连接至伸缩杆152上,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板14所在的位置倾斜延伸设置,凸缘153与固定杆15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供弹性杆154移入的卡接空间155。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伸缩杆152插接且螺纹连接于固定杆151内,通过带动伸缩杆152于固定杆151内转动,使得伸缩杆152被固定至固定杆151内,从而使得杆体15完成对相邻的墙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

当需要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至一起时,将第一连接板13带动固定杆151插接至墙体1上的通孔112内,带动第二连接板14上的伸缩杆152朝向墙体1上的通孔112内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板14带动伸缩杆152插接至固定杆151内,当弹性杆154通过凸缘153时,弹性杆154抵抗自身的弹力朝向伸缩杆152移动,当弹性杆154通过凸缘153后,弹性杆154可因自身的弹力恢复原位,从而使得弹性杆154因自身的弹力卡接至凸缘153与固定杆151内壁之间的卡接空间155内,使得伸缩杆152固定至固定杆151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两侧的杆体15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至一起,使得多个墙体1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整个装配式内隔墙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了装配式内隔墙的安装效果;将伸缩杆152带动弹性杆154插接至固定杆151内即可完成对伸缩杆152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带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将相邻的墙体1夹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墙体1的固定效果,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上且位于每个杆体15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开口16,杆体15的两端分别穿设且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上的开口16内,杆体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相背离的面抵接的抵接板161,凸缘153沿固定杆151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在固定杆151内。

当将伸缩杆152带动弹性杆154卡接至凸缘153与固定杆151内壁之间的卡接空间155内后,通过带动伸缩杆152于第二连接板14上转动,此时伸缩杆152可带动多个弹性杆154位于卡接空间155内沿螺旋状的凸缘153移动,从而使得伸缩杆152朝向固定杆151内移动,使得杆体15两端的抵接板161带动两侧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将相邻的墙体1夹紧,提高了对多个墙体1的固定效果,并且当需要将伸缩杆152于固定杆151内取出时,通过带动伸缩杆152于固定杆151内转动,带动弹性杆154沿着螺旋状的凸缘153移出固定杆151,使得在破坏弹性杆154的情况下将伸缩杆152于固定杆151内移出。

结合图2和图3,为了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两侧的杆体15将相邻的墙体1拉紧,从而减小相邻的墙体1在拼接后的拼接缝的宽度,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上且位于每个第一固定件的两个杆体15之间均开设有条形孔162,条形孔162与两侧开口16连通设置,条形孔162内且位于条形孔162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块163,固定块163朝向两侧杆体15的面上均设置有弹簧164,弹簧164远离固定块16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圈165,固定杆151穿设且固定连接于连接圈165内,伸缩杆152穿设且转动连接于连接圈165内。

当需要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时,首先带动固定杆151和伸缩杆152于条形孔162内移动,带动弹簧164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带动固定杆151和伸缩杆152插接至墙体1上的通孔112内,因弹簧164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两侧的杆体15抵抗弹簧164的弹力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侧杆体15带动相邻的墙体1相互靠近,使得墙体1带动榫头111抵紧至卯槽11内,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墙体1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多个墙体1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弹簧164在拉伸和压缩时倾斜,从而防止弹簧164带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两侧的杆体15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相邻的墙体1的固定效果,在固定块163与杆体15之间且位于弹簧164所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端连接至固定块163上的安装杆171,安装杆171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插接杆172,连接圈165设置在插接杆172远离安装杆171的端部,弹簧164位于连接杆17内,弹簧16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安装杆171和插接杆172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结合图2和图3,通常相邻的墙体1固定后需要在墙面的表面进行墙面抹灰、安装装饰板或贴墙纸等等,为了防止抵接板161对墙面抹灰、装饰板或墙纸造成影响,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相背离的面上且位于条形孔162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条形凹槽18,条形凹槽18沿条形孔162的长度方向设置,条型凹槽用于供整个抵接板161移入,抵接板161沿条型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条形凹槽18内。

一种装配式内隔墙安装方法,包括上述的装配式内隔墙,包括:

s1:将相邻的墙体1带动卯槽11和榫头111插接配合,使得相邻的墙体1拼接至一起;

s2:通过抵抗弹簧164的弹力带动插接杆172于安装杆171内移动,使得弹簧164被拉动至拉伸状态,此时带动杆体15穿过条形孔162,带动杆体15两端的抵接板161移入至条形凹槽18内;

s3:首先通过第一连接板13带动固定杆151穿过通孔112,此时两侧固定杆151可抵抗弹簧164的弹力带动相邻的墙体1抵接至一起,带动第一连接板13移入至相邻的墙体1连通的密封槽12内;

s4:此时带动第二连接板14上的伸缩杆152穿过通孔112并带动伸缩杆152插接至固定杆151内,弹性杆154可抵抗自身的弹力通过凸缘153,当弹性杆154通过凸缘153时,弹性杆154可因自身的弹力恢复原状,从而带动弹性杆154卡接至凸缘153与固定杆151内壁之间的卡接空间155内,使得伸缩杆152被固定至固定杆151内;

s5:通过带动伸缩杆152于连接圈165内转动,使得伸缩杆152带动多个弹性杆154于卡接空间155内沿螺旋状的凸缘153移动,使得固定杆151和伸缩杆152上的抵接板161带动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将墙体1夹紧;

s6:相邻的墙体1可抵抗弹簧164的弹力带动榫头111抵紧至卯槽11内,并且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可对相邻的墙体1的拼接缝密封,从而完成相邻的墙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

相邻的墙体1可抵抗弹簧164的弹力拼接至一起,从而带动榫头111抵紧至卯槽11内,使得相邻的墙体1被固定至一起,提高了多个墙体1在拼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相邻的墙体1之间的密封性;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设置可对相邻墙体1的拼接缝起到密封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内隔墙的密封性;凸缘153和弹性杆154可设置可使得伸缩杆152固定至固定杆151内,从而使得杆体15将相邻的墙体1固定至一起,防止相邻的墙体1在拼接后脱离,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墙体1之间的拼接效果;螺旋状的凸缘153可使得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将墙体1夹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相邻的墙体1的固定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