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7738发布日期:2019-11-05 23:57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文艺演出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演舞台作为演出配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演出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多数表演舞台为了演出效果带有升降功能,能够使舞台的表现力更胜一筹。

现有公告号为CN2063290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舞台,包括固定式舞台、多组舞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液压升降柱、液压控制器、支撑底板及升降舞台台面;所述的多组舞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式舞台的下端面上,所述的支撑底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的多组舞台高度调节支撑组件的舞台支撑柱之间,所述的液压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撑底板上,所述的液压升降柱的下端与所述的液压控制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液压升降柱的上端与所述的升降舞台台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舞台台面嵌装在所述的固定式舞台上。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舞台周围无防护措施,当舞台升起至一定高度时,演出人员靠近舞台边缘时,难以避免不慎从舞台上掉落下来,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故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能够对升降舞台上的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并且可配合舞台效果升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具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护杆,所述护杆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护杆围绕舞台设置,所述舞台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护杆数量相等的通孔,所述护杆设置在通孔内,所述舞台内设置有驱动护杆在通孔内沿竖直方向升降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舞台升起一定高度后,护杆的设置可对演艺人员进行安全防护,避免其不慎从舞台上掉落,造成安全事故。在舞台升起的过程中,护杆随舞台升起同时从通孔内升起,可在提供安全防护的同时,对舞台效果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从动杆,所述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杆与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驱动锥齿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从动锥齿轮以及驱动锥齿轮均设置在舞台底壁内部,所述从动杆穿出舞台底壁设置,所述从动杆与外桶底壁接触处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舞台底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杆设置在舞台底壁的中点处;

所述舞台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护杆靠近舞台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朝向舞台底壁一侧的圆心处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从动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护杆的顶端穿出通孔,并与舞台的上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装置驱使驱动锥齿轮转动,与驱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通孔对护杆起导向作用,从动杆转动,带动套筒和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升降,在舞台升起时对演职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舞台底壁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与驱动锥齿轮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原地转动,为驱动锥齿轮提供驱动源,便于对驱动组件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防护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护杆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防护圈的设置能够对护杆之间的距离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与舞台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护杆由通孔内穿出时,所述支撑弹簧为原长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杆从通孔内穿出时,支撑板在舞台内部的位置较高,仅靠从动杆和套筒的支撑不够稳定,处于原长状态的弹簧能够对支撑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舞台为圆柱体,所述支撑板的半径等于舞台顶壁半径的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体舞台具有较高的美观性,面积等于圆柱体舞台4/5的设置可使支撑杆靠近舞台边缘,使舞台具有较大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杆与防护圈均透明,并且所述护杆和防护圈内部均设置有LED光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圈和护杆随着舞台徐徐上升,其内部的LED光珠随之发出光芒,在提高舞台的美观性的同时对演绎人员进行提示,进一步保障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杆的长度在1m-1.2m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范围内的护杆长度适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并且不易对舞台效果造成较多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护杆的设置,起到对升降舞台进行安全防护的效果;

2. 通过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的设置,使护杆能够随舞台效果进行升降;

3.通过连接在护杆之间的防护圈的设置,能够对护杆之间的距离进行防护,增强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护杆升起时舞台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护杆降下时舞台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舞台;11、通孔;12、容纳槽;13、支撑弹簧;2、支撑板;21、护杆;211、防护圈;22、套筒;3、驱动组件;31、驱动锥齿轮;32、从动锥齿轮;33、从动杆;331、限位环;4、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升降舞台安全防护结构,包括多个靠近舞台1边缘设置的护杆21,护杆21呈圆周分布,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舞台1设置为圆柱体,舞台1上开设有通孔11,护杆21从通孔11内部伸出,并且通过驱动组件3(参见图2)驱动在通孔11内进行升降,护杆21远离舞台1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圈211。

如图2和图3所示,舞台1内部为中空设置,并且舞台1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支撑板2,护杆21位于舞台1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上,并且围绕支撑板2圆心设置,支撑板2与舞台1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3,当护杆21完全伸出通孔11时,支撑板2与舞台1顶壁贴合,支撑弹簧13处于原长状态。舞台1底壁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锥齿轮31、从动锥齿轮32以及从动杆33,从动锥齿轮32与驱动锥齿轮31相啮合设置,驱动锥齿轮31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转动。驱动装置4为电机,舞台1的底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2,驱动装置4设置在容纳槽12内,并且驱动装置4与驱动锥齿轮31同轴固定。从动杆33与从动锥齿轮32同轴固定,从动杆33穿出舞台1底壁设置,并且位于舞台1底壁的圆心处。从动杆33与舞台1底壁接触处固定设置有限位环331,限位环331与舞台1底部转动连接。支撑板2底壁上位于圆心处固定设置有套筒22,套筒22与从动杆33螺纹连接,当护杆21处于未升起状态时,护杆21的顶端位于通孔11内,并且护杆21的顶壁与舞台1的上表面平齐。

当升降舞台1升起至一定高度时,如有不慎发生跌落,易造成严重后果,护杆21的设置可对此类情况进行预防。启动驱动装置4正转,使驱动锥齿轮31带动从动锥齿轮32和从动杆33转动,由于限位环331的设置,限制从动杆33原地转动,带动与从动杆33螺纹连接的套筒22以及支撑板升起。由于套筒22设置在支撑板2底壁圆心处,可带动支撑板2稳定上升,并使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护杆21由通孔11内升起,由于护杆21未升起时位于通孔11内部,对支撑板2起到导向作用,使支撑板2不易发生转动。护杆21以及防护圈211均为透明设置,其内部设置有LED灯珠(图中未示出),护杆21的长度为1米。在舞台1升起途中,启动驱动装置4正转,护杆21以及设置在护杆21端部的防护圈211随之升起,配合内部LED灯珠所发出的光芒,令护杆21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为舞台1效果增添一笔色彩,LED灯光同时可对演职人员起到提示作用,避免其向舞台1边缘靠近,1米高度的护杆21可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防护圈211将护杆21之间的缝隙相连,提升安全系数。当护杆21完全升起时,支撑板2与舞台1顶壁贴合,此时支撑弹簧13处于原长状态,对支撑板2的底壁均匀支撑,避免支撑板2仅由套筒22和从动杆33支撑,受力不均而发生歪斜。

如图4所示,当护杆21位于舞台1内部时,护杆21位于通孔11另一端,此时支撑弹簧13压缩,防护圈211的底壁贴合于舞台1上表面,支撑板2的表面积等于舞台1顶壁的4/5,以减少支撑板2与舞台1侧壁的接触。由于护杆21主要对舞台1边缘的安全进行防护,当支撑板2的表面积与舞台1顶壁的表面积相近设置使设置在支撑板2边缘上的护杆21接近舞台1边缘,舞台1上表面可供演职人员活动的空间较大,舞台1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舞台1升起时,启动驱动装置4使其正转,令支撑板2升起,位于通孔11内的护杆21由通孔11内升起,护杆21与防护圈211亮起,起到防护和装饰舞台1的双重效果。当演出结束,令驱动装置4反转,支撑板2下降,带动护杆21下降,防护圈211降至与舞台1上表面贴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