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及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847发布日期:2019-11-05 23:50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及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涉及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及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建房屋都离不开砖瓦砂石,现场进行人工砌筑或浇注,也就是说,传统房屋是现场建造出来的。传统房屋建设,缺点很多: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屋寿命短、舒适性差等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房屋的需求。因此,要摒弃秦砖汉瓦,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建房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像小孩搭积木一样盖房子,把新型建材在工厂预先做成像积木一样的构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象搭积木一样组装成房屋,房屋由建造升级为制造或智造。这就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并发展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工厂预制的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建筑发展的趋势,是实现“藏钢于民”、“去钢铁产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然选择。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构件、部品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集中加工生产,机械化的现场安装,精确度高,质量易保证。此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钢材强度高,自重轻,梁柱截面小,间距大,室内可以灵活布置,空间组合自由,房型变化丰富、美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对建筑功能和设备的高品质追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及装配式建筑,以减少建设施工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和与墙板本体叠合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柱和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柱固定连接,所述钢梁的腹板与墙板本体平行;所述钢梁通过横截面为L形的连接板与墙板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钢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中空的第一法兰盘。

如此,可在工厂预先将墙板本体与钢结构框架组合形成积木式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根据需要装配即可;上下相邻的积木式预制墙板可通过相应第一法兰盘上下对接,即可实现固定组合,无需额外的布筋、灌浆等操作,装配过程更为简便迅速;另外,预先将建筑物的梁、柱结构分段复合于预制墙板上,装配墙体的过程中,实际便将梁、柱结构框架搭建完成,无需另行考虑承力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钢柱一端的第一法兰盘内预设有沿钢柱轴线向外延伸的销柱,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积木式预制墙板倾斜,有助于实现标准化安装。

进一步地,钢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钢柱相对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上焊接有连接牛腿,所述钢梁通过连接牛腿与钢柱连接。如此,可通过螺栓实现钢梁与连接牛腿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钢梁与钢柱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牛腿与竖直方向平行,如此,连接牛腿与钢梁的腹板连接,有利于获得结构强度高的钢结构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两根钢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次钢柱,以进一步提升钢结构框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的侧面上设有中空的第二法兰盘。如此,可方便同一高度位置的相邻积木板式预制墙板的拼接。进一步地,可以根据需要在钢柱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设置第二法兰盘,以满足T型、“十”字型等连接节点的连接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钢梁由H型钢制成,钢梁的腹板与墙板本体平行,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可拆卸地固定于墙板本体的内侧面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拆卸地固定于钢梁的下翼缘或上翼缘上。如此,实现钢梁与墙板板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梁为方管钢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沉头螺栓固定于墙板本体内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连接耳板与钢梁固定连接,如此,无需焊接,即可实现构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本体的外侧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防水层和装饰层,满足防水和美观度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由H型钢、方钢管、扁钢管中的一种制成,具体可根据需要选用,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其负载能力,可在钢柱内部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本体包括轻质混凝土灌浆料或板材、蒸压加气轻质混凝土板、新型建筑墙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防水层由防水卷材或新型聚合物水泥基制成;所述装饰层由各种外墙装修材料、内墙装修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吊顶装饰材料、厨卫装饰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主要由如上所述的积木板式预制墙板构成。

优选地,所述墙体由多块如上所述的积木式预制墙板拼装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式预制墙板在工厂完成了大部分的装饰装修,并进行了预拼装,运输至工地后,快速吊装完成后,局部进行二次装饰装修,便可完工。该积木式预制墙板可满足低、多层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构建,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及循环化资源利用,整个房屋建造周期短、垃圾少、成本省、效率高,且房屋安全性高、舒适性高、使用面积大、寿命长、能耗低。可拆除异地重建,寿命到期后钢结构可100%回收利用,墙体材料可80%回收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式预制墙板的应用可改进传统落后的房屋建筑方式,提供一种新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使“房屋由工厂制造”,现场“搭积木”一样装配而成,实现房屋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将房屋的梁、柱全结合在板单元中,整个房屋由若干块积木板装配而成,解决了装配式钢结构房屋运输、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钢结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墙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积木式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上、下相邻的积木式预制墙板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法兰盘的装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墙板本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同一高度的相邻积木式预制墙板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同一高度的相邻积木式预制墙板的组装完成状态示意图(其中,钢结构框架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积木板式预制墙板9,包括墙板本体8和与墙板本体叠合的钢结构框架7,所述钢结构框架7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柱2和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梁1,所述钢梁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柱2固定连接;所述钢梁1通过横截面为L形的连接板14与墙板本体8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钢柱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中空的第一法兰盘10。

墙板本体8上预设有门洞5和窗洞6。

钢柱一端的第一法兰盘10内预设有沿钢柱轴线向外延伸的销柱11。

钢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钢柱相对的侧面上。所述钢柱2上焊接有连接牛腿19,所述钢梁1通过连接牛腿19与钢柱2连接。所述两根钢梁1之间连接有多根次钢柱3。

所述钢柱2的侧面上设有中空的第二法兰盘15,例如,在钢柱侧面设置与墙板本体垂直的第二法兰盘,可方便同层的相邻预制墙板转角处的连接,只需将相应第二法兰盘15对接后,用螺栓固定即可,进一步地,可在转角处安装楔条4,以填充镂空部分。

所述钢梁1为H型钢梁12,钢梁1的腹板与墙板本体8平行,所述连接板14包括第一连接段141和与第一连接段141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42;所述第一连接段141通过沉头螺栓18固定于墙板本体8的内侧面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142可拆卸地固定于钢梁1的下翼缘上。

所述第一连接段141通过沉头螺栓18固定于墙板本体8内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段142通过连接耳板13与钢梁1固定连接。

所述墙板本体8的外侧面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防水层16和装饰层17。

综上,本实用新型是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下的开拓创新,该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房屋制造的产业化、工业化,克服现有体系的不足,并且能够实现建筑部品部件的商品化生产,满足社会化生产体制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以新型装配式建筑国家政策需求为目标,发明了与传统建筑类别完全不同的新型建筑技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