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552发布日期:2020-10-28 15:4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铝制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制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铝制装配式建筑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一种,相较于传统木屋、轻钢龙骨等装配式建筑更加耐用,具有很好防火、防潮、耐磨、防虫等优越的物理性能,而且铝制装配式建筑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铝制装配式建筑的外框结构安装完后需要安装内墙扣板,用于装饰,使整体更美观。但是现有内墙扣板的拼接均采用焊接方式,但是焊接的工艺比较复杂且焊接高温后型材变形量大,安装速度慢,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制装配式建筑,能够便于安装,提高装配速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需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制装配式建筑,包括外框结构和设置于外框结构的内部框架,外框结构包括外框骨架、由内往外依次铺设于外框骨架上的内墙扣板、保温隔热层和屋面层,内墙扣板包括扣板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扣板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连接部包括一端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一立柱、及与第一立柱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卡板,第一端部背向第二端部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插接板,插接板和第一卡板配合形成开口背向第二端部的卡腔,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的第二立柱,第二立柱背向第一端部的一侧设有与卡腔适配的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与第二端部配合形成与插接板适配的卡槽。

相邻两个内墙扣板拼接时,将其中一个内墙扣板的第二卡板插入相邻内墙扣板的卡腔内,且该内墙扣板的卡槽也与相邻内墙扣板的插接板配合,实现双重限位固定,实现相邻两个内墙扣板的拼接固定,无需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便于安装,提高装配速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需求。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内墙扣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包括一端与扣板本体连接的第三立柱、及与第三立柱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卡板,第三立柱设于扣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侧,且第三卡板位于第一卡板的上方,第二立柱背向所第一端部的一侧设有位于第二卡板上方的第四卡板,第四卡板的端部向下凹设有与第三卡板适配的台阶槽。相邻两个内墙扣板拼接时,还通过第四卡板和台阶槽的配合,实现三重限位固定,进一步使相邻两个内墙扣板拼接得更稳固。

进一步的是,外框骨架包括沿房屋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拉弯门梁框架和多个拉弯支撑框架、及连接于拉弯门梁框架和拉弯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骨架,连接骨架与拉弯门梁框架、拉弯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拉弯门梁框架和拉弯支撑框架均呈水滴状。该铝制装配式建筑的拉弯门梁框架和拉弯支撑框架采用定制的弯弧型材,拉弯门梁框架和拉弯支撑框架均呈水滴状,使房屋的屋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弧形顶形态,提供稳固的安全结构,且连接骨架与拉弯门梁框架、拉弯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满足异形屋顶跨度大的装配式建筑,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满足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功能。

进一步的是,拉弯门梁框架水平倾斜设置且沿背向拉弯支撑框架的一侧倾斜,每个拉弯支撑框架竖直设置。拉弯门梁框架向房屋的门口外侧延伸,外框骨架上铺设完瓦片后,使在房屋的门口处形成屋檐结构,设计巧妙且外形美观,也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进一步的是,保温隔热层包括由内往外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挤塑板、玻璃棉、第二挤塑板和铝箔。使用多层保温隔热材料,整体热阻高,保温隔热效果好,同时隔音性能强。

进一步的是,屋面瓦片包括底板和背向底板一侧凸起的弧形面板,底板设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三端部处向上延伸有表面呈类球形的卡头,弧形面板的一端固定于底板并靠近第三端部的一侧,另一端向第四端部一侧延伸并形成有与卡头适配的卡环;相邻两个屋面瓦片拼接时,其中一个屋面瓦片的卡环卡套于相邻屋面瓦片的卡头上,并可绕该卡头转动。安装时,将屋面瓦片固定在外框骨架上,再将另一块屋面瓦片的卡环卡在已固定好的屋面瓦片的卡头上,并根据所在位置的屋面形态使卡环绕着卡头旋转角度,使屋面瓦片与贴合在异形屋面框架上,且保证拼接处的平整和紧密。该铝制装配式建筑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需求,将外框骨架设计成不同的曲线形态造型,该屋面瓦片能贴合在外框骨架上,体现异形屋面的曲线形态,满足不同曲线形态的屋面铺设需求,使整体外形更美观,且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

进一步的是,屋面瓦片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端部和弧形面板连接。提高屋面瓦片的强度。

进一步的是,加强板、地板和弧形面板配合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件。提高屋面瓦片的保温隔热效果。

进一步的是,保温隔热件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泡沫不仅具有超低温热传导率和耐热保温效果,而且还具有高效绝缘、隔音、防水防潮等效果,使铝地板的综合性能更高。

进一步的是,相邻两个屋面瓦片拼接时,相互卡套的卡环和卡头对应的球心相同。提高卡环绕着卡头旋转时的稳定性,防止安装过程中发生脱落。

进一步的是,屋面瓦片还包括盖板和紧固件,弧形面板设有与盖板配合的开口,底板设有与紧固件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位于开口的正下方。通过紧固件和连接孔的配合,将屋面瓦片固定在铝制装配式建筑上,操作简单,且安装完后用盖板将开口封住,使整体美观大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相邻两个内墙扣板拼接时,将其中一个内墙扣板的第二卡板插入相邻内墙扣板的卡腔内,且该内墙扣板的卡槽也与相邻内墙扣板的插接板配合,实现双重限位固定,实现相邻两个内墙扣板的拼接固定,无需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便于安装,提高装配速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铝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邻两个内墙扣板第一拼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邻两个内墙扣板第二拼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屋面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屋面瓦片的拼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框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框骨架,110.拉弯门梁框架,120.拉弯支撑框架,130.连接骨架,20.屋面瓦片,210.底板,211.第三端部,212.第四端部,213.卡头,214.连接孔,220.弧形面板,221.卡环,222.开口,223.第一凸头,224.第二凸头,230.卡口,240.加强板,250.空腔,260.盖板,261.第一固定柱,2611.第一凹槽,262.第二固定柱,2621.第二凹槽,2622.斜向插接头,270.第二紧固件,30.门口,40.内部框架,50.内墙扣板,510.扣板本体,511.第一端部,512.第二端部,513.插接板,514.卡腔,150.卡槽,520.第一连接部,521.第一立柱,522.第一卡板,530.第二连接部,531.第二立柱,532.第二卡板,533.第四卡板,534.台阶槽,540.第三连接部,541.第三立柱,542.第三卡板,550.第一紧固件,560.筋板,60.保温隔热层,70.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铝制装配式建筑,包括外框结构和设置于外框结构内的内部框架40,外框结构包括外框骨架10、由内往外依次铺设于外框骨架10上的内墙扣板50、保温隔热层60和屋面层,内墙扣板50包括扣板本体510、第一连接部520和第二连接部530,扣板本体51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511和第二端部512,第一连接部520包括一端与第一端部511连接的第一立柱521、及与第一立柱521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卡板522,第一端部511背向第二端部512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插接板513,插接板513和第一卡板522配合形成开口背向第二端部512的卡腔514,第二连接部530包括一端与第二端部512连接的第二立柱531,第二立柱531背向第一端部511的一侧设有与卡腔514适配的第二卡板532,第二卡板532位于第二端部512的上方,并与第二端部512配合形成与插接板513适配的卡槽515。

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时,将其中一个内墙扣板50的第二卡板532插入相邻内墙扣板50的卡腔514内,且该内墙扣板50的卡槽515也与相邻内墙扣板50的插接板513配合,实现双重限位固定,实现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的拼接固定,无需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便于安装,提高装配速度,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需求。

如图4和图5所示,内墙扣板5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540,第三连接部540包括一端与扣板本体510连接的第三立柱541、及与第三立柱541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卡板542,第三立柱541设于扣板本体510靠近所述第一立柱521的一侧,且第三卡板542位于第一卡板522的上方,第二立柱531背向所第一端部511的一侧设有位于第二卡板532上方的第四卡板533,第四卡板533设于第二立柱531的端部,第四卡板533的端部向下凹设有与第三卡板542适配的台阶槽534331。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时,第二卡板532插入卡腔514内,插接板513插入卡槽515内,同时第四卡板533搭接在台阶槽534上,实现三重限位固定,进一步使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得更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521与第三立柱541平行设置,第一卡板522和第三卡板54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部520和第三连接部540呈倒l字形,第一连接部520和第三连接部54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t型等其他形状。

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时,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内墙扣板50的第三卡板542卡入相邻内墙扣板50的台阶槽534上,该第三卡板542与相邻内墙扣板50的第四卡板533平齐,使整体外形更美观。且其中一个内墙扣板50的第三卡板542、第三立柱541、扣板本体510与相邻内墙扣板50的第四卡板533、第二立柱531围合形成空腔,其中一个内墙扣板50的第一连接部520与相邻内墙扣板50的第二卡板532位于空腔内。结构设计更合理,整体外形更美观。

如图5所示,内墙扣板5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550,第四卡板533设有与第一紧固件550配合的连接孔;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时,第一紧固件550位于空腔内。内墙扣板50通过第一紧固件550和连接孔的配合固定在建筑骨架上,且相邻两个内墙扣板50拼接后,第一紧固件550隐藏在空腔内,进一步提高整体外形的美观性。

如图4所示,内墙扣板50包括筋板560,筋板560设于扣板本体510上、并位于第一立柱521和第二立柱531之间,提高内墙扣板5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温隔热层60包括由内往外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挤塑板、玻璃棉、第二挤塑板和铝箔,使用多层保温隔热材料,整体热阻高,保温隔热效果好,同时隔音性能强。保温隔热层6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形式。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屋面层包括多个由上往下依次拼接的屋面瓦片20,屋面瓦片20包括底板210和背向底板210一侧凸起的弧形面板220,底板210设有第三端部211和第四端部212,第三端部211处向上延伸有表面呈类球形的卡头213,弧形面板220的一端固定于底板210并靠近第三端部211的一侧,另一端向第四端部212一侧延伸并在端部形成有与卡头213适配的卡环221,卡环221可绕卡头213转动;相邻两个屋面瓦片20拼接时,其中一个屋面瓦片20的卡环221卡套于相邻屋面瓦片20的卡213头上,并可绕该卡头213转动。

安装时,将屋面瓦片20固定在外框骨架10上,再将另一块屋面瓦片20的卡环221卡在已固定好的屋面瓦片20的卡头213上,并根据所在位置的屋面形态使卡环221绕着卡头213旋转角度,使屋面瓦片20与外框骨架10贴合,且保证拼接处的平整和紧密。该铝制装配式建筑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需求,将外框骨架10设计成不同的曲线形态造型,该屋面瓦片20能贴合在外框骨架10上,体现铝制装配式建筑的曲线形态,满足异形屋顶跨度大的装配式建筑,使整体外形更美观,且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该屋面瓦片20不仅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呈水滴状的屋面结构,还适应于屋面呈波浪形、平面加曲面等其他曲线形态的屋面结构。

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屋面瓦片20拼接时,相互套接的卡环221和卡头213对应的球心相同,提高卡环221绕着卡头213旋转时的稳定性,防止安装过程中发生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卡环221和卡头213的贴合面对应的弧长角度为120°,在保证卡环221与卡头213有较大接触面积,以提高旋转的稳定性的同时又能卡环221能顺滑地套在卡头213上,且卡环221可绕卡头213旋转120°,满足铝制装配式建筑的不同曲线形态。卡环221和卡头213的贴合面对应的弧长角度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大于180°的其他角度,卡环221可绕卡头213旋转的角度设置为其他设置。

如图6所示,卡环221位于第四端部212的外侧,且卡环221的端部与第四端部212相对设置并配合形成卡口230,卡头213可穿过卡口230并卡入卡环221内,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外形更美观。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10向上延伸出卡头213,卡头213和底部的距离大于卡环221的厚度,使卡环221的端部能插入卡头213和底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卡环221和卡头213之间的配合更稳定。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屋面瓦片20的强度,屋面瓦片20还包括加强板240,加强板240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端部212和弧形面板220连接。且加强板240、地板和弧形面板220配合形成空腔250,空腔250内填充有保温隔热件(附图未标识),提高屋面瓦片20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隔热件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泡沫不仅具有超低温热传导率和耐热保温效果,而且还具有高效绝缘、隔音、防水防潮等效果,使铝地板的综合性能更高。保温隔热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材质。

如图6所示,屋面瓦片221还包括盖板260和第二紧固件270,弧形面板220设有与盖板260配合的开口222,底板210设有与第二紧固件270配合的连接孔214,连接孔214位于开口222的正下方。通过第二紧固件270和连接孔214的配合,将屋面瓦片20固定在铝制装配式建筑上,操作简单,且安装完后用盖板260将开口222封住,使整体美观大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270为螺丝,连接孔214为螺纹孔。

如图6所示,弧形面板220对应开口222的内壁凸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头223和第二凸头224,盖板260的底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柱261和第二固定柱262,第一固定柱261设有与第一凸头223配合的第一凹槽2611,第二固定柱262设有与第二凸头224配合的第二凹槽2621,通过第一凸头223与第一凹槽2611、第二凸头224和第二凹槽2621的配合,使盖板260可拆卸固定在弧形面板220上,整个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安装速度快。且第二固定柱262还设有紧接于第二凹槽2621下方并与第二凸头224配合的斜向插接头2622。安装时,先将第一固定柱261上的第一凹槽2611卡在第一凸头223上,然后再通过按压盖板260上的第二固定柱262位置,使第二固定柱262上的斜向插接头2622顺着第二凸头224往下移动,并使第二凸头224卡入第二凹槽2621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快捷。盖板260和弧形面板220的开口222处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如铰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配合。

如图2和图8所示,外框骨架10包括沿房屋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拉弯门梁框架110和多个拉弯支撑框架120、及连接于拉弯门梁框架110和拉弯支撑框架120之间的连接骨架130,连接骨架130与拉弯门梁框架110、拉弯支撑框架120可拆卸连接,拉弯门梁框架110和拉弯支撑框架120均呈水滴状。该铝制装配式建筑的拉弯门梁框架110和拉弯支撑框架120采用定制的弯弧型材,拉弯门梁框架110和拉弯支撑框架120均呈水滴状,使房屋的屋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弧形顶形态,提供稳固的安全结构,且连接骨架130与拉弯门梁框架110、拉弯支撑框架120可拆卸连接,满足异形屋顶跨度大的装配式建筑,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满足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拆卸功能。拉弯门梁框架110和拉弯支撑框架1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异形曲线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骨架130与拉弯门梁框架110之间、连接骨架130与拉弯支撑框架120之间分别设置了相互配合的连通孔,再通过配置特殊角度定制的角码、丝杆和螺栓进行连接固定。连接骨架130与拉弯门梁框架110、拉弯支撑框架1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如图2和图8所示,拉弯门梁框架110水平倾斜设置且沿背向拉弯支撑框架120的一侧倾斜,拉弯门梁框架110的水平倾斜角度为80°,每个拉弯支撑框架120竖直设置且沿房屋纵向均匀间隔平行布置。拉弯门梁框架110向房屋的门口30外侧延伸,外框骨架10上铺设完屋面瓦片20后,使在房屋的门口处形成屋檐结构,设计巧妙且外形美观,也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拉弯门梁框架110的水平倾斜角度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小于90°的其他值。

如图2所示,该建筑通过内部框架40对屋内进行规划设计,将房屋规划成两层,将屋内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方便人们的日常使用,该建筑还在屋面层上开设连通屋内的窗户70,内部框架40还可以根据实际设置采用其他布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外框骨架10、屋面瓦片20、内部框架40、内墙扣板50的主体均为铝合金材质。采用铝合金材质,使整体结构重量更低,便于安装,也便于运输,进一步降低成本,且该材质不易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