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下葬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9542发布日期:2020-05-29 13:58阅读:3153来源:国知局
果树下葬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殡葬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树下葬方法。



背景技术:

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作的棚架上。由于置放尸体后任其风化,故树葬也称“风葬”、“天葬”、“挂葬”、“木葬”、“空葬”或“悬空葬”。树葬是树居的反映,因此,树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遗存。目前仅在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保留有这种形势。

现代树葬和花葬是目前国家推广的环保型殡葬形势。现有的树葬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或装入骨灰坛埋在树下。花葬即将骨灰倒进花坛下方地窖,让其自然溶解。

树葬和花葬的殡葬方式都是对传统树葬方式中“将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的殡葬方式的继承,但又与古代树葬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不“露天葬”风化,骨灰埋入地的地上不围墓地,不垒坟头,在埋入地的地上植树,或在埋入地的套骨灰盒的石棺上方,平放稍高出地面刻有碑文的石碑四周种上绿草的一种殡葬方式。

现代推行的树葬和花葬等绿色丧葬多为浅埋骨灰,深度一般不会超过0.5米至1米;在骨灰上方栽种的树木花草也比较小、密度较大,树木的生长空间有限,一旦树木死亡或长得过大后移栽,不容易找到,后人很难找到、无法祭奠;树形、树种单一,选择性差等诸多因素制约这类绿色环保的丧葬形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果树下葬方法,能够节约殡葬用地,提升绿化效果,更加绿色环保。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果树下葬方法,包括:

选取待受葬的目标树,其中,所述目标树为果树;

根据果树的种类选定下葬区域,其中,所述下葬区域包括下葬范围以及下葬深度;

利用挖掘工具在所述下葬区域内挖掘出下葬空间;

将装有骨灰的骨灰盒安放于所述下葬空间,其中,所述骨灰盒为可降解骨灰盒;

将所述下葬空间进行掩埋。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果树为常立果树。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果树为龙眼树。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葬深度为0米至4.99米。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选取一片果园为集中受葬群,所述果园中包括多个所述果树。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将装有骨灰的骨灰盒安放于所述下葬空间的步骤还包括:

将具有亲缘关系的多个所述骨灰盒葬于同一棵所述果树下。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将装有骨灰的骨灰盒安放于所述下葬空间的步骤还包括:

将具有友情联系的多个所述骨灰盒葬于同一棵所述果树下。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在所述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设置人物标识,所述人物标识用于标识下葬骨灰的身份。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在所述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设置多个人物标识,多个所述人物标识用于一一对应标识下葬骨灰的身份。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按照所述果树的枝干分支情况对所述枝干进行分级;

按照各所述骨灰盒内人物生前的身份以及辈分对各所述骨灰盒进行分级;

将所述骨灰盒的等级与所述枝干的等级一一对应并形成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一一对应在每个所述枝干上设置人物标识。

本申请提供一种果树下葬方法,通过采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并将骨灰盒安葬与果树下。一方面果树本身会占用土地,故下葬于果树下的骨灰盒没有额外增加用地空间,节约了土地面积。另一方面,果树可以取代原有下葬方式中的墓碑,采用由生命特征的果树相较于石碑而言更能让后人感受到逝者的存在,可以增强后人的精神寄托。又一方面,骨灰盒由于可降解,使得骨灰盒降解后其内的骨灰能够作为果树的肥料,增强果树的长势的同时还能够让后人更容易接受果树与先人的联系,且果树结出的果实还能够慰勉后人,让后人能够感受先人的馈赠,提升的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果树下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果树下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果树枝干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作的棚架上。由于置放尸体后任其风化,故树葬也称“风葬”、“天葬”、“挂葬”、“木葬”、“空葬”或“悬空葬”。树葬是树居的反映,因此,树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遗存。目前仅在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保留有这种形势。

现代树葬和花葬是目前国家推广的环保型殡葬形势。现有的树葬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或装入骨灰坛埋在树下。花葬即将骨灰倒进花坛下方地窖,让其自然溶解。

树葬和花葬的殡葬方式都是对传统树葬方式中“将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的殡葬方式的继承,但又与古代树葬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不“露天葬”风化,骨灰埋入地的地上不围墓地,不垒坟头,在埋入地的地上植树,或在埋入地的套骨灰盒的石棺上方,平放稍高出地面刻有碑文的石碑四周种上绿草的一种殡葬方式。

现代推行的树葬和花葬等绿色丧葬多为浅埋骨灰,深度一般不会超过0.5米至1米;在骨灰上方栽种的树木花草也比较小、密度较大,树木的生长空间有限,一旦树木死亡或长得过大后移栽,不容易找到,后人很难找到、无法祭奠;树形、树种单一,选择性差等诸多因素制约这类绿色环保的丧葬形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果树下葬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待受葬的目标树,其中,目标树为果树;

s102:根据果树的种类选定下葬区域,其中,下葬区域包括下葬范围以及下葬深度;

s103:利用挖掘工具在下葬区域内挖掘出下葬空间;

s104:将装有骨灰的骨灰盒安放于下葬空间,其中,骨灰盒为可降解骨灰盒;

s105:将下葬空间进行掩埋。

本实施例中,可以选取一颗果树作为受葬的目标树。优选地,为了集中受葬,可以选取一片果园作为受葬果园。换句话说,可以将果园取代现有的集体墓地。推行果园树葬,符合民政、林业、国土等法律法规,有利于保护耕地林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在果园内集体受葬,也更利于集中受葬地点,提升了树葬方式的可行性。

推行果园树葬方式,将在林业部门保护树木的同时,增加一个家族去看护一棵果树;变烧纸、燃放鞭炮为树木浇水、施肥、松土、挂祈愿牌等方式,有利于果树的保护,有效地减少了祭祀活动时的烟花、鞭炮的燃放,保护了环境。并且,采取果园树葬,将彻底解决火化后又选择多种形式的墓葬产生的一些地方殡葬服务垄断经营,牟取暴利,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擅自兴建公墓,非法占地破坏生态环境;个别公墓的经营者非法炒卖墓穴和骨灰存放格,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

当选取一片果园作为受葬群时,果园内可以由多个受葬的目标果树,每个果树下均可以下葬一个或多个骨灰盒。采取果园树葬,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深埋的方法,可以彻底解决家族墓地的问题,更加节约丧葬成本和土地资源。每年的祭拜也不失为一个家族相约、到青山绿水之间出行旅游、促进感情的形式。又避免了到公墓扎堆祭拜、造成拥堵、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常的休闲的去处,多了一个通过给果树的日常管理教育子女后辈的基地,也给第三产业带来商机。

应当注意的是,当选取一片果园为受葬群时,果园内的果树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即果园内所有的果树可以均为同一个树种,也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这样可以给予用户更多的挑选空间。

本实施例不是埋后种树,而是选好后在树下深埋;选择余地大,多选在城市周边的山上果园、寺庙等;树木受林业法规或文物法规保护,可取的认养证明及gps定位的准确位置,便于成为家族墓地、存在时间极长;采用各种专用不受地形、海拔、地质条件的限制,只要人可以到达的树下,都可选择果园树葬;骨灰安放的位置和深度精准,甚至可将逝者生前的小件物品、身份证等陪葬,不必担忧被盗等问题;后人可在认养果树的附近或其他合适的位置植树、植草,绿化环境。

营造果园树葬的本质就是正确处理人、墓地、自然三者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和谐发展。作为城市民生配套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有效推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果园树葬这种生态环保葬式,减少土地硬化和污染,既不会有环境后患,又符合生态循环再生的原理;不仅能够表达生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能做到土地合理利用,为后代子民谋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推进果园树葬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补充功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城市发展,同时,记录城市发展历史,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保护区域文脉,是实现果园树葬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果园树葬有效挖掘旅游资源,推进公墓景区化,主动把果园树葬纳入城市旅游资源系统,弱化殡葬功能,提升生态功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选取好果树后,需根据果树的种类来确定下葬的范围以及下葬的深度。下葬的范围即为在地面上距离果树特定范围内的圆形区域。下葬深度即为下葬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尺寸。不同的果树就有不同的根系系统。当果树的根系较深时,应当增加下葬深度,当果树较浅时,应当减小下葬深度;当根系系统横向延伸范围较广时,可以增大下葬范围,当根系系统横向延伸范围较小时,可以减小下葬范围。骨灰盒的具体下葬深度视果树的品种而定。应当注意的是,不论为何种果树,都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选定骨灰盒的下葬深度在0米至5米之间。

下葬的区域选定后,利用挖掘工具在下葬区域内挖掘出下葬空间,并将装有骨灰的骨灰盒安放于下葬空间。具体地,可以用麻绳将装有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骨灰罐可用各种美观造型独特具有艺术造形,增加家属的认同感)系放在树底地下、回填。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的通过采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并将骨灰盒安葬与果树下。骨灰盒由于可降解,使得骨灰盒降解后其内的骨灰能够作为果树的肥料,增强果树的长势的同时还能够让后人更容易接受果树与先人的联系,让骨灰与果树融为一体,且果树结出的果实还能够慰勉后人,让后人能够感受先人的馈赠,提升的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由于需要常年进行祭拜活动,故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果树可以为常立果树。常立果树为一年四季都生长的果树(某些果树会一年一长,不利于祭祀)。具体地,果树优选为龙眼树。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果树还可以为橘子树、橙子树等其它树种,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进行安葬骨灰盒时,可以一个果树下安葬一个骨灰盒,也可以进行群葬。果园树葬可以有夫妻树(一棵果树只葬一对夫妻);家族树(一棵果树葬一个家族);友情树(一棵树葬一个友情群);群树(一个群领养一棵果树);等多种形式。这种下葬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土地使用。

如图3所示,一种实施例中,当骨灰盒安葬后,还可以在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设置人物标识,人物标识用于标识下葬骨灰的身份。而当每个果树下具有多个骨灰盒时,可以在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设置多个人物标识,多个人物标识用于一一对应标识下葬骨灰的身份。具体地,可以在一个分支上设置一个身份标识。身份标识以供后人进行供奉、瞻仰。身份标识上可以标示逝者的身份信息,例如遗像、姓名、谥号、籍贯或辈分等信息,还可以标识逝者的生平以及墓志铭等信息。这样在一个分支上标识一个身份标识的方法可以取代墓碑,节约了下葬成本。

身份标识的宿主可以为木板、金属板或其它合成材料制成的板状件。即可以在木板或金属板上以涂写、篆刻或冲压的方式添加身份标识。木板或金属板可以挂在果树的主干或枝干上,也可以嵌在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亦可以缠绕于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身份标识还可以以其它方式设置于果树的主干或分支上,这里不做一一赘述。

如图2所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下葬方法还包括:

s201:按照果树的枝干分支情况对枝干进行分级;

s202:按照各骨灰盒内人物生前的身份以及辈分对各骨灰盒进行分级;

s203:将骨灰盒的等级与枝干的等级一一对应并形成映射关系;

s204:根据映射关系一一对应在每个枝干上设置人物标识。

即果树树干上可贴树牌,树牌依照家族的辈份依次从大树干到小树干进行排列,一个家族的繁衍顺序在一棵果树上一目了然。生者也可先行认养或贴树牌,体现了生者和亡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义;特别是可降解骨灰罐和骨灰一至二年后都化为果树可吸收的肥料,体现了“人来自于自然,还于自然”最高境界。

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当下葬的数个骨灰盒之间的身份为一对夫妻时,可以在果树上选取分支等级相同(根据主干100和枝干110进行分级,例如主干100为第一级,主干100上的所有枝干110为第二级,所有第二级枝干110上的所有枝干111为第三级)的两个枝干,然后在两个枝干上分别设置夫妻两个的身份标识。后人可以通过枝干的分支等级来清楚的了解两个下葬人生前的亲缘关系和辈分。当后续增加了一个身份为上述下葬人的直系后人下葬时,可以在上述标记了父亲的枝干的下一级分支上标识新下葬的人的身份标识。这样,后人或外人看到新下葬的人身份标识所在的枝干位置,就能够清楚的知道新下葬的人与前述下葬人的辈分关系。

当然,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让作为夫妻关系的下葬人的身份标识共同位于同一枝干上,这样可以一方面不会产生辈分偏差,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枝干,便于在一个果树上标识更多下葬人的身份标识。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