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7063发布日期:2020-10-23 19:1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高层及超高层结构已然成为现代建筑业的主流,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结构中应用极为普遍,高层建筑多栋单元中间设置变形缝变得非常多见。变形缝(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一般为100~500mm,当遇到变形缝同一位置两侧同时存在剪力墙、梁、柱时,变形缝内两边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在结构施工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发明人发现,由于变形缝部位施工操作空间狭小,不具备现有常规支模方法施工条件,也无法使用双侧滑模连续施工。如采用挤塑聚苯板夹芯工艺,固定较困难,容易位移,钢筋保护层垫块放置容易发生位移,导致浇筑成型的墙体保护层厚度不易控制,降低了墙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墙体的截面也尺寸不易控制,浇注完成后期处理困难;单面支模板体系加固同样困难,轴线位移和胀模概率大;如采用木模板施工方法,施工时工人无法进入变形缝间进行模板安装拆除作业,两侧剪力墙施工后模板只能废弃在变形缝内,无法拆除,将约束结构自身的变形性能,进而将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

因此,常规施工方法尚未解决变形缝同一位置两侧同时存在剪力墙、梁、柱部位处的变形缝两侧模板安装、拆卸困难、变形缝尺寸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安装拆卸方便,变形缝尺寸容易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一模板组件,第二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二模板组件,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多个能够同步工作的距离调节机构,距离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丝杠,丝杠两端与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的丝杠座转动连接,丝杠连接有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所在的丝杠部分旋向相反,第一丝座与第一拉板一端铰接,第一拉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框架铰接,第二丝座与第二拉板一端铰接,第二拉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框架铰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相邻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通过套筒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相邻距离调节机构中,其中一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与第一套筒连接,第一套筒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第二套筒与另一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均包括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能够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底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设置高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及第二支撑框架一侧端面设有拼接插头,另一侧端面设有与所述拼接插头相匹配的拼接插孔,相邻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能够通过拼接插头和拼接插孔拼接连接,并利用加强件进行固定。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相邻所述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能够利用固定件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螺杆固定连接,第二夹板与螺杆滑动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能够沿螺杆轴线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相邻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的工作方法:将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吊运至建筑构件钢筋结构之间的变形缝位置,通过距离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距离为设定值,在建筑构件钢筋结构远离变形缝的一侧组装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组装完成后对建筑构件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利用距离调节机构缩小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距离,起吊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取出所述的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支模模具,能够利用距离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方便对变形缝的宽度进行控制。

2.本发明的支模模具,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能够利用起吊的方式放置到两个建筑构件的钢筋结构之间的变形缝位置,而且工作人员无需进入变形缝位置进行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的安装,安装方便。

3.本发明的支模模具,浇注完成后,可以利用距离调节机构缩短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能够使的浇注后的建筑构件与内层模板脱离,能够实现整个模具的取出和拆卸,无需将模板废弃在变形缝内,实现了模板的多次利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及距离调节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1中的ⅰ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1中的ⅱ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1中的ⅲ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剪力墙用支模模具与梁用支模模具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加固件连接座、加固板与支撑梁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加固件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支模模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第一支撑框架,2.第二支撑框架,3.丝杠,4.第一丝座,5.第二丝座,6.限位筒,7.丝杠座,8.丝杠座固定块,9.第一销轴,10.第一拉板,11.第二销轴,12.开口销,13.第三销轴,14.第二拉板,15.第四销轴,16.套筒,17.连接杆,18.内层模板,19.外层模板,20.对拉螺栓,21.山型母,22.卡环,23.pvc套管,24.背楞,25.圆钢管,26.山型卡扣,27.吊耳,28.防护板,29.调节块,30.调节螺栓,31.拼接插头,32.拼接插孔,33.l型板,34.固定梁,35.螺杆,36.第一夹板,37.第二夹板,38.第一圆管,39.第二圆管,40.螺母,41.加固件连接座,42.加固板,43.支撑梁,44.横向钢筋,45.竖向钢筋,46.混凝土基础,47.模具支撑座,48.水泥撑棍。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常规施工方法尚未解决变形缝同一位置两侧同时存在剪力墙、梁、柱部位处的变形缝两侧模板安装、拆卸困难、变形缝尺寸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9所示,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1和第二支撑框架2,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均采用框架式结构,由多根横向钢梁和多根竖向钢梁焊接而成,横向钢梁和竖向钢梁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距离调节机构,距离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

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丝杠3,所述丝杠上连接有第一丝座4和第二丝座5,丝杠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沿丝杠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相对于丝杠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所在的丝杠部分旋向相反,丝杠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做同步的相向或远离运动。

所述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之间的丝杠部分外周套接固定有限位筒6,用于限制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使第一拉板两铰接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拉板两铰接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始终处于非平行状态。

所述丝杠两端通过轴承与丝杠座7转动连接,所述丝杠座通过丝杠座固定块8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的竖向钢梁上。

所述第一丝座的两个侧面通过第一销轴9与两个第一拉板10的一端铰接,两个第一拉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11与第一支撑框架的竖向钢梁铰接。

所述第一销轴的端部连接有开口销12,防止第一拉板与第一销轴脱离。

所述第二丝座的两个侧面通过第三销轴13与两个第二拉板14的一端铰接,两个第二拉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15与第一支撑框架的竖向钢梁铰接。

所述第三销轴的端部连接有开口销,防止第二拉板与第三销轴脱离。

本实施例中,丝杠转动,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能够沿丝杠轴线方向做同步的相向或远离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带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做相向或远离运动,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

当上下设置的相邻两个距离调节机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相邻两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通过套筒16连接,具体的上方和下方的丝杠端部均穿过丝杠座后与套筒通过花键连接,利用套筒将相邻两个丝杠连接在一起。

当上下设置的相邻两个距离调节机构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相邻两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通过套筒和连接杆17连接,具体的,上方的丝杠端部穿过丝杠座后与第一套筒通过花键连接,第一套筒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第二套筒与下方的丝杠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采用此种方式,将多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用时,转动最顶部的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所有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会做同步转动,实现了多个距离调节机构的同步工作。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用于对变形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进行浇注。

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的结构相同,以第一模板组件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包括内层模板18和外层模板19,所述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采用木模板或铝模板或钢板或塑料模板或其他材质的模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所述内层模板与第一支撑框架固定,且第一支撑框架和内层模板能够通过连接件与外层模板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采用对拉螺栓20,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上设有与所述对拉螺旋相匹配的山型母21,所述山型母通过卡环22压紧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横向钢梁上,卡环设有开槽,山型母能够通过开槽实现设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山型母能够在开槽内轻微晃动,但无法转动,不影响与对拉螺栓的配合。

内层模板、外层模板及第一支撑框架连接时,对拉螺栓穿过外层模板、内层模板及第一支撑框架并与山型母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对拉螺栓套在pvc套管23内部,pvc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接触,实现内层模板、外层模板及第一支撑框架的固定连接。

所述外层模板的外侧面设有背楞24,背楞设置在外层模板与对拉螺栓的山型卡扣26之间,用于对外层模板进行支撑,所述对拉螺栓的扣件与背楞之间还设置有圆钢管25,多个对拉螺栓的山型卡扣均通过圆钢管利用山型母压紧背楞,通过圆钢管增加对外层模板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二模板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模板组件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及第二支撑框架的顶面均设置有吊耳27和防护板28,方便利用起吊设备对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进行起吊,防护板用于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空隙进行保护,防止混凝土进入。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侧端面底部的调节块29,所述调节块中螺纹连接有轴线竖向设置的调节螺栓30,通过旋转调节螺栓,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能够拼接固定,本实施的一种拼接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及第二支撑框架的一侧端面固定有多个拼接插头31,另一侧端面固定有与所述拼接插头相匹配的拼接插孔32,拼接插头能够插入拼接插孔中,实现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拼接固定,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拼接位置的顶部和底部还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所述加强件采用l型板33,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l型板能够扣接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顶部或底部的拐角位置处,且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通过螺栓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通过l型板固定,保证了相邻两个支模模具拼接的牢固性。

此种方式适合于相邻两个支模模具拼缝两侧的建筑构件相同的情形。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拼接方式中,相邻两个支模模具中,其中一个支模模具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侧端部设有竖向设置的固定梁34,固定梁与端部的竖向钢梁一体式连接,该支模模具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能够通过固定梁及固定件与另一个支模模具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竖向钢梁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件采用蝴蝶形夹具,包括螺杆35,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第一夹板36和第二夹板37,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圆管38与螺杆固定连接,第二夹板通过第二圆管39与螺杆滑动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40,转动螺母,螺母能够沿螺杆轴线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固定梁和另一个支模模具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竖向钢梁。

此种连接方式适合于变形缝处建筑构件剪力墙与梁以及柱与梁连接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模模具拼接好后,位于端部的支模模具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外侧面还固定有加固件连接座41,加固件连接座能够通过加固板42与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一侧的支撑梁43进行插接固定,支撑梁与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侧面接触,通过加固件连接座和加固板对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进行的侧边进行加固,加固件连接座、加固板及支撑梁的设置形式与专利cn108412199a中模板支撑装置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叙述,也可利用此种结构形式取代圆钢管,对背楞和外层模板进行支撑加固。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1所述的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的工作方法:

预先绑扎变形缝两侧位置处建筑构件(剪力墙或梁或柱)的钢筋结构,钢筋结构包括横向钢筋44和竖向钢筋45,并在已建筑的混凝土基础46上安装模具支撑座47。

将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及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的内侧模板吊装就位,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底部的调节螺栓与模具支撑座接触,利用调节螺栓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至设定高度,在支模模具顶部转动丝杠,使得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到达设定值,设定值可根据设计的变形缝宽度进行设定,实现了对变形缝宽度的控制,在钢筋结构远离变形缝的一侧安装水泥撑棍48和外层模板,水泥撑棍两端支撑住外层模板和内层模板,在外层模板上安装背楞,对拉螺栓预先穿过外层模板并套上pvc套管,安装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穿过背楞、外层模板、钢筋结构、内层模板和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后与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山型母螺纹连接。然后将支模模具的外侧面利用加固件固定座和加固板与支撑梁进行固定,此时完成了支模模具的安装。变形缝两侧的钢筋结构的两侧均设有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

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顶端安装防护板,防护板挡住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空间,在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的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对建筑物构件进行浇注成型。

建筑物构件成型后,拆除加固板、支撑梁,拆除对拉螺栓,拆除外层模板,然后转动丝杠,使得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距离缩小,从顶部将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和内层模板吊起,完成整个支模模具的拆除工作。

整个模具的安装和拆除工作均无需施工人员进入变形缝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模具的安装和拆除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工,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模板不会废弃在变形缝内,可重复多次使用,减少了现场材料的消耗。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