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5700发布日期:2020-10-30 21:4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建筑能耗占所有能源消耗总量的27.8%,其中38%的能耗来自于建筑中空调装置的使用。为了解决建筑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该通过更多的“被动式”技术来调节室内的热湿环境,逐渐将传统的“主动式制冷”转向“被动式”,既可节能又具有可持续性。

在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降雨量丰沛、季候风旺盛。建筑蒸发降温的基本原理源于建筑物表面水分被动蒸发冷却,可实现建筑物的降温,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质量和降低空调负荷的目的。理论上,以降低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为目的的利用太阳能蒸发冷却问题,按蒸发机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由水表面的蒸发冷却问题,这类问题包括蓄水屋面、蓄水漂浮物、浅层蓄水、流动水膜及复杂的喷雾措施等,这些问题的共同机理可认为是由一个液体自由表面与空气介质直接接触时产生的热质交换过程。

另一类是多孔材料蓄水蒸发冷却问题,这类问题的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它是在毛细作用为主的热湿耦合迁移机理作用下完成的热质交换过程。

为了减少空调能耗,近年来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得到了一些研究发展,主要应用于屋顶,通过设置多孔材料,喷淋设备等手段减少外部热量传入室内降低室内冷负荷和提高空调性能两方面入手。尽管部分方案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在应用广泛的幕墙构造上鲜有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其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提高了室内的舒适性,降低了空调的能耗,有效地减少了建筑能耗,有利于控制城市的热岛效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应用于墙体,包括间隔设于墙体外的吸湿隔板和反射幕墙,吸湿隔板设于墙体和反射幕墙之间,吸湿隔板和反射幕墙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层,吸湿隔板和墙体之间设有第二空气层,第二空气层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通风口,反射幕墙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从反射幕墙向吸湿隔板方向延伸。

进一步,导流装置为设置在反射幕墙上的包边,包边向吸湿隔板倾斜。

进一步,包边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θ,2°≤θ≤5°。

进一步,吸湿隔板上方设有喷淋装置。

进一步,吸湿隔板下端设有水槽。

进一步,还包括龙骨,龙骨一端连接反射幕墙,龙骨另一端连接吸湿隔板。

进一步,反射幕墙为铝板幕墙,铝板幕墙表面涂有反射材料。

进一步,吸湿隔板为多孔聚酯隔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将被动蒸发冷却技术与反射幕墙技术合二为一,综合优点,避免吸湿隔板紧邻墙体,可留有一定距离供热压通风。通过反射幕墙设置的导流装置,可对雨水形成一定的收集作用。反射幕墙可反射一定的太阳辐射热量,同时墙体通过吸湿隔板的吸湿与水分的蒸发,阻止了外界将热量传递到室内,又将热量通过反射幕墙传给室外,为室内提供冷量,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提高了室内的舒适性,降低了空调的能耗,有效地减少了建筑能耗,有利于控制城市的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铝板幕墙、11——包边;2——多孔聚酯隔板;3——第一空气层;4——第二空气层;5——墙体;61——主龙骨、62——横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被动蒸发冷却复合幕墙构造,应用于墙体5,包括间隔设于墙体5外的吸湿隔板和反射幕墙,吸湿隔板设于墙体5和反射幕墙之间,吸湿隔板和反射幕墙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层3,吸湿隔板和墙体5之间设有第二空气层4,第二空气层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通风口,反射幕墙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从反射幕墙向吸湿隔板方向延伸。

雨天时,雨水从第一空气层3和第二空气层4上方进入吸湿隔板,被具有良好吸湿性的吸湿隔板吸收,完成吸湿隔板的蓄水。

晴天时,太阳照射反射幕墙,反射幕墙可反射部分太阳辐射,降低传入墙体5内的热量。同时室外太阳辐射通过反射幕墙传热,使吸湿隔板内的水分吸热蒸发冷却带走第二空气层4和墙体5的热量。

夜间,室外温度迅速下降,反射幕墙热惰性小,温度下降迅速,留在反射幕墙与吸湿隔板之间的第一空气层3内的水蒸气遇到反射幕墙冷凝成水,由于反射幕墙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从反射幕墙向吸湿隔板方向延伸,因此冷凝水从反射幕墙通过导流装置滴落在吸湿隔板上,供白天蒸发冷却,完成了一部分水的回收利用。

高温高湿天气情况下,由于吸湿隔板与墙体5之间的第二空气层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通风口,能够通过热压通风带走过多的水蒸气,空气流动带走第二空气层4热量的同时,加速了吸湿隔板表面的蒸发速度,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被动蒸发冷却技术与反射幕墙技术合二为一,综合优点,避免吸湿隔板紧邻墙体5,可留有一定距离供热压通风。通过反射幕墙设置的导流装置,可对雨水形成一定的收集作用。反射幕墙可反射一定的太阳辐射热量,同时墙体5通过吸湿隔板的吸湿与水分的蒸发,阻止了外界将热量传递到室内,又将热量通过反射幕墙传给室外,为室内提供冷量,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提高了室内的舒适性,降低了空调的能耗,有效地减少了建筑能耗,有利于控制城市的热岛效应。

导流装置为设置在反射幕墙上的包边11,包边11向吸湿隔板倾斜。

通过向吸湿隔板倾斜的包边11,能够将反射幕墙上的冷凝水导流向吸湿隔板,以完成一部分水的回收利用。

本实施例中,反射幕墙包括上幕墙和下幕墙,上幕墙下端和下幕墙上端分别设有向吸湿隔板下端倾斜的包边11。上幕墙上的冷凝水通过包边11能够流到吸湿隔板。

包边1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θ,2°≤θ≤5°。

较小的倾角既能够将冷凝水导流到吸湿隔板上,又不影响反射幕墙的正常使用。

吸湿隔板上方设有喷淋装置。

考虑夏热冬暖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吸湿隔板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当降雨量不足或吸湿隔板含湿量严重不足时可进行机械补水,以加强被动蒸发冷却效果。

吸湿隔板下端设有水槽。

水槽能够对雨天或喷淋时多余水分进行回收。水槽安装有水泵,水泵连接喷淋装置,水泵将水槽回收到的水泵压到吸湿隔板上方的喷淋装置中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构造还包括龙骨,龙骨一端连接反射幕墙,龙骨另一端连接吸湿隔板。

反射幕墙安装在龙骨一端,由于反射幕墙安装的需求,反射幕墙与龙骨有一定的间距(通常在50mm左右),即反射幕墙与吸湿隔板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供第一空气层3内的水蒸气在夜晚冷凝成水。

吸湿隔板固定于反射幕墙的龙骨另一端,不会增加墙体5厚度,同时避免吸湿隔板紧邻墙体5,可留有一定距离的第二空气层4供热压通风。

本实施例中,龙骨包括主龙骨61和横龙骨62。吸湿隔板安装在横龙骨62上,反射幕墙有若干块,分别安装在主龙骨61上。吸湿隔板与反射幕墙之间留有一定间距。

优选地,反射幕墙为铝板幕墙1,铝板幕墙1表面涂有反射材料。

铝板幕墙1质量较低,用涂有反射材料的铝板幕墙1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射太阳辐射热量。

吸湿隔板为多孔聚酯隔板2。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