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2709发布日期:2020-11-25 14:5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候车亭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碰撞候车亭。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种类也越来多了,而城市的规模化后,公交成为了市民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候车亭则成为了公交车停靠站点,为方便市民乘客候车时遮阳、防雨等。

目前,现有的候车亭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不具备防碰撞保护安装结构,使得在人流量较多时,人流由于拥挤容易与靠边行驶的车辆发生意外碰撞,使得候车亭实际应用需求有待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技术:
设置了一种防碰撞候车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候车亭不具备防碰撞安装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包括站台板、立柱、顶棚,所述站台板的后侧两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立柱支撑固定连接有顶棚,所述站台板的前侧两端分别安装设置有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与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的前侧间距口设置为上车口,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的后侧设置有条形限流护栏,所述条形限流护栏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口设置为排队入流口,所述条形限流护栏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空腔设置为排队通道。

优选的,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均分别通过上l形护杆、下l形护杆、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l形护杆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底端贯穿插设下l形护杆安装。

优选的,所述条形限流护栏通过上条形护杆、下条形护杆、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条形护杆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底端贯穿插设下条形护杆安装。

优选的,多个均布所述的竖条杆的底端设置为螺纹端,所述竖条杆上所设置的螺纹端螺纹配合安装设置在站台板上均布开设的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上l形护杆、下l形护杆的尾部侧壁上均分别通过支杆与立柱之间相固定装配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条形限流护栏一体装配安装设置在站台板上组装方便,设置的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起到防护阻挡碰撞的作用。

2、通过l形防撞护栏一与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上车口便于排队上车,条形限流护栏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排队入流口便于依次排队入流,使得排队人流量依次进入至排队通道内等待上次,避免了因人流量过大而造成混乱拥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主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俯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l形防撞护栏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条形限流护栏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碰撞候车亭的站台板上设置螺纹孔示意图。

其中:站台板1、立柱2、顶棚3、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条形限流护栏6、上条形护杆60、下条形护杆61、上车口7、排队入流口8、排队通道9、支杆10、上l形护杆11、下l形护杆12、竖条杆13、螺纹端130、螺纹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5】,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包括站台板1、立柱2、顶棚3,所述站台板1的后侧两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立柱2支撑固定连接有顶棚3,所述站台板1的前侧两端分别安装设置有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4与l形防撞护栏二5之间的前侧间距口设置为上车口7,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6的后侧设置有条形限流护栏6,所述条形限流护栏6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之间形成的间距口设置为排队入流口8,所述条形限流护栏6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之间形成的间距空腔设置为排队通道9。

优选的,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均分别通过上l形护杆11、下l形护杆12、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上l形护杆11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的底端贯穿插设下l形护杆12安装。

优选的,所述条形限流护栏6通过上条形护杆60、下条形护杆61、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上条形护杆60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的底端贯穿插设下条形护杆61安装。

优选的,多个均布所述的竖条杆13的底端设置为螺纹端130,所述竖条杆13上所设置的螺纹端130螺纹配合安装设置在站台板1上均布开设的螺纹孔14内。

优选的,所述上l形护杆11、下l形护杆12的尾部侧壁上均分别通过支杆10与立柱2之间相固定装配连接。

本申请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预先把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均分别通过上l形护杆11、下l形护杆12、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装配组成,条形限流护栏6通过上条形护杆60、下条形护杆61、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13装配组成,竖条杆13上所设置的螺纹端130便于螺纹配合安装设置在站台板1上均布开设的螺纹孔14内,使得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条形限流护栏6一体装配安装设置在站台板1上组装方便,通过l形防撞护栏一4与l形防撞护栏二5之间形成的上车口7便于排队上车,条形限流护栏6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之间形成的排队入流口8便于依次排队入流,使得排队人流量依次进入至排队通道9内等待上次,避免了因人流量过大而造成混乱拥挤,设置的l形防撞护栏一4、l形防撞护栏二5起到防护阻挡碰撞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包括站台板、立柱、顶棚,所述站台板的后侧两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立柱支撑固定连接有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板的前侧两端分别安装设置有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与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的前侧间距口设置为上车口,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的后侧设置有条形限流护栏,所述条形限流护栏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口设置为排队入流口,所述条形限流护栏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空腔设置为排队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均分别通过上l形护杆、下l形护杆、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l形护杆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底端贯穿插设下l形护杆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限流护栏通过上条形护杆、下条形护杆、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装配组成,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条形护杆的底壁,且多个均布设置的竖条杆的底端贯穿插设下条形护杆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其特征在于,多个均布所述的竖条杆的底端设置为螺纹端,所述竖条杆上所设置的螺纹端螺纹配合安装设置在站台板上均布开设的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l形护杆、下l形护杆的尾部侧壁上均分别通过支杆与立柱之间相固定装配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碰撞候车亭,包括站台板,站台板的后侧两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立柱支撑固定连接有顶棚,站台板的前侧两端分别安装设置有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L形防撞护栏一与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的前侧间距口设置为上车口,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的后侧设置有条形限流护栏,条形限流护栏的两端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口设置为排队入流口,条形限流护栏分别与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之间形成的间距空腔设置为排队通道;本实用新型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条形限流护栏一体装配安装设置在站台板上组装方便,设置的L形防撞护栏一、L形防撞护栏二起到防护阻挡碰撞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郭月雷;刘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迁市华盛广告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