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8787发布日期:2020-10-30 21:5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的增长,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楼房,以此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但是现有的楼房,对外界能源的需求量较大,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人们也会为之付出较为大的开销,为了降低能耗,减少开销,人们发明了一种被动房,这种被动房的能耗比起传统的楼房每年能下降75%-90%,虽然被动房在能耗方面更加节省,但是现在被动房的施工过程还是较为繁琐,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条形基础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预制墙板,被动房在对应各楼层的位置设置有圈梁与预制楼承板,被动房顶层的上方设置有屋顶,圈梁的外侧设置有气凝胶真空保温板;

预制墙板包括由c型钢围合而成的墙板框架,所述墙板框架内设置有墙体保温板,墙体保温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以将其自身固定在墙板框架内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外侧铺设有镀锌钢丝网,镀锌钢丝网与墙板框架及第一支撑杆焊接在一起;

预制楼承板包括由c型钢围合而成的楼承板框架,楼承板框架内设置有水泥纤维板与楼层保温板,楼层保温板设置在水泥纤维板的上方,楼层保温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以将其自身固定在楼承板框架内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外侧铺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与楼承板框架及第二支撑杆焊接在一起;

同一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房屋夹角处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通过角钢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墙体保温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燕尾槽,墙体保温板的厚度为100-250mm。

进一步,所述墙体保温板为石墨聚苯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上下端的c型钢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为350-1000mm。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为镀锌方管或镀锌钢带。

进一步,所述水泥纤维板通过自攻钉与楼承板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楼层保温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燕尾槽,楼层保温板的厚度为20-200mm。

进一步,所述楼层保温板为石墨聚苯板。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楼承板框架焊接在一起,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为500-1000mm。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材质为镀锌方管。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墙板框架两侧的c型钢上分别设置有锁紧螺杆与固定连杆,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杆的杆身相适配的第一滑动缺口,墙板框架的c型钢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座,连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连杆的杆身相适配的第二滑动缺口,所述第二滑动缺口处设置有与固定连杆的杆头相适配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被动房采用预制墙板与预制楼承板进行组装施工,方便房屋主体的成型,且保温效果好,冬暖夏凉,房屋采用此种施工方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的优势,并且该房屋在防火、抗震、隔音等方面也效果极佳,预制墙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方便组装,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房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制墙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制楼承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柱与预制楼承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圈梁与预制楼承板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制墙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安装前的剖面结构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将墙板连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网架夹芯模块被动房,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条形基础上的立柱1,立柱1之间设置有预制墙板2,被动房在对应各楼层的位置设置有圈梁3与预制楼承板4,被动房顶层的上方设置有屋顶5,圈梁3的外侧设置有气凝胶真空保温板6;

预制墙板2包括由c型钢7围合而成的墙板框架,墙板框架内设置有墙体保温板8,墙体保温板8的两侧设置有用以将其自身固定在墙板框架内的第一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9的外侧铺设有镀锌钢丝网10,镀锌钢丝网10与墙板框架及第一支撑杆9焊接在一起;

预制楼承板4包括由c型钢7围合而成的楼承板框架,楼承板框架内设置有水泥纤维板11与楼层保温板12,楼层保温板12设置在水泥纤维板11的上方,楼层保温板12的上方设置有用以将其自身固定在楼承板框架内的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的外侧铺设有钢筋网14,钢筋网14与楼承板框架及第二支撑杆13焊接在一起,钢筋网14的一侧往c型钢宽面的外侧伸出1500-300mm,方便板与板之间的搭接;

同一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2通过连接件15固定在一起,房屋夹角处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2通过角钢16固定在一起。

墙体保温板8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燕尾槽8a,墙体保温板8的厚度为100-250mm,第一燕尾槽8a用以方便进行抹灰施工。

墙体保温板8为石墨聚苯板。

第一支撑杆9与上下端的c型钢7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第一支撑杆9之间的间距为350-1000mm。

第一支撑杆9为镀锌方管或镀锌钢带。

水泥纤维板11通过自攻钉17与楼承板框架固定连接,楼层保温板1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燕尾槽18,楼层保温板12的厚度为20-200mm。

楼层保温板12为石墨聚苯板。

墙体保温板8与楼层保温板12也可用b1级防火聚苯板或其他保温板。

第二支撑杆13与楼承板框架焊接在一起,第二支撑杆13之间的间距为500-1000mm。

第二支撑杆13的材质为镀锌方管。

第二支撑杆13也可交织设置,第二支撑杆13在楼层保温板12的上方呈网状,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均与c型钢7焊接在一起。

当立柱1与圈梁3采用浇筑的方式施工时,被动房的安装过程为:先将预制墙板2与预制楼承板4在工厂制造成型后运送至工地,立柱1与圈梁3进行绑筋,然后将预制墙板2安装在立柱1之间,挨着立柱1处的预制墙板2的c型钢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筋19,连接筋19与立柱1的预埋筋连接在一起,使用连接件15与角钢16将各个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并找正,立柱1处留出用于浇筑混凝土的间隙,预制墙板2找直找正后在其两侧抹上墙面20,墙面20可喷涂也可人工涂抹,墙面20使用细石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抹灰后在立柱1和圈梁3的绑筋处支模,并在房屋内部的地面上设置支撑架,并将预制楼承板4放置在支撑架上,预制楼承板4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在一起,预制楼承板4拼成一个整体后的边缘搭靠在圈梁3处,并使用连接筋将预制楼承板4的钢筋网与圈梁3的绑筋连在一起,安装完成后,用c30混凝土浇筑立柱1和圈梁3,并在预制楼承板4的上端面浇筑60-120mm厚的楼层板,待混凝土成型后,拆掉模板与安装架,立柱1、预制墙板2、圈梁3以及预制楼承板4便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完成被动房一层的安装施工工作,依照此种方法依次向上建造即可完成整楼的施工。

当被动房整体采用钢结构时,立柱1采用镀锌方管或h型钢,在基础上设置预埋螺栓,并将立柱1固定,然后圈梁3采用工字钢,将工字钢圈梁安装在钢立柱之间,并使用螺丝将圈梁3与立柱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房屋框架,然后再将预制墙板2与预制楼承板4分别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并使用螺杆等连接工具将预制板固定安装,并做墙体抹灰和屋面浇筑的处理。

两种施工方式中,都预先按照图纸要求铺设水、电、弱线线管及接线盒,预留出窗户、门的预留洞,屋顶5在建造时,先使用工字钢制作出屋顶5的框架造型,然后将预制好的框架安装在屋顶,并在屋顶框架上铺设保温板,并在保温板的外侧浇筑c30的混凝土60-120mm,然后做防水处理,并安装装饰瓦。

如图9-12所示,连接件15包括连接板15a,墙板框架两侧的c型钢7上分别设置有锁紧螺杆21与固定连杆22,连接板15a的一侧设置有与锁紧螺杆21的杆身相适配的第一滑动缺口15b,墙板框架的c型钢7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杆21相适配的螺纹座7a,连接板15a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固定连杆22的杆身相适配的第二滑动缺口15c,第二滑动缺口15c处设置有与固定连杆22的杆头相适配的安装孔15d。

水平方向上两个相邻的预制墙板2在连接时,锁紧螺杆21先在螺纹座7a处向外旋出,使得连接板15a远离预制墙板2,然后摆动滑动连接板15,使其移动至固定连杆22一侧,并使得安装孔15d与固定连杆22的杆头对应,此时按压连接板15a使其与预制墙板2贴合,并使固定连杆22穿过连接板15a,然后在滑动连接板15a,使锁紧螺杆21在第一滑动缺口15b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使固定连杆22移动至远离安装孔15d的一端,由于固定连杆22杆头的限制,连接板15a无法拔出,然后拧紧锁紧螺杆21至螺纹座7a内,使其紧密抵靠在连接板15a处,便将连接板15a的位置固定,连接板15a也可在对应第一滑动缺口15b的位置设置一个与锁紧螺杆21的杆头相适配的沉头孔,拧紧锁紧螺杆21,使其杆头进入到沉头孔内,使得连接板15a的固定更加牢固,用此种方法依次将各个连接件15安装在一起,操作十分方便,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