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6874发布日期:2021-05-25 12:5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所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大批厂房也孕育而生。现目前的厂房通常结构较为简单,它为了能够具有足够大的空间,传统的厂房结构只是在钢架上铺设好屋面板即可,屋面板与钢架之间也是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这种结构的厂房虽然制造周期较短,但是整体抗拉强度相对较弱,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很可能会发生面板脱落等情况,更严重者还会造成房屋部分坍塌。不仅如此,由于大型的厂房为了保障强度,通常的屋面板都是采用钢板来拼装,钢板虽然具有硬度大的优点,但同时钢板的重量也很大,大面积的采用钢板屋顶,难免会造成整体重量太大,这也造成下面钢架的压力增大,会影响厂房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屋面结构,其能有效提高钢屋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防止屋面板脱落或房屋坍塌的现象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屋面结构,包括支撑柱、混凝土屋面和钢架,所述支撑柱为6个,所述6个支撑柱自左向右依次分布,分为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所述混凝土屋面为两个,分为第一混凝土屋面和第二混凝土屋面,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设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二混凝土屋面设于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之间,所述钢架固定装设于第一混凝土屋面和第二混凝土屋面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间隔设置于钢架的下端,所述钢架与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钢架的上端设置有钢屋盖,所述钢架和钢屋盖均呈人字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混凝土屋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托梁,所述第五支撑柱远离第二混凝土屋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托梁,所述钢架的一端与第一托梁固定连接,所述钢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梁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屋盖靠近第一托梁的一侧伸出于钢架的外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的上方一体设置有加固体,所述加固体的上端设有与钢屋盖适配的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架体,所述横向架体内设置有纵向设置的托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架体包括主板体、用于使钢架与托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用于使钢架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分设于主板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于主板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短柱腹板、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短柱腹板沿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劲板沿纵向分设于短柱腹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劲板沿横向设置于短柱腹板的外侧,所述短柱腹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底板,所述柱底板的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托梁的上端预埋有连接螺栓,所述横向架体通过连接螺栓先后穿过混凝土层和柱底板后与螺母配合与托梁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短柱腹板和第一加劲板,所述短柱腹板沿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劲板沿纵向分设于短柱腹板的两侧,所述短柱腹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底板,所述柱底板的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预埋有连接螺栓,所述横向架体通过连接螺栓先后穿过混凝土层和柱底板后与螺母配合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设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二混凝土屋面设于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之间,所述钢架固定装设于第一混凝土屋面和第二混凝土屋面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间隔设置于钢架的下端,所述钢架与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固定连接,这样能提高钢屋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防止屋面板脱落或房屋坍塌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第三支撑柱,4-第四支撑柱,5-第五支撑柱,6-第六支撑柱,7-第一混凝土屋面,8-第二混凝土屋面,9-钢屋盖,10-第一托梁,11-第二托梁,12-加固体,13-横向架体,14-托管,15-主板体,16-短柱腹板,17-第一加劲板,18-第二加劲板,19-柱底板,20-混凝土层,21-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钢屋面结构,包括支撑柱、混凝土屋面和钢架,所述支撑柱为6个,所述6个支撑柱自左向右依次分布,分为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第三支撑柱3、第四支撑柱4、第五支撑柱5和第六支撑柱6,所述混凝土屋面为两个,分为第一混凝土屋面7和第二混凝土屋面8,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7设于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二混凝土屋面8设于第五支撑柱5和第六支撑柱6之间,所述钢架固定装设于第一混凝土屋面7和第二混凝土屋面8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柱3和第四支撑柱4间隔设置于钢架的下端,所述钢架与第三支撑柱3和第四支撑柱4固定连接,所述钢架的上端设置有钢屋盖9,所述钢架和钢屋盖9均呈人字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2远离第一混凝土屋面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托梁10,所述第五支撑柱5远离第二混凝土屋面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托梁11,所述钢架的一端与第一托梁10固定连接,所述钢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梁11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屋盖9靠近第一托梁10的一侧伸出于钢架的外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7的上方一体设置有加固体12,所述加固体12的上端设有与钢屋盖9适配的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架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架体13,所述横向架体13内设置有纵向设置的托管14,这样能加强钢架的承载能力,有效提高钢屋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架体13包括主板体15、用于使钢架与托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用于使钢架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分设于主板体15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于主板体15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短柱腹板16、第一加劲板17和第二加劲板18,所述短柱腹板16沿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劲板17沿纵向分设于短柱腹板16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劲板18沿横向设置于短柱腹板16的外侧,所述短柱腹板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底板19,所述柱底板19的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层20,所述托梁的上端预埋有连接螺栓21,所述横向架体13通过连接螺栓21先后穿过混凝土层20和柱底板19后与螺母配合与托梁固定连接,这样能使钢架与混凝土屋面之间连接得更加牢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短柱腹板16和第一加劲板17,所述短柱腹板16沿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劲板17沿纵向分设于短柱腹板16的两侧,所述短柱腹板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柱底板19,所述柱底板19的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层20,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预埋有连接螺栓21,所述横向架体13通过连接螺栓21先后穿过混凝土层20和柱底板19后与螺母配合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这样能使钢架与支撑柱之间连接得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混凝土屋面7设于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之间,所述第二混凝土屋面8设于第五支撑柱5和第六支撑柱6之间,所述钢架固定装设于第一混凝土屋面7和第二混凝土屋面8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柱3和第四支撑柱4间隔设置于钢架的下端,所述钢架与第三支撑柱3和第四支撑柱4固定连接,这样能提高钢屋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防止屋面板脱落或房屋坍塌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