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3514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子板(2)、叠合母板(3)和多根附加预应力钢筋(4),所述叠合子板(2)与叠合母板(3)之间留有拼接缝(5),所述叠合子板(2)上开有多个预留子槽(21),所述叠合母板(3)上开有多个与预留子槽(21)相对应的预留母槽(31),预留子槽(21)与对应的预留母槽(31)组成预留槽;

所述叠合子板(2)内预埋有子板底筋(22)和子板分布筋(23),子板底筋(22)平行于预留子槽(21)布置,子板底筋(22)等距间隔布置,子板底筋(22)与子板分布筋(23)垂直布置,子板分布筋(23)等距间隔布置,子板底筋(22)与子板分布筋(23)组成网状结构;

所述叠合母板(3)内预埋有母板底筋(32)和母板分布筋(33),母板底筋(32)平行于预留母槽(31)布置,母板底筋(32)等距间隔布置,母板底筋(32)与母板分布筋(33)垂直布置,母板分布筋(33)等距间隔布置,母板底筋(32)与母板分布筋(33)组成网状结构;

每个所述预留子槽(21)内均设有夹具(24),夹具(24)固定在子板底筋(22)上,每个预留母槽(31)内均设有锚具(34),锚具(34)固定在母板底筋(32)上,附加预应力钢筋(4)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夹具(24)内,附加预应力钢筋(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对应的锚具(34)内;

所述叠合子板(2)与叠合母板(3)的顶部浇筑有现浇层(6),所述现浇层(6)内预埋有现浇层面筋(7)和现浇层分布筋(8);

所述子板底筋(22)与母板底筋(32)上均固定多个桁架筋(9),现浇层面筋(7)固定在多个桁架筋(9)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母槽(31)的一端宽度大于预留子槽(21)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置于所述叠合子板(2)上的多个预留子槽(21)等距间隔布置,置于所述叠合母板(3)上的多个预留母槽(31)等距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分布筋(23)置于子板底筋(22)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分布筋(8)置于现浇层面筋(7)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置于所述拼接缝(5)一侧的叠合子板(2)顶端开有子板上切角(25),置于所述拼接缝(5)一侧的叠合子板(2)底端开有子板下切角(26);置于所述拼接缝(5)一侧的叠合母板(3)顶端开有母板上切角(35),置于所述拼接缝(5)一侧的叠合母板(3)底端开有母板下切角(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预应力钢筋(4)的直径不小于母板底筋(32)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6)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上切角(25)的倾斜角度为15°,所述子板下切角(26)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母板上切角(35)的倾斜角度为15°,所述母板下切角(36)的倾斜角度为4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缝(5)的宽度不大于1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载预应力的双向叠合板密拼结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叠合板预应力密拼结构,包括叠合板底板,叠合板底板上布置有多个预留槽,附加预应力钢筋的一端与预留槽的夹具相连,附加预应力钢筋的另一端与预留槽的锚具相连,并设置好附加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预应力,叠合板底板上布置有底筋和分布筋,在叠合板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层,现浇层内预埋有面筋、分布筋和桁架筋,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式,加强了叠合板板缝之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在不增加板厚和含钢量的情况下,提升了叠合板承受长期荷载或动荷载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双向叠合板拼接后受力性能差、容易开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郝利君;李洪;王杰;朱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