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智能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9336发布日期:2022-07-19 23: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室外智能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外智能停车场。


背景技术:

2.科技的进步刺激了智能立体车库的推陈出新,也正推动着智能立体车库的快速发展。立体车库发展至今,共有升降横移类、巷道码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平面移动类等多种类型,在日益成熟的应用中,出现了停车机器人托举载车板完成停车动作的智能立体车库。
3.现有的智能立体车库中,车辆驶入交接区后在agv小车承载的载车板上停放,停放完成后agv小车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运送到立体停车机构位置,将载车板举升到该立体停车装置竖直方向上未停有车辆的最高一层后,电动或气动驱动的载车板的支脚从板体内伸出后停放在立体停车机构上,由于载车板的支脚需要利用电动或气动驱动伸出缩回,需要载车板与agv小车连接获得驱动支脚的电能,在室外潮湿或阴雨天气容易短路导致损坏,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室外智能停车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载车板与agv小车连接获得驱动支脚的电能,在室外潮湿或阴雨天气容易短路导致损坏,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智能停车场,包括停车模块、车辆交接模块、载车板和用于将承载有车辆的载车板在所述停车模块和车辆交接模块之间转移的agv小车,其中:
6.所述载车板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板体和突设于所述板体周向的若干固定支脚;
7.所述停车模块包括至少四根立柱围合形成的多个用于停放车辆的停车空间,每一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支脚的支撑部;
8.所述车辆交接模块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载车板、将载有车辆的所述载车板举升或下落的第一举升机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形成有两个用于放置车辆的轮胎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设置呈倾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停车模块为多个、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布,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相邻的所述停车模块之间具有供agv小车通过的 agv通道,所述agv通道上方设有两根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立柱连接,每一所述横梁上均设有两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座,四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围合形成agv通道上层停车位。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立柱的支撑部包括设于靠近所述立柱底端的两第二支撑座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端的第三支撑座,两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所述立柱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举升机构为两个,两所述第一举升机构之间具有用供agv小车驶入的取放车通道,每一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载车板的支撑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上升或下落的驱动装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交接模块还包括用于遮蔽所第一举升机构的车棚,所述车棚两端开设有供车辆和agv小车进出的进口和出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室外智能停车场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棚的进口、用于对驶入所述车棚的车辆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记录的识别装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室外智能停车场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棚的进口、用于供用户进行存取车操作的触摸屏装置,所述触摸屏装置分别与所述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和所述agv小车通讯连接。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gv小车包括车体和设于在所述车体上的第二举升机构,所述第二举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车板运动至各层停车位。
17.本实用新型室外智能停车场中,取车操作时,车辆交接模块的第一举升机构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举升,agv小车进入载车板下方后第一举升机构下落将载车板放置在agv小车上,agv小车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转移到停车模块,agv小车驱动载车板将载车板的固定支脚放置到立柱的支撑部上完成停车。由于使用了固定支脚,不需电动或气动驱动,没有短路风险,所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室外智能停车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交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举升机构的爆炸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a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停车模块2车辆交接模块3载车板4agv小车31板体32固定支脚11立柱111支撑部21第一举升机构311容置槽5agv通道6横梁61第一支撑座1111第二支撑座1112第三支撑座211支撑板212驱动装置22车棚8触摸屏装置41车体42第二举升机构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智能停车场,包括停车模块1、车辆交接模块2、载车板3和用于将承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在停车模块1和车辆交接模块2之间转移的agv小车4,其中:
33.载车板3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板体31和突设于板体31周向的若干固定支脚 32;
34.停车模块1包括至少四根立柱11围合形成的多个用于停放车辆的停车空间,每一立柱11上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支脚32的支撑部111;
35.车辆交接模块2包括用于承载载车板3、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举升或下落的第一举升机构21。
36.本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室外智能停车场进行停车时,用户开车驶入车辆交接模块2中,并将车辆驶到置于第一举升机构21上的载车板3上,停放完成后用户下车,第一举升机构21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举升一定高度,agv 小车4进入到载车板3下方,第一举升机构21将载车板3下落放置到agv小车4 上,随后agv小车4载着载车板3移动到停车模块1的停车空间下方,此时agv 小车4的位置是使载车板3的固定支脚32与立柱11上的支撑部111相错,然后 agv小车4举升载车板3到此停车模块1的未停车的最上方一层停车空间,举升到载车板3的固定支脚32高于支撑部111后停止举升,此时agv小车4移动将载车板3移动到其固定支脚32位于支撑部111上方,然后agv小车4向下收回,使载车板3的固定支脚32分别落到四个立柱11的支撑部111上完成立体停车。在取车过程时,agv小车4将停车空间上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举升,使其固定支脚32离开支撑部111后,agv小车4移动使固定支脚32和支撑部111相错,然后 agv小车4降下载车板3后将载车板3移动到车辆交接模块2的第一举升机构21 上方,第一举升机构21升起接住载车板3后agv小车4移出载车板3下方,随后第一举升机
构21下降载车板3等待用户取走所停车辆。载车板3的固定支脚32 可以通过焊接加强筋固定在板体31上,加工方便且载重能力强,且不需像电动或气动支脚一样需要与agv小车4对接电源获得电能驱动支脚伸出或收回,在防止雨天或潮湿环境下agv小车4和载车板3之间的电路短路的同时降低了 agv小车4和载车板3的造价。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板体31形成有两个用于放置车辆的轮胎的容置槽311,容置槽311的槽壁设置呈倾斜。
38.本实施例中,设置容置槽311的作用是使车辆停放于载车板3的板体31上时,对车辆轮胎进行限位,避免了当载车板3的板体31设置为平板时,车辆在 agv小车4转移载车板3、第一举升机构21举升或下降的途中车辆因为自身自重影响从载车板3上滑落。容置槽311的槽壁设置呈倾斜,方便车辆驶入和驶出容置槽311,如设置为槽壁竖直并垂直于容置槽311的情况,在车辆驶入容置槽311时会有掉落感,驶出容置槽311时会有阻力感。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停车模块1 为多个、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布,沿第一方向分布的两相邻的停车模块1之间具有供agv小车4通过的agv通道5,agv通道5上方设有两根横梁6,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一侧的立柱11连接,每一横梁6上均设有两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座61,四个第一支撑座61围合形成agv通道上层停车位。
40.本实施例中,在agv将载车板3从停车空间上取出或是放置到停车空间上时,agv小车4驶入agv通道5后,agv小车4车身保持与横梁6平齐,然后驶入停车模块1进行停车或直接举升载车板3将其放置在agv通道上层停车位的第一支撑座61上完成停车。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每一立柱11的支撑部111包括设于靠近立柱11底端的两第二支撑座1111和位于第二支撑座1111 上端的第三支撑座1112,两第二支撑座1111设于立柱11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
42.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立柱11的支撑部111分为上下两部分,同个停车模块1中一个第二支撑座1111与其他三根立柱11的第二支撑座1111形成停车模块1的下层停车空间,同理一个第三支撑座1112与其他三根立柱11的第二支撑座1111形成该停车模块1的上层停车空间。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相邻停车模块1的上层停车空间共用位于中间立柱上的第三支撑座 1112。根据立柱11的设置竖直长度、安装方式和安装场地的不同,可以根据所需选择通过增加单根立柱11上的支撑座数量增加同个停车模块1的竖直方向上的停车车位。各支撑座一般通过焊接金属板与加强筋固定在立柱11上,也可以选择使用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各支撑座上可安装有缓冲垫,用于减缓和稳定载车板的取放,缓冲垫一般为橡胶制成。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举升机构21为两个,两第一举升机构21之间具有用供agv小车4驶入的取放车通道,每一第一举升机构21包括用于承载载车板3的支撑板211和用于驱动支撑板211 上升或下落的驱动装置212。
44.本实施例中,agv小车从取放车通道取车过程:载车板3放置在两第一举升机构21上,当车辆驶入载车板3上停放完成后,第一举升机构21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举升,载车板3与地面之间产生供agv小车4进入的取放车通道的间隙,agv小车4进入取放车通道后,第一举升机构21将载车板3下落到agv小车4上,随后agv小车4驶出取放车通道前往停车模块1进行停车。放车过程,载有载车板3的agv小车4驶入取放车通道后,第一举升机构21举升并接
触到载车板3后,agv小车4驶出取放车通道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车辆交接模块2 还包括用于遮蔽所第一举升机构21的车棚22,车棚22两端开设有供车辆和agv 小车4进出的进口和出口。
46.本实施例中,因为本实用室外智能停车场设置在室外,为方便用户完成存取车的人机交接,且雨天天气会对第一举升机构21的工作产生影响,雨水可能导致举升机构的某些部件生锈,故设置车棚22遮蔽第一举升机构21,在车棚22两端开设了进口和出口,需要停放的车辆从进口驶入驶出车棚22,agv 小车4从出口驶入驶出车棚22。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室外智能停车场还包括设于车棚22的进口、用于对驶入车棚22的车辆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记录的识别装置7。
48.本实施例中,当车辆需要在本实用新型室外智能停车场进行停车时,将车辆驶到车棚22进口处,由识别装置7进行车辆的车牌号识别,识别后记录车牌号信息和室外智能停车场的停车位信息,当用户取车后,将车辆从车棚22 进口处驶出时,识别装置7可以设定为识别驶出车辆的后车牌信息以消除驶入停车场时记录的车牌号信息。识别装置7一般为车牌识别的摄像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室外智能停车场还包括设于车棚22的进口、用于供用户进行存取车操作的触摸屏装置 8,触摸屏装置8分别与识别装置7、第一举升机构21和agv小车4通讯连接。
50.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驶入车棚22时,识别装置7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后发送到触摸屏装置8上显示,用户通过控制触摸屏装置8的确认车辆的信息,然后进行停放,确认停放后触摸屏装置8通过通讯发送信号,第一举升机构21对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进行举升,随后agv小车4进入取放车通道取走agv小车 4,第一举升机构21下落完成停车操作。取车时,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装置8 发出确认取车的信号,agv小车4接收信号后将用户所停车辆取出后进入车棚 22进行交接,等待用户将车辆取走。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agv小车4包括车体41和设于在车体41上的第二举升机构42,第二举升机构42用于驱动载车板运动至停车空间的各层停车位。
52.本实施例中,取车过程中agv小车4驶入取放车通道后,第一举升机构21 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3放置到agv小车4上,agv小车4从车棚22的出口驶出后驶入停车模块1的对应停车空间,然后第二举升机构42将载车板3升起到各层停车位进行停车,停车完成后第二举升机构42复位。取车时,agv小车4移动到对应取车位置,第二举升机构42运动到顶起停车空间上的载车板3,随后第二举升机构42复位使载车板3下落,然后agv小车4运行到车棚22内的第一举升机构21位置进行车辆交接,完成取车。
5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